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經 - 第359節

這蘄州城說不出的繁華,一進城便是車水馬龍的繁華大道,道路兩邊有不少兜售物品的商販,沿街叫賣一拍熱鬧景象,鮮活氣十足!袁飛心中不由得暗暗喝彩:“不愧是大傲這般大國之中的大城,比起商國皇都瀛都來也不遑多讓。
”這蘄州於瀛都繁華相似,但瀛都終究不及蘄州,蘄州比瀛都更多了幾分文氣,畢竟商國說起來也不過是蠻野之地,和大傲這種雄踞大陸正中央的,國壽千年文採風流的大國比起來處處都有不如。
而瀛都更沒有的便是這座城市的厚重氣了,這座蘄州已經有兩千餘年的歷史,在大傲光以年限而論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了。
說不定那家門口的石墩都有千年歷史,隨便進一間茶館都有數百年歷史。
袁飛在街上緩緩而行,身為盜者的袁飛到了這種大城之中首要做的便是熟悉地形,至少要準備出數條道路,好在逃路時能做到心中有數。
袁飛一路緩行看到好奇之處便湊上去觀瞧一番,如此這般一直在街上走到傍晚十分,袁飛找了家不起眼的客棧暫住下來,開始精研佛法,和不戒老僧的殘魂交流。
但是,有了凈慧和尚的那番言語壓在心頭,袁飛越看這些佛經越覺得其中醜陋無比,道貌岸然卻通篇都是自私自利。
第三百六十五章 普渡佛寺袁飛在客棧之中一住便是五日,這五日時光一方面用於熟悉蘄州城的環境,打聽一些有的沒得或重要或不重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袁飛則將心神全都沉浸在佛法典籍之中,細細研讀,雖然時間不長但幸好袁飛記憶力極佳,《盜經》之中本就有訓練盜者過目不忘的本事,加上袁飛築基之後頭腦較之以往更加靈活善記,是以即便對一些典籍的佛理並不清楚,但卻也將整卷佛經典籍全都牢牢記在心中,隨口便可拈來數句。
如此,加之以往袁飛記住的五部佛經典籍,袁飛便有十卷佛家大典三部佛家經卷在胸,雖然相對於佛家二百二四部大典,五百一十三部經捲來說不過百中之一,但在普通僧侶之中也算十分難得的了。
當然這是單指記憶而言,若說對於佛經義理的理解那袁飛還是不如普通僧眾的,但好在天下萬法皆有相通之處,袁飛在道學之上已經有築基修為,此時理解晦奧的佛經倒也不算是特別吃力,加上還有個不戒師父每日議論佛理,袁飛本就機敏,腹中有些溝壑,是以言談佛法起來的話也不一定會比不上旁人。
五日以來袁飛首次睡覺,從日落睡到日出,身子隨天地運轉自然修養,醒來之後自覺神清氣爽周身如意,頭腦靈活,這才目光一閃出了客棧。
雖然到了袁飛這種修為程度已經完全可以靠打坐來驅除疲憊,恢復身體機能,但全憑打坐卻不能使得身體徹底的恢復,畢竟打坐調息依舊是有意而為只能算是淺層修養,沒有自然休息睡眠來得順從人道本意。
所以即便是元嬰修士,只要還沒有證道脫出人道便也隔一段時間便要找出時間來進行最原始的睡眠修養從而使得肉體得到深層次的修養恢復。
此時東方已經放白,但晨曦被阻在高高的城牆之後,使得蘄州城內還有些壓抑,不過普渡寺內的三十三層的白塔塔尖已經逐漸開始亮了起來。
那包金的尖頂就像是燃燒起來的火把一般,綻放著閃亮的光芒,襯著寺內傳來的聲聲鐘鳴,和無數早起的善男信女匯聚在普渡佛寺之外等著方便之門打開,或還昨日之願,或燒今日之香,似乎在告訴世人這普渡佛寺才是這座蘄州城的主人。
袁飛此時早已恢複本來面貌,並且以‘半步法袍’幻化出來一身整潔佛衣,面目溫和慈善,倒真有幾分僧侶摸樣。
袁飛途經之處一眾善信紛紛投注俯首施禮投注敬仰的目光,有些和袁飛身近的便雙手合十口誦藥師佛佛號。
這是信眾對於佛徒的尊重。
袁飛眼見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些貧苦百姓,有些提著一小袋糧食,有的則將地里剛打出來的新鮮蔬菜洗凈摘好帶來,這些善信臉上各個都是菜色,衣著襤褸,甚至有些明顯已經許久未吃過一頓飽飯,即便如此還是將那最珍貴的糧食拿出來供奉佛徒,這些信眾臉上洋溢著一種略顯病態的狂熱情緒,似乎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匯聚在這給佛家的供奉之中,似乎只要日日如此燒香禮佛便可在死後得到解脫,告別輪迴之苦,去那極樂佛國永享安樂。
但袁飛卻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妄,人死之後神魂離體便自有天地元氣將其一洗而空,什麼往事前因一世記憶全都消弭一空,剩下的不過是空空蕩蕩的一縷縷被分解開來的遊魂四處飄蕩。
運氣好的尋了時機才會再次投胎人身,不過那已經是一個全新的生命了,和前世再無關係,只有極少數極特別的存在才有辦法保持再世投胎一靈不昧,這才是為何死亡如此可怕的原因,因為死亡便宣告終結,即便是再有輪迴也不過是另外一回事了,即便是開了九識的高僧都難逃這一關,更何況是這些毫無半點修為的貧苦百姓了。
佛家不過是吹出來一個五顏六色的大泡泡而已,外面絢爛內中卻空空如也,一碰即潰!這佛家根本就是個最大的騙徒!欺騙的是無數善信的信仰之力,甚至身處其中的佛徒們本身都被騙倒,日日勤習佛法誦讀經典,追求的卻是一條窄擠得一人難容的道路。
袁飛心中這樣一想,不由得將自己追求的長生之路和這成佛極樂之路聯繫起來,隨後不由得心中苦笑,他所追求的長生逍遙之路又何嘗不是這樣一條一人難容的道路?笑人者人笑之!他在這裡可憐旁人又怎知人家不是也在可憐著他呢?袁飛收斂了這些情緒,緩步踏入這三千年歷史的普渡佛寺之中。
這蘄州城有兩千餘年歷史,但這普渡佛寺卻是三千年前佛子降生弘法之時創建的,可以說蘄州這個地方之所以會有一座蘄州城是因為這裡有了一座普渡佛寺。
不光蘄州如此,甚至大傲二十三座大城之中有一半都是這般來歷,其中有十座大城都是在上次佛子弘法之時創建的寺廟逐漸興旺起來形成的,由此可見佛教在大傲地位之高。
要不是後來五道尊門在五位道人帶領下異軍突起的話,打破了佛家的壟斷的話,這大傲便全是佛家的。
至於魔教從來都不顯於世,雖然一出手便是狠招殺招並且和佛家在功法之上有著不共戴天的衝突,但在佛家的鼎盛壓力之下只能盤踞在大傲沿海地域的島嶼之上,將實力鋒芒對準海外,門人弟子很少來到大傲內陸。
這普渡佛寺兩扇紅漆大門似乎是新塗的硃色,鮮紅若火,好似一張大嘴一般,一眾香客善信便在此處排起長龍挨個進入其中,燒香請願,跪拜磕頭。
紅門之後處處香氛四溢,早起的僧侶們已經開始了一天之中的早課,持經誦典,梵唱陣陣。
袁飛身著僧服自然不必和善信們排在一處,袁飛略微深吸口氣,緩步來到了這佛寺門前,這佛寺只有一個好處,那便是沒有門檻,誰人都可入內,寓意自然是大開方便之門,廣納天下蒼生之意,不過袁飛心中卻暗自嘲諷:“藥師琉璃光如來佛看重的乃是這些善信的信仰之力,自然是越多信眾越好,不拘你是貧窮還是富貴能夠奉獻出來的信仰之力都是均等的,既然價值相等,那佛陀自然將天下蒼生看做平等之輩。
”袁飛心中存著定見自然看到什麼都不順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