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舞月揚 - 第93節

時間都足夠改變一個國家了,改變對一個細做的看法那還不是稀鬆平真的弄假成真,自己豈不是自投羅網。
而且,章桀和折可適此時都是今非昔比,章桀自從平夏城大捷之後,名揚天帥之姿坐鎮涇原,陝西諸路兵馬皆服其調遣,儼然一方封疆大吏。
即便自己,誰知道他還會不會重視自己,要知道章桀此人和李元昊相似,特諜的運用,這幾年他滲透進西夏的間諜數不勝數,大批西夏貴人首領被反,帶來無數珍貴的情報。
而自己只不過是幾年前埋進西夏的陳舊棋子,章桀會相信他面對西夏的榮華有變節嗎?會理睬他嗎?這點唐雲非常沒有自信。
而折可適不過是個武人在長安,想入關中非常不容易,陸地要通過重重關卡,想要偷混過去能。
而且還有和章桀相同的顧慮。
他總覺得自己在宋朝的心目中已經是個由詐降變為真降的變節分子了。
因為種種的顧慮,他始終覺得不宜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若是宋朝認為他沒就是希望他繼續潛伏下去。
若是認為他變節了,他自暴身份無異自尋死宋容不下他,連西夏也容不下他,到時候自己的下場很可能就是被人滅間的某處角落之中。
所以自己還是繼續裝下去吧,現在去見他們的時機還未到。
如此一來,只剩下最後一條路。
那就是當初和自己交易的南朝的私商,他們表著宋朝內部和西夏結盟的某方勢力,既然他們的要求就是畫卷,說明內情。
也許自己能夠再次遇到他們,便能打聽出來線索。
所以他才化身為馬賊的首領,在這遼闊的上京道四處遊盪。
不斷的追尋著宋幫的蹤跡,就憑著唯一一點記憶,當初和自己照面的那人姓燕,還有一勝標行記號的箱子,就這兩點,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給他打聽出來,北京大名府的姓盧的員外。
當然憑自己現在的本事宋境都很難入,更別說去遠在千里之外號稱天下第一宋北京大名府了。
宋朝的保甲法大大限制了流動人口,沒有非常過硬的路上必定會露餡。
暫時沒有辦法的他,只好守株待兔,在上京道上碰運株待兔也不是那麽好過的。
現如今上京道的局勢依舊一片混亂,遼軍和叛軍的戰爭連綿不絕,完全看不風。
遼軍雖然兵甲精利,但是上京道實在是太遼闊了,叛軍始終利用地遼軍捉迷藏,稍不留神便是大禍。
而且那些阻卜部落實在是不能信任,部落都在投降之後又復反叛,吳古敵烈統軍使蕭朽哥與四捷軍都統特抹阻卜,迫使烏古扎等部歸降。
但是報捷的奏章剛剛進入中京,四捷軍就在烏古山腳下遭到達里底、撥思母的急襲而潰敗,主將特抹戰死。
隨後,達里底和拔思母的叛軍還未來得及慶祝,西南招討司和山北路副都部帶所派出的兩路遼軍又奔襲了他們,叛軍大潰。
而西北路的飢荒嚴重影雙方,隨後烏古部節度使耶律陳家奴率軍又擊潰茶扎剌叛部。
這兩部眼妙,又玩起了請降的把戲。
雖然遼國君臣知道這兩部叛軍九成九是在玩緩兵之計,但是他們都沒來得及耗就又傳來,烏古敵烈統軍使蕭朽哥所部敵烈軍突然發生大規模嘩變,騎落荒而走,后被遼主貶官罷職。
西北招討司緊急抽調兵馬前往鎮壓,走,但是敦睦宮太師耶律愛奴及其子皆戰死。
隨後遼主再一次大規模點將,這次總算是選對了人,以知北院樞密使事耶律都統,夷離畢耶律禿朵為副統帥,龍虎衛上將軍耶律胡呂都監,討磨古慶宮使蕭糾里監戰。
以知國舅詳穩事蕭阿烈同領西北路行軍事。
之後,被掃蕩的阻卜又開始侵襲倒塌嶺,西路群牧司的戰馬數萬匹被奪。
而軍殘黨投降,驍將耶律斡特剌終於不負眾望,擊潰了磨古斯叛軍。
再之布投降的達里底和拔司母部再次叛亂,結果再次被蕭阿魯帶擊潰。
隨後耶睹刮部宣布挑起新的叛亂……總之局勢就是一團亂麻,到處都在造反,遼軍四處撲殺,叛軍四散游弋。
擊亂部落,之後會有兩個新的再冒出來。
而那些被擊潰的叛軍,也會再次繼續造反。
其實這也大半要怪遼軍自己,目前契丹在上京道除了本族的兵馬之外,只相其他一切部落都視為危險因素。
在契丹人的眼裡,上京道的蠻夷分為兩現在已經造反的,二是將來會造反的,總之都是反賊。
往往契丹騎軍掃利時,就會順便攻擊其他被徵發來助戰的部族軍,也就是攻擊友軍。
因為這些友軍在契丹人眼裡也都是不可靠的危險分子,就算現在不反將來也如早除後患。
最先挑起叛旗的磨古斯就是跟隨契丹兵馬掃蕩阻卜時,被襲擊的,才奮而造反的,後面的各個部落莫不如是。
可想而知這等愚昧的暴行反而激起更多的部族進行反抗,一旦遼軍受挫,那部族紛紛落井下石,結果這反而又證明了契丹將領們的先見之明,導致的掃蕩更加殘酷無情不分敵我,凡是膽敢抗拒遼主徵召的部落一律當作,當然應召而來的部落也會被當作潛在的反賊加以清剿。
而各部落之間也開始變得不信任,有繼續效忠遼國的,有奮起反抗的,有首,遼國不分是非的攻擊,叛軍肆無忌憚的搶掠,而現在的上京道風聲鶴本族以外的人都會被視為敵人。
上京道目前最有戰鬥力的兩隻遼軍就是耶律斡特剌所率的西北招討軍和蕭阿的山北部署軍,目前上京道所有公開向他們挑戰的部落無一例外都已經一次敗仗。
尤其是斡特剌,每戰必勝,連續重創了叛部主力,對於遼國朝廷來說是幸運他們在那麽多將領之中終於選到了懂得用兵之道的人。
斡特剌已進封漆蕭阿魯帶則封左金吾衛上將軍,這表示遼主還沒昏庸到家,至少還知道能戰之將。
而上京道的亂局也給某些勢力以活躍的空間,各地盜賊蜂起,四處遊盪。
進自然環境迫使遼軍和叛軍停止大規模戰鬥,聚集兵力囤積糧草,隱藏自,尋找對方的位置。
而那些兩邊不討好的部族們全都在屯糧,那些撒得牧部落全都撤了回來,大批的聚集在一起準備過冬同時備戰,致使大片里不見人煙,原本人煙處處的牧區都變得空無一人。
各種盜賊馬幫私商們可以大搖大擺暢通無阻,他們走私來的兵甲生鐵和糧葯部落們需要的緊俏貨。
當然也不是說這些地區已經完全不設防,在這空曠的冬日草原上,雖然沒有牧,但是契丹和叛軍的斥候游騎還是在四處活動的。
其中最危險的當然騎軍之中的王牌部隊,遠探攔子馬軍。
這些一人三馬,持刀挾弓的驍悍殺手,往往能獨自遊獵大部隊百里之外,獵得獵殺的目標。
草原上所有的部落都知道,攔子馬一旦盯上你,就會像追著不放。
一旦碰上遼軍的攔子馬,必須全力以赴一個不留得殺掉,走意味著滅頂之災。
因為攔子馬出現的方向,往往也意味著遼軍大部隊出。
唐雲有一些擔心會不會意外遇見遼國官兵,雖然沒有跡象附近有遼軍的大部那些散落在草原四處遊盪的攔子馬,實在是所有馬幫賊伙的心病。
那幫鬼沒,潛藏在黑暗之中,不定什麽時候突然就冒出在你眼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