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近南笑道:“正有此感!” 高桂道:“那就對了,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之亂,清廷要擺平他們,勢必會傷筋動骨,短期內都不可能攻打我們,這就是我們的喘息之機,這時候,我們應該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了。
” 陳近南點頭道:“回府,議事!” 高桂笑道:“師父你怎麼連說話的風格都變了?很有型哩。
” 陳近南朗聲笑道:“少拍馬屁!咱們師徒倆就賽一賽腳力如何?” 高桂道:“師父應該讓徒弟先。
” 拔腿便奔,他內力渾厚,剎那間便奔出一大段距離,陳近南長嘯一聲,隨後追去。
兩人一前一後疾速奔行,弄得街上的更夫還以為是見了鬼了,嚇得腿軟,連聲用閩南語叫著:“大吉大利,大吉大利。
” 陳近南在中原經營多年,招攬了不少人才,此次也算是下定了決心要回防颱彎,幾乎把南方各地的精英都帶回來了,可謂是人才濟濟。
高桂和陳近南等核心成員開始制定計劃,一方面,他們繼續派人去內地招攬各方面的人才,尤其以各行業的工匠為主,另外,組織天地會的人分批的開始移民爪哇,這些事,高桂和陳近南只要發布命令就可以了,自然有下面的人去處理細節問題。
緊接著,陳近南和高桂在承天府寧南坊的聖廟學院和明倫堂旁建立台彎高等學院,陳近南親任校長,高等學院聘請禮官葉亨為國子助教。
學校初建,急需大量的教育人才,他們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聘用內陸的知識分子渡台,“以教秀士”另一方面,當時遷居台灣的明代遺臣“多屬鴻博之士”鼓勵他們發揮餘熱,協助傳播中原文化。
同時,他們又通過大公子撥款,建立台彎軍事學校,專門培養陸軍、海軍軍官,第一批學員,大多是天地會和沐家的人,這些人,也將會是他們將來進行海外擴張的中堅力量。
所有的事都在緊張有序,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大公子也在之後繼承了延平王的爵位,成為台彎新的話事人。
鄭克壁雖然志大才疏,卻也雄心勃勃,他目光決不短淺,對高桂的海外擴張之策極為支持,不但大方的從國庫支取錢財給他,並親自給軍事學校題詞,當然,這是高桂這廝想出來拍鄭克壁馬屁的,並且還讓鄭克壁在軍事學校挂名校長。
鄭克壁是鄭經的長子,但卻一直得不到鄭經的歡心,反倒是死鬼鄭克爽,生得伶俐俊秀,嘴又乖巧,鄭經甚為寵愛,並有意為鄭克爽培植班底,鄭克壁幾乎被廢若非他的丈人陳近南在台彎擁有超然的地位和聲望,他的那個小朝廷早就分崩離析了。
而高桂一到台彎就幫他剷除了鄭克爽,而他的老丈人則在背後震懾住鄭克爽的人,一場政變,以雷霆之勢解決,漂亮得讓他做夢都要笑醒了。
所以,鄭克壁投桃報李,一點也不小氣,全力支持高桂提出的海外擴張計劃。
這人沒什麼才能,治理國家的本事也很有限,但好在他信任陳近南和高桂,肯放手讓他們去王,於是,短短的時間裡,台彎的氣象就煥然一新。
高桂一邊開始給軍事學校的學員灌輸現代化軍事思想,一邊開始著手準備建立自己的艦隊。
既然將來要攻打爪哇,那麼首先就必須擁有一支能夠震懾英國、西班牙、荷蘭等國的海上力量。
擁有一支能夠登陸作戰的精銳部隊。
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辦成的,在陳近南的無條件全力支持下,一系列的新舉措出台,從內陸不斷有人抵達台彎,作為一個開放的貿易港口,台彎依靠著對外貿易,飛速的增加財富,這些財富又不斷的轉化為台灣的無形資產,學校,工廠,修路,造船,一系列的政策推行出來,不僅是高桂和陳近南他們這班天地會核心,沐家的王運開、王喜等人也加入進來。
一時間,高桂的名氣如日中天,有鄭克壁、天地會和沐王府的幫助,高桂不但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立了一支以武林好手為根基的作戰部隊,更借鑒未來的特種部隊的訓練模式去訓練他們。
因為高桂不願接受大公子的官職,所以一直是以陳近南的副手身份辦事的,在這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新政施行之際, 整個台彎無人不知高桂,這位延平王跟前的紅人,當初在清廷皇帝康熙的跟前就是一個紅得發紫的寵臣,現在在台彎的實質上的國王面前,又是如日方中,不得不令人感嘆,這廝天生就是個當紅政治家的命,甚至在民間,許多百姓已經將桂哥在清廷獲得的鹿鼎公爵位照搬過來,叫他韋爵爺。
其實,高桂並非是鄭克壁的大臣,而是他的合作者。
在那日鄭克壁宴請他和陳近南的時候,高桂有口無心的稱他為大明新一代的聖君,過後沒幾天,鄭克壁就單獨召見了高桂。
至於那天發生了什麼,誰也不知。
在這之後,鄭克壁就在陳府旁邊撥給他一套大宅,規模不下於陳府,並親自題匾——韋府。
第195章西班牙統治下的菲律賓六個月後,從中原傳來消息,吳三桂患病死亡,其子吳應熊繼位,大周軍隊節節敗退,最後退守雲南,負隅頑抗。
這位歷史上聞名遐邇的大漢奸終於死了,不知他死後如何面對那些當年因滿清入關而被屠殺的千千萬萬的漢人。
沐家在平安鎮舉行祭祀活動,慶賀吳大漢奸之死,非但是他們,陸續從中原遷徙而來的漢人皆彈冠相慶,大放鞭炮,台彎全境歡欣鼓舞,紛紛走上街頭歡慶。
這普天同慶的時刻並未維持幾天,就從菲律賓馬尼拉傳來一個震驚的消息。
統治了菲律賓的西班牙人,向在菲律賓的華人華商揮起了屠刀,華人死亡數字達到五萬之多! 延平王府,鄭克壁面色阻沉,推翻桌案,議事廳中的文臣武將皆是群情洶湧,粗魯些的,也是破口大罵。
土七世紀初,和土七世紀中葉,西班牙兩次屠殺在菲律賓的華人,當年鄭成功還曾致函給爪哇島巴達維亞的一個華僑商人,要求他停止和西班牙人進行的貿易往來。
並向菲律賓總督遞交了一份外交文書,譴責西班牙人的殘暴行為。
然而西班牙人卻將這份文書視為對他們的挑釁,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進行了第三次屠殺華僑的行動,四千名華僑慘死。
鄭成功聞訊大怒,決定揮師征討,為華僑報仇。
他一面撫恤安置從菲律賓逃到台灣的華僑,一方面組織籌備軍隊,派人暗中與在菲律賓的華僑聯絡,以到時可裡應外合,誰知當時的同盟耿精忠要求他出兵支援,以致此次行動擱淺。
另有說法稱,鄭經曾於1670年和1671年兩次準備派艦隊征討馬尼拉,但最終還是沒有出兵。
個中緣由,因資料方面的原因,暫無法詳知。
(註:此事並非作者杜撰,而是史實。
本書將會在忠於歷史的前提下,進行具體時間的更改,以配合本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