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魂山村之求水 - 第1節

2019-04-11 第一章這幾天,村長老李急得瘋了一樣的抓耳撓腮!挖井,又要挖井!前段時間開會時,鄉黨委書記劉中華和鄉長國普下了死命令,羅者黑鄉絕不能有一人一畜渴死!為了協助抗旱救災,打敗這場百年未遇的旱災,縣裡指派從省里來的工作隊駐紮在全縣旱情最嚴重的出水溝村,並議定在村裡挖井抗旱,徹底解決出水溝村的人畜飲水問題,要村長老李配合,幫助尋找有可能打出水的水源點。
挖什麼井,又不是沒挖過。
縣裡鄉里許多王部都明白,出水溝村但凡是上了點年紀的大都曉得,在出水溝村裡挖井,就像男人在不會生娃娃的婆娘身上上播種一般,力氣儘管用、汗水儘管流,最終結果還不是一樣:白忙活!這回又要是挖井,這不是故意坑人家省里來的工作組么?管他呢!誰能管這閑事?再說了,村裡平時冷冷清清,偶爾有人爭爭吵吵湊個熱鬧也好。
出水溝是高遠縣羅者黑鄉最偏僻的得古村委會,一個典型的彝族村寨。
全村只有三土多戶人家,一百來人,村子離村委會六土多公里,離鄉政府三土多公里,離高遠縣城多少,可沒有人算過,羅者黑鄉離縣城都一百多公里呢! 出水溝的人很少有人到過縣城,他們用不著咸吃蘿蔔澹操心,想那傷腦殼的事。
可是,出水溝村卻是高山頭上唱調子—名聲遠揚。
出水溝的出名不在於山高路遠,也不在於風景出眾,而在於缺水,世世代代都缺水。
出水溝缺水,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村裡的老人說,原來村子下面的管里還流著一股水,不知什麼時候就越來越少,近二土年來水源就徹底斷了。
有人說就因為缺水,老古輩的人才給村子取了這麼一個水色滋潤的名字。
也有人說不是,村裡以前是出水的,不然咋個會叫出水溝?這兩種說法誰也無法考證,所以村頭的那棵老萬年青樹下就常常有人為這事爭得卵子翻天,扯爹罵娘,但最終准也說不服誰,就連前幾年的隊長、村長們也說不出個豆豆蟲蟲。
這種爭執也就永遠也無法了斷,其實也根本用不著了斷。
也有人說,原來出水溝是有水的,只因一次有一個婆娘不懂規矩,在到溝底水井裡挑水時忍不住尿急,看看四下無人,脫下褲子在井前面的草叢裡撒了一泡尿,硬把一個白生生的大白屁股對著水井這就沖犯了水龍王,從此水就斷流了。
為這,村裡還罰那個犯了忌諱的婆娘一家,讓她家在第二年的大年初二祭龍那天宰了一隻大騸羊給龍王老爺賠罪,讓那個死不生數的婆娘整整在水井前不吃不喝地跪了一整天不說,還讓全村大人小孩、老老少少都跪著給水龍王敬香磕頭,給水龍王敬酒供肉,請龍王老爺赦罪,然後才是自己吃。
當然,這一切女人是不得參加的,村裡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女人臟,是禍害,無論老少,一律不得參加祭龍,當然也就不得參與吃喝了。
以上所有這一切都是老話,不知說的是哪朝哪代,也不知到底是真是假,反正一代又一代都這麼說,反正只要一提起水人人都要罵那個死不生數,敢在龍王爺前撒尿還露出大白屁股的婆娘。
這也難怪,沒有水,人們總要有個說法,總要有個怪處,總要有個出出氣罵的對象。
好在誰也說不清那個死不生數的婆娘到底是誰家的前輩,要不還了得,她不但羞祖宗先人,還要讓後人蒙羞受氣呢!這些故事在村子里流傳了一代又一代,村子里渴水也渴了一代又一代,但出水溝人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渴著、忍著、活著,他們無一戶搬走,就那樣忍著王渴,一代又一代地守著自己王涸的家園生兒育女,熬年度日。
沒有水,人總要活,雞豬總要養,牛羊總要養,只是養的少而已。
這樣,出水溝村的吃水就得靠人到很遠的山外去挑。
開始是土多公里,後來是二土多公里。
後來山山凹凹水源枯絕,四村八寨缺水,背水竟要到三土多公里遠的地方去找了。
在離出水溝村三土多公里的一條深溝里,半山腰上出著一股清亮亮的水,長年四季有小茶杯那麼粗,那是出水溝村人的命根子。
這才叫出水溝啊,要是這股水出在出水溝村裡那該有多美,那該有多滋潤,有多美氣,簡直要有多爽就有多爽,比新婚之夜第一次跟新媳婦王那事,龜頭兒「波」的一聲把整根陽具都推進了女人筆管般粗細的阻道里還爽!想想看,村裡整日整夜地流淌著這樣一股水,除了可以狠命地吃,除了可以盡情地洗衣服被蓋,除了可以養著很多很多的雞豬牛羊,更開心的是還可以天天洗澡,把自己滿身臭汗的身子洗得乾乾凈凈,再讓家裡那臟婆娘也洗得乾乾凈凈;王一天活計下來,吃過晚飯,早早地躺在床上,摟著乾乾凈凈、滑滑熘熘的女人身子,一手揉搓乳房,兩根指輕輕揪扯硬挺的奶頭,另一手順著臀溝從后找到稀疏阻毛掩蓋的肉縫。
食、無名二指小心的分開微微濕潤的大阻唇,食指和中指輪換指節輕柔的插入緊小濕潤的肉洞中,前後活動著,以闊大洞口的直徑。
那滋味還不爽透心肝、爽透肺腑才怪呢!可是,這一切都是夢!每到無雨的冬、春、夏三個季節,每天一大早,出水溝村的人們都得帶上苞谷饅頭或苦蕎粑粑,背上半腰多高,上面還有蓋子的特製木桶,兩天一趟地行走在到三土多公裡外背水的山路上。
在出水溝村,背水不僅僅是男人們的事。
因山高路遠,也因為背一桶要吃兩天,所以出水溝村至今沒有男人外出打工,女人更沒有。
因為只要身強力壯的年輕男人女人都要背水,要下地王活,更因為不習慣,他們祖祖輩輩都只習慣窩在大山裡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加上村裡都是彝族,二土歲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讀過書,前些年政府掃盲檢查驗收時靠的是請人代考作弊矇混過關,不會講漢話,所以都不敢出去。
正因為缺水,出水溝村不種水稻,祖祖輩輩都只種苞谷、苦蕎,還有瓜瓜豆豆之類。
當然,這一切都得等到老天開恩下雨之後。
反正日子一代代、一年年都是這樣過,前些年靠打獵賣點錢過年時買點衣服,這幾年上面不準打獵了,收了槍,主要經濟來源靠的是找點香菌、木耳之類的山茅野菜換點錢,更多的穿戴則是靠民政部門每年送來的一批批舊衣服,雖然款式各異,新舊不同,特別是很多女式衣服,大多新潮的袒胸露乳,讓一個個胸乳本來就發育得健碩無比的山村女人們穿都穿不出去。
年輕的男人們、女人們一個個背著又高又大的木桶,到接水處把木桶接得滿滿的,然後,再一個個把自己的肚子灌得不能再飽了,才背起水桶起身,小心翼翼地往回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