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亂想!”方鈺敏警覺地瞪著林秋來,這廝,怎麼老是一副欲求不滿的樣子啊。
林秋來攤手,一臉的無辜:“我沒有,是你亂想了吧?” 方鈺敏臉頰微赧,卻斥道:“你回什麼房間,還沒挑水呢。
快去快去,孩子們都還沒洗澡。
” “呵呵,男娃子直接到河裡洗就好了,我挑水是給你洗澡用的。
” 方鈺敏也不反對男孩子應該多點下河,但:“現在太陽都下山了,河水應該涼了吧?要是著涼了有個感冒發熱的,在這裡真的會要人命的。
算了,秋來你辛苦一點,還是挑水回來調溫水給他們洗澡吧。
” “行,不過男娃子你別養得太嬌了。
” “在這還能嬌得起來啊?你腦門被門夾了是吧?!” “呵呵。
”林秋來憨笑著挑起木桶往小河走去,得抓緊時間了,小敏之前還有五個娃子要洗澡呢。
方鈺敏重新畫了設計圖,新廠房她將劃分為一大一小兩個部分。
大的那塊地方鈺敏準備用平房代替圍牆,中間會有一個大曬場,這就是方鈺敏規劃的未來的方氏醬油廠;另外那塊小的地就準備建成養殖基地了,以後兔子呀雞呀都集中養在那裡了。
方鈺敏不是沒想過搬到別的村子,但誰知道那裡會不會也有一個像林祝新一樣的老狐狸呢?再說了,她家才剛買了地啊。
豆豉的發酵需要猛烈的陽光,曬豆豉最好還是在鄉下啊,就因為這個,方鈺敏才押後去縣裡買房子。
要買,也要等安排妥當,能騰出手來家裡廠房兩邊兼顧才行。
如果家裡要自建新房子,雖然自己和五個孩子都會幫忙,但主要勞動力卻只有林秋來一個。
為了不浪費時間,方鈺敏決定先在那塊地周圍都種上荊棘。
就算房子建得很慢,但荊棘卻長得快,到時候再多養兩三條狗,別人想偷偷進來也難了。
以後她要在裡面制醬油了。
說到醬油,方鈺敏已經作好了一切釀製的準備。
為了方便自己記載比例,她請阿青幫她做了十來個大小木勺和小木桶。
因為這裡的量制方式方鈺敏不懂,她決定按她知道來的做。
沒有公制量制工具,方鈺敏就自己來做了。
這個朝代的一斤和現代差不多,方鈺敏就以1公斤=1000ml這樣來為每個勺子和每個小木桶作刻度。
這也方便以後量度時掩人耳目啊。
另一個頭痛問題卻是小孩子們的上學問題。
本來方鈺敏打算好辛苦一年後就到縣裡買房子,然後小明就在縣裡上學堂。
但現在計劃跟不上變化啊,還突然多了四個八歲的孩子。
方鈺敏是做不來自家孩子上學,養子卻要留在家裡幹活這種事的。
要上就一起上,回家后一起做功課,溫故知新,也有助於大家學習的主動性啊。
“秋來,咱村的孩子們都去哪裡上學堂的?”方鈺敏收好圖紙,問林秋來。
“鄰村的田秀才開了私塾,咱附近三個村子的孩子都上他那去學習的。
” “離這遠嗎?田秀才教得怎麼樣?” “不算遠,走小半個時辰就到了。
不過,我不知道田秀才教得怎麼樣?應該還好吧。
大家都是去他那裡的。
” 方鈺敏嘆了一口氣:也是啊,就他一家了,根本沒其他選擇。
“那學費,呃,是束修,束修怎麼收的?” “這個我不清楚,明天我去問問。
” “好。
”方鈺敏點點頭,“還有一件事,就是小陽他們四個孩子,我打算讓他們也去上學。
這上學需要什麼文件嗎?例如出生證,啊!秋來,小明的出生證呢?” 林秋來不解,問:“什麼叫出生證啊?” 方鈺敏擰著眉心看著林秋來,她也不知道怎麼說?難道再多說一個詞‘身份證’嗎?她想了想,就說:“就是證明咱們是這林家村的人的文書。
” “這個啊,沒事。
村裡有孩子出生了,就會到里正家登記的。
等到孩子長到十二歲,里正就會安排到縣府辦理文書的。
如果是外來戶,像你和娘,就要先得到里正同意,才能辦理了落戶手續和文書。
” “那小陽他們呢?” “里正已經把他們登在咱家了,等他們十二歲了,就會有自己的文書。
” “原來這樣啊。
”方鈺敏點頭,受教了。
這麼看來,里正的權利還挺大的。
兩人又輕聲談了好一會,才熄了油燈睡覺。
如果自己不是為兩頓而發愁波奔,方鈺敏也不想隱瞞自己製作醬油的方法。
但現在連酸辣粉都能為她帶來可觀收入,她不得不小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了。
幸好現在全村的人都窩在家裡做紅薯粉,反而給了方鈺敏空間和時間在自家院子里試製醬油了。
林秋來去問了,束修一年收400文,五個孩子一年的學費就2兩了。
這個學費方鈺敏付得起,她決定由下個月開始,五個孩子都上學去。
王小陽他們四個聽到自己也能和小明一起去上學,激動得都哭了。
他們自被林秋來和方鈺敏收養后,不但能吃飽穿暖,現在還可以去上學,這叫他們怎麼不感動落淚?於是,根本不用人帶頭,四個孩子再一次下餃子一樣給林秋來和方鈺敏磕了三個響頭。
自從林秋來帶他們去了田秀才那裡交了束修后,孩子們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勤快。
方鈺敏撫額慨嘆,孩子的心最是純真的了,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加倍地回報。
孩子一上學,用紙量就大了。
林秋來也加緊了制草紙,幸好現在是草木茂盛生長的季節,每天林秋來帶著五個孩子去割草,老的用來制草紙,嫩的用來喂兔子。
大家都出去了,方鈺敏就留在家裡試釀醬油。
第一次試釀,為免浪費,方鈺敏打算只做五小缸醬油。
一切的工具都準備好了,方鈺敏拿出小本子一邊記錄一邊開始釀製。
要做出醬油就必須先要制曲,方鈺敏把早就挑好的個圓飽滿的黃豆洗乾淨后就用木盆泡一整個晚上,約十二個小時后,就籠屜蒸了兩個多時辰,方鈺敏記得電視上說過要五個小時的。
然後把蒸熟的黃豆盛出來,和麵粉麥麩混勻。
這中間的比例,方鈺敏只能根據自己模糊的記憶琢磨了幾個比例調勻,仔細做了記錄。
蒸熟的黃豆和小麥混合物就放置於篩箕上鋪開,待冷卻后就拿去日晒一天,達到半乾燥狀態,放置竹籠上蓋布陰乾靜置一日。
之後就把豆米混拌均勻,就搬到林秋來建起專門用來作黃豆發酵的通風小房子里讓豆米自然長霉,那就是麴菌了。
這個階段需要的時間比較長,還要小心溫度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但這裡沒有溫度計啊,方鈺敏只能估計。
所以她常常會往豆房跑,一時把布巾掀開,一時又蓋上,跑得一身汗。
這樣的情形維持了四五天,方鈺敏終於見到黃豆表面長出了綠綠絨毛,氣味淡香。
方鈺敏驚喜地仔細觀察,又拿出小本子對照,把產生曲塊菌絲最多最好的比例重重地圈了起來,以後,她就會用這種比例作為配方了。
記錄完畢,方鈺敏就把那些長了菌的豆米拿出去暴晒了。
然後按最佳比例繼續制曲。
而那些比例沒那麼好的,就作為豆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