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話聲始終很低,語氣也極其平淡,蔡昌義想想目下仍以華雲龍的安危為重,其餘的大可留後再講。
他與華雲龍投緣至極,又是個義重如山的人,當下亢聲道:“不管啦,進入再講。
”步子一邁,就待撒腿奔去。
不料身形甫起,人已被元清大師一把拉住。
元清大師道:“慢一點,你看那是什麼?”蔡昌義一怔,回頭道:“什麼?”元清大師舉手一指,道:“你看,樹梢吊著一個影子,好像是人。
”蔡昌義急忙回頭,順看他的手指望去。
原來那元請大師一身功力已至化境,目力超過常人十倍,華雲龍吊在枝葉當中,但因月光皎潔,風吹樹葉,樹枝蕩漾,華雲龍的身子也隨樹枝浮沉不已,大師雖在講話,犀利的目光,一直在朝莊院之中搜索,因之被他發現了。
蔡昌義的目力不如大師遠甚,瞧了半晌,仍無所見,但他卻道:“進,說不定正是華家兄弟。
”話聲甫落,元清大師倏然抓住他飄然遠遁,後退十餘丈,隱身一塊大石的陰影之後,傳音說道:“不要講話,庄中有人查究來了。
”果然不錯,衣決飄風之聲緊隨而起,有人登上了院牆,在朝這邊查看,差幸大師功力奇高,適時隱蔽,故此未被來人發覺。
那人不是旁人,正是九陰教幽冥殿主梅素若。
梅素若好似睡不安穩,蔡昌義的話聲高了一點,因之驚動了她,急急循聲而至,前來查勘究竟。
但她仍是一無所見,瞧了半響,又復緩緩退去。
行經榆樹之下,她抬頭看了華雲龍一眼,這時,華雲龍神色大變,人已憔悴。
正處昏迷之中。
她臉上神情動了一下,倏又冷聲一哼,轉身進屋面去。
元清大師以耳代目,凡是帶有聲響的舉動,均已瞭然於胸,頓了一下,乃道:“吊著的影子,果然是那姓華的孩子。
”蔡昌義大為緊張,不覺失聲道:“真……”倏然警覺不能出聲,話聲一頓而止。
元清大師道:“不要緊張,既然知道有人在此處,那就好辦。
”蔡昌義傳音急聲道:“怎麼辦?那看守他的人警覺性極高,咱們除了動手搶奪,另外還有辦法么?”他性子縱然急躁,事到臨頭,卻也並不魯莽。
元清大師讚許地將頭一點,道:“老衲自有辦法,咱們暫時退走。
”蔡昌義對他公公自然相信得過,但一叫他退走,他又急了,連忙傳音道:“這……這……他不要緊么?”元清大師道:“人在昏迷之中,氣機極弱,正受血氣逆行的煎熬。
這孩子也真難得,毅力大異常人,他好似極力掙扎,強自提聚真氣,逼使血氣逆行的速度減低,這樣一來,那是夠苦的了。
”蔡昌義大為焦灼,急聲道:“他怎會血氣逆行?怎會暈迷?怎會……”元清大師道:“他被倒掛身子,吊在樹上。
”蔡昌義道:“這……您老人家不去救他么?”元清大師道:“老衲正想為他盡點力,你不要急,咱們退遠一點。
”舉步而行,瞬間數丈,身法之輕靈快捷,宛如天馬行空,不帶絲毫火氣。
蔡昌義疑念叢生,但又不使大聲追問,只得急步相隨。
祖孫二人退到一處土阜之上,元清大師相度了一下形勢,隨即閉目合十,盤膝坐了下去,蔡昌義侍立一側,滿懷疑問的瞧著他的舉動。
良久不見動靜,蔡昌義大感不耐,他正待開口催促救人,忽見元清大師雪白的鬍子無風自動,凝目注視下,方見他嘴唇翕動,極有韻致。
禁昌義詫異萬分,不貨回頭朝那莊院瞥了一眼,暗暗付一道:“他老人家在與華老弟講話么?相距五十餘丈,傳音入密的功夫還能有效……”蔡昌義詫異不已,那廂華雲龍確是聽到聲音了。
那聲音細如蚊蚋,慈和已極,正是元清大師所發。
元清大師道:“孩子,不要慌張,老衲助你一臂之力。
你先散去提聚的真氣,慢一點,徐徐的散去,再聽老衲告訴你怎麼樣運功行氣,痛苦就會減輕了。
”這時的華雲龍,無論從那一方面去看,都像早失去知覺,事實上他也確已暈迷。
但是,人雖暈迷,元清大師慈和的聲音,卻仍聽得一字不漏,這得歸功於華雲龍堅毅無比的意志。
須知華雲龍縱然風流,縱然不願在梅素若面前失去英雄氣概,但對倒懸三日的痛楚卻非一無所知,只因他性子剛毅,不畏艱難,奉命追查血案的內情,縱獲端倪,案情卻似更越複雜了,九陰教主這條線索最為明朗,他要續查詳情,不願離去,所以故作毫不在意,自願就縛,聽任梅素若將他倒吊起來。
當時他有恃無恐,認為仗待他們華家的獨門心法,先行提聚一口真氣,縱有萬分苦楚,決不至於不能忍受。
詎料事實不然,那血氣逆行,臟腑擠迫的痛楚,比他想像中難受十倍,最後仍舊不免陷於暈途之中。
不過,暈迷是一回事。
如非他先提聚一口真氣,雖在極端苦痛之下,仍能憑快堅毅無比的意志力,控制那股真氣不使倏散,別說暈迷之中,無法聽到元清大師的話聲,此刻恐怕早已嘔血不止了。
元清大師內力精純無比,話聲雖小,注入華雲龍的耳中,卻如暮鼓晨鐘一般,具有鎮攝心神,發人猛省的力量,華雲龍聽了,人未清醒,意志卻已不知不覺遵照大師的吩咐,緩緩散去提聚的真氣,任其自由騁馳。
真氣緩緩散去,痛苦卻是遽然大增。
元清大師的語氣適時又起,道:“注意了,孩子。
”接下一字一頓,鏗鏘接道:“此身非所有,此心非所有,往來蒼冥間,混沌無休止,動靜乘太極,順逆猶輪迴,與機擊……”這是一篇逆氣行功,至高無上的內功修為口訣,字字珠璣,內容極其深奧,乃是武聖雲震晚年參悟的絕學之一。
須知當年的雲震,兼修佛、道兩門的至高絕學,後來又得高華的傳授,晚年的武功已至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最高境界,只因缺乏子嗣,更將心力專註於武學的鑽研,勘破了佛家所謂「輪迴」之機,創下了這一篇「逆氣行功」的修練法門。
嚴格的講,這一篇內功口訣,乃是雲震一脈武功之總成,倘能得其精義,勤加修練,那便如同一般練武之人打通了任、瞥二脈,一身功力,定能於短期內突飛猛進。
但是,如非資秉奇高,兼而具有慧根的人,對這一段簡捷玄奧的口訣,根本就不能練,此因逆氣行功,大反生理之常的緣故,如若不然,元清大師豈有不傳蔡昌義之理?大師甫見華雲龍,便自含笑讚許,道理也就在此。
這時,蔡昌義見不到華雲龍,但見元清大師嘴唇蠕動不已,想要發問,卻又不知大師講些什麼,一旦受了干擾,是否對華雲龍有許不利,因之瞪著一雙巨目,心頭的焦急,當真是無以復加。
半晌過後,元清大師的嘴唇停止蠕動,蔡昌義再也顧不了許多,頓時槍前一步,俯身問道:“公公,您在講些什麼?華兄弟無恙么?”元清大師白眉一抬,睜眼含笑道:“無恙。
”蔡昌義濃眉一皺,道:“您講詳細一點嘛,華兄弟究竟怎樣啦?”元清大師道:“這孩子的確是百年難見之材,咱們家的武功不慮失傳了。
”他縱然是個方外之人,此刻竟似按捺不住心頭的歡暢,講起話來答非所問,可見他對留傳武功之事索念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