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浪子小說21部合集 - 第1450節

夏子清關切的道:“怎麼?小哥不認識路?” 白士英道:“晚生只是聽先師臨終時,約略說過,晚生沒有去過,聽說這條路險僻難行,很容易走迷方向。
” “正是,正是。
”夏子清點頭道:“可惜老朽這次另有事去,不到九里龍,不然倒可和小哥作個伴……”他說到這裡,不由“哦”了一聲,笑道“小哥如果不急,從這裡到九里龍去的人,倒是經常有,小哥不妨耽上一二天,老朽替你留意留意。
” 他笑了笑,又補充著道:“九里龍路徑確是險了些,但生意都是一本十利,有不少貨郎,就專門跑九里龍,拿些花粉胭脂,假珠子串的珠花,就可以換來成袋的金沙。
” 白士英由衷的感激,說道:“多謝老丈了。
” “這是小事,那裡說得上謝?”夏子清接著“哦”了一聲,注目問道:“小哥住那一家客棧?” 白士英道:“晚生住在東大街長源客棧。
” 夏子清大笑道:“巧極,老朽正好也住在長源客棧,小哥住在幾號房?” 白士英道:“五號。
” 夏子清道,“老朽住在九號,東首最後一間。
” 正說之間,只見從樓梯口,又有人走了上來。
這時華燈初上,夜市方開始,正是酒樓生意最旺盛的時候。
酒客們有的會帳下樓,有的剛來,上上下下,川流不歇,堂棺們也尖著嗓子送往迎來,一面要謝著付帳的賞了小費,一面又要迎接上來的客人,叫著“裡面請坐”。
每一個堂伯都有一個天生的金嗓子,叫得又脆又響。
那人上得樓來,就被堂倌領到白士英他們對面,剛空出來的一張桌子落坐。
堂佰送上茶水,問了要吃什麼,便自退去。
那人端起茶盅,輕輕喝了一口,放下茶盅,轉過頭來,忽然口中“咦”了一聲,驚喜的站起身來,朝夏子清招呼道:“夏老夫子也在這裡?” 夏子清聞聲回頭,點著頭笑道:“我當是誰?原來是張老弟。
” 那人道:“老夫子這次到那裡去了?” 夏子清一手持須,含笑道:“黃草壩,老朽在那裡開了一家葯肆,這次是採辦藥材來的。
” 那人羨慕的道:“還是老夫子好,開了店肆,就不用長年跋涉了。
” 夏子清突然好像想起了什麼,接著問道:“張老弟這次去那裡?” 那人道:“還不是到處跑,明天貨配齊了,先去銅仁,玉廄,最後到劍河……” 夏子清聽的大喜,呵呵笑道:“巧極了,來,張老弟,老朽給你引見一個朋友。
” 白士英聽到那人和夏子清打招乎,早就看清楚了。
這人約摸二十八九歲,瘦長臉,皮膚白皙,眉目清秀,身穿藍布衣褲,生得極為挺拔。
那人聽夏子清說出要替他引見一個朋友,立即擊了過來。
夏子清回頭朝白士英含笑道:“小哥,這位是張正林張老弟,他要去劍河,就是到九里龍去的,你們多接近接近。
”一面又朝張正林道:“這位是白小哥,你總知李一丹李藥師吧,白小哥就是李藥師的門下高足,這次山要到九里龍去,你們正好作個伴兒,路上就不寂寞了。
” 張正林連忙拱手道:“白兄,在下是第一次見面,李老夫子,在下見過幾次,是一位忠厚長者。
” 白士英也拱手道:“張兄多多指教。
” 夏子清笑道:“大家請坐,今晚真是湊巧了,咱們坐下來再作長談。
”白士英,張正林一起落座。
堂棺替張正林添上杯筷,夏子清立時替他斟滿了酒,張正林連說不敢,和夏子清、白士英一起幹了杯,笑道:“別說夏老夫子吩咐,就是沖著這位白兄,在下這朋友也交定了,在下採辦貨物,明天上午,就可齊全了,白兄要什麼時間動身,在下悉聽尊便。
”此人生性爽直,說來甚是誠懇。
白士英道:“不敢當,兄弟隨時可以走,還是以張兄的方便為準。
” “哈哈。
”夏子清笑一聲,說道:“那就這樣決定,咱們還是喝酒。
”難怪他生了一個酒糟鼻,原來嗜酒如命。
正好堂棺又替張正林送來了酒菜,大家也開杯暢飲起采。
第二天,張正林一個上午,就把貨物採辦齊全,午睡時光,就來到長源客棧。
白士英閑著無聊,正在和夏子清下棋。
夏子清一眼看到張正林進來,立即抬頭問道:“張老弟事情都辦好了?” 張正林道:“在下貨色早就定好了的,今天上午,就是到幾家鋪子里取貨了,一切都辦妥了,看看白兄要今天動身,還是明天再走?” 白士英道:“張兄貨物齊備,咱們今天下午就走不好么?” 張正林笑了笑道:“可以,在下隨時都可以走。
” 夏子清大笑道:“可惜老朽的藥材,還未到齊,否則倒可和二位走一路,要過了玉屏才分手呢!這段路,少說也有八九百里遠近,就不虞寂寞了。
”說到這裡,就高聲叫道:“夥計。
” 一名店伙趕緊奔來,伺侯著道:“老爺子有什麼吩咐?” 夏子清道:“你去關照廚下,做幾式精緻的下酒菜,另外來三斤上好茅台,送到房裡來,老朽要替兩位老弟送行。
”此老不但好酒,也極為好客,為人熱心,不失是一位長者。
店伙連連應是,轉身退出。
這一席酒,大家自然盡歡而散。
白上英心中對夏子清甚為感激,一再稱謝不止。
午後,張正林已把貨物,裝了兩個大麻袋,馱上馬背。
白士英別過夏子清,會了店帳,跨出店門,早由店中小廝牽著馬匹伺候。
夏子清送出店堂,兩人一齊接過韁繩,跨上馬背,朝夏子清拱拱手道:“老丈,再見了。
” 夏子清揮著手道:“老朽不送了,二位老弟有空,請到黃草壩來。
”兩匹馬沿著西大街,漸漸去遠。
夏子清摸了摸酒糟鼻,這一瞬間,他那瘦削的臉頰上,忽然浮現起一片陰森橘詭的笑容。
這種深沉橘詭的笑容,可以形容之為笑裡藏刀,和他本來爽直悄涕的笑容,遇然不同。
但笑總是高興的事情,他一定有著極為得意之事,面上含著微笑,緩緩轉身朝客棧中行去。
貴州、在殷、周時代,稱為鬼方。
因為到處都崇岡峻岭,交通不便。
貴州省,就好像雲霧山一樣,永遠披著一件神秘的外衣。
白士英和貨郎張正林,從辰州一路南行,由源州向西,便已進入黔省。
行旅對貴州可真是怨聲載道,才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之譏。
他們從晃州入黔,經玉屏,到達劍河。
這一段行程,雖然不時遇上崎嶇山路,迂遇而行,但大抵還算平整。
白士英雖是初來,卻有經常在這段路上行來的貨郎張正林結伴同行,該在何處打尖,何處投宿,都不用他操心,曉行夜宿,自然極為順利。
白士英在這段時日之中,只覺張正林為人爽直,謙虛誠懇,臉上也經常掛著笑容,因此和他極為談得來。
這天傍晚時光,趕到劍河。
這是一個山城小邑,也是生苗的地區,狹厭的街道上,到處是胸口敞露,頸項手腕、腳踝,戴著大大小小銀圈的苗女,搖曳生姿的走過。
張正林在這一帶,果然地頭極熟,不少人和他點頭打著招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