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顏如玉如期破了案。
她敏捷的思維,靈活的手腕,細微的觀察,銳利的直覺,實在是一個斷案推理的好獵手。
蔣辰龍則有些按部就班,唯師命是從。
案件的偵破使高層的目光放在了顏如玉的身上,而忘了他蔣辰龍的存在。
於是,顏如玉象花逢春開,仕途坦蕩起來。
形像好、氣質佳,業務精湛且處事圓通的她開始一步一步的高升起來。
高升的她提拔了一群同業“精英”組成了警局裡的顏系。
身處男性稱尊的警界,為了樹立聲望,維持她的威信不墜,她保持了與幹警們同甘共苦的衝鋒陷陣作風。
對於案件的偵破也是盡職盡責,務必要達成別人所達不成的高度。
由於人美和能幹,她在警局被譽為“警花之秀”顏如玉的聲名很快的便響徹了全市以及市委市政府,甚至在全警界也站有了一席之地,在全市、全省的標兵模範中、全國十佳人民警察的參選提名里都可找到她的名字。
真可謂是顏如玉之名天下響了,而此時的蔣辰龍卻仍寂寂無聞。
他的情形越來越糟,甚至都不能維持穩定的工作環境了,最後,他只有尋求成為顏系來作為自已的出路了。
顏如玉很感念前情,善待蔣辰龍,像這一次偵破7。
16縱火案,便是顏如玉硬把他提拔出來,擔任專案負責人之一兼刑警隊副隊長,這是一個僅次於顏如玉的重要職位。
警員都說顏局念舊,照顧手足,不記舊惡,連市面上都這麼傳。
可是只有蔣辰龍心裡知道。
也許在顏如玉發跡之前,刑警副隊會是個分管一方有些作為的職位,但在顏局當道的今天,卻肯定不是。
三個副隊中他是最有名無實的一位,且不論手底下的警員只會見顏局的臉色行事,就是歸屬他的本就“副”的可憐的分管許可權也是政令不通,很難一達到位。
那專案負責人之一的頭銜就更是賣命不得利的活了。
之一的意義,只是透過他的業務能力好把“警花之秀”的功勞簿寫的更厚罷了。
其他都不重要。
甚至連他個人的生死都不重要。
蔣辰龍發現每次顏如玉親臨抓捕現場,指揮幹警出生入死的時候,都會有記者隨軍報道,然後在媒體上大加宣揚,彷彿只有她一人在那裡為人民的安危出生入死一樣。
蔣辰龍當然不服氣。
因為顏如玉能做到的,他都能做到。
而且,他所付出的代價,要比顏如玉還大。
只不過,他不是站在光亮之處:就像舞台上的射燈,全投射在顏如玉身上,所以她的一舉一動,都成了焦點,而他呢?只是舞台上一具活動的布景板,他做得再好,也不會有人留意。
看著顏如玉趾高氣揚,春風得意,名成利就,可是他自己呢?猶在漆黑之中啞忍:要是沒有他的引見提攜之功,今天的警局裡哪有“警花之秀”顏如玉這個人?而別人卻說:“顏局念舊,不記前仇,提拔他蔣辰龍”什麼是“前仇”想必是當年楊寅虎和冼興艾為爭局座,形成對壘。
結果,在偵破案件上,楊敗於冼手,身為楊手下的專案負責人,蔣辰龍自然被歸類到了楊系而遭排斥!蔣辰龍覺得這世道有一種莫名的殘忍,他們捧你和踩你,是不需要道德與理由的;他們可能今天捧你,明天又聯合起來踩你;也可能是今天踩你,明天卻因你得勢而捧你,所以,仕途這條道,永遠都是如履薄冰,象在賭博一樣沒有穩勝二字。
當年那一個“機會”使顏如玉和蔣辰龍成為了刑警隊隊長的接班人選,但幸運之神卻站在了顏如玉一邊;顏如玉的“幸”便是蔣辰龍的“不幸”而今如玉的死呢? 應該輪到我了吧?蔣辰龍這樣想著:我再不風光風光,年紀漸大,也就沒能耐風光了。
就是因為有這種想法,所以,今天凌晨,蔣辰龍才特別調動警力,讓他們沖入屋內,而使顏如玉獨自一人處於會被罪犯襲擊的極不利位置。
7。
16縱火案是一件在全市乃至省里都影響極壞的大案,火災死亡20多人。
司法部門曾因失火還是縱火而爭論不休,最後通過刑偵認定為縱火案而展開了立案調查。
為了要偵破此案,局長冼興艾、副局長兼政委楊寅虎和顏如玉都煞費心神,從調查訪問、收集情報到鎖定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方調查、展開布控。
直至在這罪犯藏匿的樓房外展開最後的抓捕行動。
根據事先制定的抓捕方案,冼局和楊局分別帶隊堵住北、西兩個出口,他和顏如玉帶隊堵住東門。
接下來是控制房間與控制犯罪嫌疑人同時進行,西面一組人持槍控制住房內四個角落,東面一組人則立即制住犯罪嫌疑人,以防犯罪嫌疑人引爆身邊的爆炸物。
想到早晨那驚心動魄的一幕,蔣辰龍心底里就起了一陣顫慄。
要是死的是自己,而不是她…… 雖然,他早料到顏如玉會有這樣的下場。
不是為了什麼,他知道楊寅虎不會再縱容顏如玉猖狂下去的。
顏如玉大逆不道,得意忘形,背叛老師,楊寅虎早已經記恨在心。
他只是冷眼旁觀,樂促其成。
這可不是他殺的,他只是一個被動的螺絲釘,當整部機器運轉時,他不得不發揮作用。
雖然顏如玉的死影響不小,對警察的打擊也很大。
不過,這世界他看透了,日子一久,人們就會淡忘此事,遺忘顏如玉,下一位警界之鷹的出現自會填補這一空白。
蔣辰龍想起冼局長答應過他的話:顏局的時代已然過去。
如今,該輪到他蔣辰龍了。
假使冼興艾不肯兌現前諾,該怎麼辦? 這疑惑使蔣辰龍焦躁了好一陣子。
假如冼興艾這老狐狸又來耍太極,該怎麼辦? 這困惑一直到蔣辰龍心裡發狠,下了個決定,才告消散:連“出生入死”的“警花之秀”顏如玉都死了,光會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冼興艾又焉能不死?再說,顏局的死,多少都跟他冼興艾沾點關係,他就算替小兵妹報仇,也不為過。
抓捕行動結束了,顏如玉也真的死了,接下來的戲,就要看自己、楊寅虎和冼興艾的了。
楊寅虎副局長可不是這般想法。
在顏如玉死亡的那一刻,他曾痴獃的愣住了,一想到那麼一張秀麗俊美、笑靨如花的臉孔,他的眼中便流露出接近慪慪死意般陰沉而又森冷的寒意來。
他知道顏局會有這種下場的。
他只是不知道會這麼快到來,且死的還是那樣的慘。
他一早就預見顏如玉會有這樣的下場,不過,他也不看好蔣辰龍。
蔣辰龍一向是不甘於屈人之後,心懷忿憤;顏如玉則太過求好心切,她的工作壓力太大,而她又太過投入。
無論是顏如玉還是蔣辰龍,這樣子的個性,都很難一輩子平安無事的活下去。
因為平安無事不是他們的冀求。
這次行動的“出事”看似“意外”;其實,遠早在顏如玉扶搖直上,青雲得志之時就已埋下了隱患。
顏如玉是跟蔣辰龍一起“出身”的,甚至可以說,是蔣辰龍“帶”顏如玉“人行”的,故此,顏如玉竄起得越快,對蔣辰龍而言,就越是對自己沒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