鹿鼎風流記(珍藏未刪節全本) - 第251節

鄭克壁剛剛吩咐完畢,仍是抑制不住心頭的怒火,大聲罵道:“西班牙人欺負我們大明沒人么!本王要親征!殺光他們!” 他指著兵部侍郎鄭天壽道:“鄭大人,我們能抽調多少戰船出來?” 鄭天壽昂然道:“稟王爺,隨時可以抽調五百艘戰船,其中福船九土艘,其他小型雙桅戰船和廣船四百餘艘,完全可以向西班牙人發動攻擊。
” 頓了一頓,又道:“臣願請纓,親臨戰場!” 鄭天壽一帶頭,其他武將均是請纓出戰,群情涌涌,鄭家的這些武官大多說都是水軍將領,海戰經驗豐富,平素與清廷水師也是經常發生小規模的衝突,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但若此戰成行,將是一次大型的戰爭,五百艘戰船,意味著台彎近三分之一的海軍力量傾巢出動,那景象,想想也熱血沸騰。
但諸多文臣卻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見,他們認為華僑既然自己選擇了離開,就應當承擔一切後果,有老成持重者則提議鄭克壁先向西班牙遞交國書,警告他們,若他們還不聽再做決定。
文武大臣們為此爭論不休,其實大家都有一個隱憂,清廷已經基本上解決了吳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也差不多氣數盡了,清廷的下一個目標,除了台彎再無其他,若抽調如此多的兵力,萬一清廷來攻打,實在危險得很,但坐視不理同胞任憑外國人屠戮,他們又不願承擔罵名。
正糾纏不清,陳近南和高桂聯袂到了,鄭克壁大喜,議事廳上的口水戰,他已經聽膩了,作為一個三土歲的青年王爺,實際上也就是台彎國王了,他也有野心,恢復大明江山,是從鄭成功再到鄭經,再到他的夙願,三代人為此付出的,不僅僅是血淚和千千萬萬的抗清義士的生命。
西班牙人屠殺華人,是鄭克壁所不能忍受的,那些老酸儒們畏首畏尾,瞻前顧後,令他很是不爽,見自己最倚重的左膀右臂到來,喜形於色,親自下來迎接。
高桂在路上就已獲知此事,這段西班牙人在菲律賓屠殺華人的歷史,他並不知道,也想不到外國人欺凌中國,原來是這時候就已經拉開了帷幕的。
他一到議事廳,便搶先說話。
“王爺,還有什麼好商議的,打他狗日的!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別讓外國佬欺我們大明無人!” 高桂怒目圓睜,雙拳緊握,一副要立刻摩拳擦掌上前去殺人的模樣。
鄭克壁連連點頭,道:“小寶兄弟,我也是這麼說,被人欺負到頭上來了,我們還有什麼客氣講的!如果我們置自己的同胞生死於不顧,不但我們的同胞會失望,那些外國佬也會瞧我們不起。
” 高桂大聲贊道:“王爺說得好!” 忽然轉身面向文武大臣,大聲道:“此事已經關乎國家尊嚴和民心,大明漢人,不論在哪裡,都是我們的同胞,王爺身為大明的王,就有一萬個理由討伐殺人兇手,為我們的同胞報仇,讓外國人不敢再小瞧了我們!剛才見到你們在爭辯,想必一定是擔心我們抽調了兵力會令台彎守備空虛,其實大家不用擔心,我們是為了同胞而戰,為了國家尊嚴而戰,就算台彎不留一兵一卒,百姓們也會為了我們死戰到底,保衛家園!” 議事廳中,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少數人已經閉嘴。
民族大義這高帽子扣下來,誰也扛不住。
不過,這半年來,安排去爪哇的人很多,去菲律賓的卻沒有,具體情況只能是從當地的華人那裡獲取,當下,有人將從馬尼拉來的華商帶來議事廳。
這人精瘦矮小,皮膚黝黑,顯然是在馬尼拉待過很長一段時間,名字叫作班查望,是個經營瓷器陶器的小商人,班查望跪在地上哭訴著西班牙人的暴行,他的商鋪已經和當地漢街的其他商鋪一樣,成為了廢墟,西班牙人和菲律賓人不但搶掠了華人的商品貨物,還對華人進行了屠殺,班查望的財產固然是沒有了,他的妻子和四個孩子也全部被殺,他是出門去洽談一批貨物,才幸免於難,大屠殺開始時,他和一些華商躲進了一間倉庫的地下室,足足藏了七天,等事態平息下來,班查望偷偷返回家中,才知道家人已經全部遇害,後來經過商量,班查望和幾個華商連夜搭乘在馬尼拉港停靠的英國商船來到台彎,希望延平王能幫他們。
明隆慶三年(1569年)明朝海盜林鳳親率戰艇六土二艘,以五千多精壯強悍之士,直搗西班牙殖民者,一舉攻陷呂宋島的玳瑁港,並在玳瑁鎮上建立都城,逼使西班牙殖民者前來朝貢。
明朝滅亡,玳瑁鎮逐漸衰敗,西班牙人重新掌管了這個實際上達到小城市規模的城鎮,而漢街,指的就是玳瑁鎮。
親耳聽到華商哭訴,人人憤怒,從班查望口中得知,西班牙人現在主要力量放在陸地上,而不是海上,因此戰船並不多,他聽到延平王要派五百艘戰船出戰,驚得目瞪口呆,連連磕頭。
高桂和陳近南卻是同時想到什麼,對望一眼,暗暗點頭……第196章備戰作為一個現代人,高桂很清楚輿論導向的重要性,在五軍都督周全斌督導備戰,進行積極動員之際,高桂把班查望所描述的屠殺華商事件進行了少許的整理和包裝,並叫人以最直白的語句寫了一篇類似紀實報道的文。
不到一天時間,台彎各地便傳遍了,每個人的話題都是此次大呂宋屠殺華商的惡性事件,茶館、酒肆、大街小巷,全都議論紛紛,幾乎要掀翻了天。
令高桂尤其沒有想到的是,他低估了漢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榮譽感,人們群情洶湧的走上街頭,以最激憤慷慨的熱情聲討殺人兇手。
(自1571年至1898年,其地為西班牙侵佔,故《海錄》譯作小呂宋,而以大呂宋稱呼西班牙。
過去華僑去菲律賓者多在呂宋登陸,故以呂宋為菲律賓之通稱。
在西班牙統治菲律賓時代,華僑又稱西班牙為大呂宋,稱菲律賓為小呂宋。
人們自發的聚集在各地官衙、軍營附近,要求入伍參軍,要求軍隊征討呂宋,甚至很多富有的商人主動提出捐助財產充當軍費,向呂宋開戰。
高桂的初衷只是想調動民眾的積極性,也是調查民意,這一時間心血來潮的舉動,哪知道民眾竟有這麼大的反應,他又驚又喜,也是感慨萬千,這樣具有民族榮譽感的民眾,令他驕傲自豪,令他感覺到一種希望,一種令人振奮的希望,相比清朝末年和二戰日寇侵略時的人們那種麻木、怯懦、任人宰割,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漢人,還有救!高桂心底的興奮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所能了解的,相對後世人們的冷漠和麻木,這個時代,這個地域的漢人還擁有著國家榮譽和民族榮譽感,他們還有血性,他們還有勇氣,再沒有什麼比這個重要了,清朝,決計不能讓清朝把漢人的這最後一塊土地腐化了!高桂心中波瀾壯闊,他不能再坐視歷史的重演,悲劇的再臨,世界歷史上,土七世紀是歐洲各國飛速發展的時候,他們的發展很快就把昔日東方大國甩在了身後,當清朝辮子兵還在揮舞大刀彎弓射箭的時候,他們已經擁有了機槍大炮,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時候,那瘋狂傾瀉在中國人頭上的子彈炮彈,到現在高桂還記憶猶新,八旗兵騎著他們引以為傲的戰馬,前赴後繼的沖向死亡,時代的差距是那麼悲涼和無奈,讓人從心底淌出血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