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聊齋 - 第215節

陳劍臣道:“不錯。
學生覺得此案另有蹊蹺。
”當下將心中的懷疑,以及一些推測一五一十全部說了出來。
正好當著許知府的面,良機稍縱即逝。
顧學政聽完,陷入沉思。
其實他本心裡也覺得蕭寒楓不會殺人,蕭寒楓固然長得比一般書生高大些,有力氣些,可始終還是一個秀才。
秀才殺人,不通常理。
又偷眼觀察許知府,見他雖然還坐得很安穩,但臉色明顯發生了變化,有些難看。
若是換個場合,只怕其當場就會發飆,指著陳劍臣鼻子大罵“豎子信口開河”了。
片刻之後,顧學政悠然道:“留仙這些話或有道理,只是大都為推斷猜測,上不得公堂;一來嘛,蕭寒楓遺失繡花鞋,你們都無法替他作證;二來嘛,昨晚案發之時,蕭寒楓又是獨自一人在外,同樣沒了人證……。
”蕭寒楓說繡花鞋遺失,無人看見,只能算片面之詞,委實做不了證供。
“大人,既然案情有疑竇,有破綻,自當再仔細審查,人命關天,豈能就此囫圇定罪?”關鍵時刻,立場必須要堅定。
這話雖然是對著顧學政說的,但明顯沖著許知府而去。
“一派胡言。
”許知府終於忍不住了,他做知府多年,不知審訊判斷過多少案子,一向以“鐵口銅牙”自詡,眼下被一個少年生員當著面說他判案囫圇,臉皮哪裡掛得住?之前只是礙於顧學政,以及橫渠先生的面子,才忍耐多時。
他昔日曾拜於橫渠先生門下,多得教誨——前些日子,橫渠先生還曾托顧惜朝帶了一封書信過來給他,其中專門提及陳劍臣,字裡行間的讚賞之意不加掩飾,實在令許知府大感詫異。
在他印象里,橫渠先生極少如此贊人,更何況對方只是個十八歲的學子?因此,許知府早就想見一見陳劍臣,只是公務纏身,沒有合適的時機。
哪想到見面后,對方竟毫不客氣地要拆自己的台,指手畫腳的,真是不當人子。
顧學政擼著長須,雙眼微微閉上:“留仙,你與蕭寒楓私交甚篤,為他說話理所當然。
然而此事影響巨大,非你我所能干涉的。
”陳劍臣道:“十天,大人只需給學生十天時間,定教此案水落石出。
”“呃……”顧學政一愣神,沒有想到陳劍臣會如此果敢,竟敢下此諾言。
他哪裡來的自信?他是書生,不是捕快,又沒有什麼廣袤的人脈,區區十天時間就能讓案情柳暗花明,水落石出了?又或者,只是年輕人一時衝動的產物,想必後者居多吧,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意氣用事,怎能成事:“留仙,有些話語不可兒戲,快快收回吧,我和許大人就當沒聽見。
”顧學政突然嚴肅起來。
雖然他也希望蕭寒楓是被冤枉的,兇手另有其人,但無論如何,陳劍臣都沒有陷身進去的理由,鬧將起來,很容易會惹得一身麻煩,脫身不得。
陳劍臣長身而起,毅然道:“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恕學生斗膽,懇請兩位大人寬限十天時間。
”他說兩位大人,抓主意的當然是許知府。
許知府吃吃冷笑:“留仙,本大人不知你有何憑仗,但審訊之事一律歸本府負責,你還是讀書去吧。
”其中輕視之意不加掩飾,意思就是說你陳劍臣只適合讀書,紙上談兵。
陳劍臣目光炯炯,毫無退縮:“敢問大人,剛才學生所陳述之疑點,你可認同?”他所陳述的疑點主要在兩方面,第一,胭脂沒有親眼看見兇手樣貌;第二:蕭寒楓殺人動機值得商榷。
對於第二點,許知府當場給予反駁:“蕭寒楓醜事敗露,和卞家員外臨時起爭執,錯手殺人而已,無需考察動機如何。
”陳劍臣追問:“可胭脂未曾親眼見到兇手相貌乃是不爭的事實,僅憑一隻繡花鞋就定案,大人難道不覺得武斷了些嗎?”許知府勃然道:“繡花鞋是物證,胭脂是人證,物證人證俱在,再簡單不過。
本府不需要你教我辦案。
哼,如果不是看在橫渠先生的面子,豈容你在此大放厥詞?”火藥味漸濃,顧學政忙起身做和事佬:“夢澤不必動氣。
”一邊朝陳劍臣做了一個眼色。
陳劍臣心中黯然一嘆,覺得自己有時候的想法還是過於單純天真了,沒有絕對的力量,單憑三寸不爛之舌就想扭轉局面,實在算是可笑的事情。
“秀才遇到兵”和“秀才遇到官”的道理大同小異,當彼此的身份力量相差不成比例,就算說得再多,也是浪費口舌,難以打動對方的思維念頭。
同一句話,由不同的人說出來,分量大不相同。
如果是顧學政親口請許知府寬限幾天,或者許知府會認真考慮,然後再回答可否。
只是以顧學政的身份立場,這樣的話他顯然不會輕易說出口的。
顧學政寧願被御史參奏,也不願輕易介入一宗惡性殺人案件中去——這是衡量利弊所得出來的最佳選擇。
故而,有些話只能陳劍臣自己說出來。
他的話,許知府聽在耳朵里,自然被當做成是無知小兒的臆斷之詞,不予理會。
剎那之間,陳劍臣油然生出一種蕭索之意,再待下去也沒什麼意思了,便告辭離開。
他走後,許知府猶自有些惱怒:“惜朝,真搞不懂你和先生為何會推薦此子進國子監,依我看來,不過一愣頭青而已。
”顧學政擼須一笑:“前些日子我自己也不懂,不過現在反而有些明白了。
”“哦,為何?”“不畏權貴,據理力爭,頭角崢嶸,好讀書,必求甚解。
這,正是先生年青時的模樣呀。
”許知府眉頭一皺:“你言下之意,難道也同意我寬限十天,重審此案,然後再上報朝廷?”顧學政一攤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呵呵,我相信夢澤你斷案如神,是絕不會武斷判決,冤枉好人的。
”許知府聽出了他的弦外之意,心裡不禁腹誹一句:老狐狸!第兩百一十三章:五天出到外面,人聲寂寥,陳劍臣長長噓一口氣,雙眼習慣性地眯了眯。
頭頂上的天空已陰沉得不像樣子。
暴風雨將至,街道上攤子早收得差不多了,而行人們亦早早趕回家去,於是留下一條沉寂的街道,無聲地迎接所有無法避免的一切。
嬰寧勸道:“公子,其實你並不必要一定要這樣。
”陳劍臣自理解她的意思,仰頭忽地粲然一笑:“我知道,只是盡人事耳。
”小狐狸心中觸動:“盡人事耳”,不說“良心道德”那些玄虛的話,也不用說“為民請命”之類的大道理,這,就是公子的原則底線。
驟然又想起當日在楓山,自己被狼妖追殺,偶遇陳劍臣,當時為什麼公子會不畏惡狼,毅然出手相助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小狐狸一直都想問,只是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現在,她突然間明白了——不是公子憐愛小動物,同情心泛濫;更不是他心血來潮,多管閑事,而是很簡單的“盡人事耳”,盡自己當前的能力,能做到什麼地步就盡量去做到。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能一直堅持原則更難。
因為人天生便有懶惰的念頭,更有親疏之感,總會懷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主張。
難道公子能修鍊出正氣,也是因為擁有這一份脾性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