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上人深受感動,凝注了謝雲岳一眼,乾瘦無神的臉上現出慈樣的微笑道:「老衲真元已枯,你未必有此能力救我,但老納不能拂你一片好心,不過老納罪孽深重,你須替老衲積修十萬功德,能答允麽?」謝雲岳答道:「師叔祖有命,徒孫焉敢有違?」無量上人道:「十萬功德未滿,切不可出手殺人,增添老衲罪孽,現在你可療治老納吧。
」洞外朔風怒吼,澈骨奇寒,洞內溫暖如春,只見謝雲岳盤膝坐在無量上人身後,兩掌緊抵無量上人「命門穴」上,施展「菩提貝葉禪功」療傷。
明亮大師待立在側,眼中不禁泛出驚喜光芒。
※※※※※※※※※※※※※※※※※※※※※※※※※※※※※※※※※※※※※※三日之後,謝雲岳步下冰雪吼飛,峻撥穹蒼之插雲崖,向灌縣都江堰二王廟趕去。
謝雲岳心憂峨嵋之事,恨不得一步飛到二王廟中,瞧瞧矮方朔荊方盜得峨嵋掌門信符未曾?空自憂心火焚,日夜兼程,風餐露宿,得進灌縣時,已桂子飄香,中秋佳節。
夕陽殘照,都江堰右巨木叄天之中,樓室金碧之二王廟前,矮方朔荊方及巧手崑崙齊鴻兩人負手峙立,若有所待。
巧手崑崙齊鴻忽地眼中吐出奇光,道:「荊老師,你瞧撟上走來的是否為謝少俠?」矯方朔荊方凝目一望,見一瀟洒身形在安瀾鐵索撟上如飛走來,白眉一掀高聲道:「不是他,還能有誰?」謝雲岳身形電疾,片刻就飛奔在二王廟前,一眼瞥見荊方、齊鴻二人,即道:「荊世伯、齊大俠,峨嵋之行怎麽樣了?」矮方朔荊方眨眨眼微笑道:「賢侄心急無用,有道是急事緩辦,細流緊匯,水到渠成,賢侄風霜勞頓,入內再談吧。
」謝雲岳懷著一腔忐忑心情,走人二王廟內。
落坐已定,齊鴻目睹謝雲岳手把著茶蠱,目中閃出優郁之色,一付不安神態,遂笑道:「少俠,齊某與荊大俠幸不辱命,將峨嵋掌門信符偷來,趙、周、顧、傅四位姑娘已經先行離開峨嵋,是怕引起金頂上人疑心信符是四位姑娘竊去,是以待她們離去,再下手盜取。
」說著將一雙袋形革囊交與謝雲岳,又說道:「內貯峨嵋掌門信符,少俠必須妥存,江羅二位姑娘仍待罪峨嵋,金頂上人定八月十八日舉行執法大典,尚有三日之期,少俠定可趕至,金頂上人迄今為止似未發覺令符被竊,不過曼因師太已知情,最好少俠┅┅」說著把聲音壓低,細語了一陣,謝雲岳點頭不止,面色亦漸呈開朗。
矮方朔荊方眯著小眼,等齊鴻說完,倏地張開,撫髯呵呵笑道:「齊老師,依得老朽就讓他愁急半天,何必這快說出,誰叫他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又有晴咧。
人家柔情似水,百般溫順,他倒端起架子來,不但心如鐵堅,又來個臨陣脫逃。
」謝雲岳不禁一臉通紅,尷尬笑道:「世伯斥責小侄乃是正理,何必繞著彎子,世拍可是認為小侄不堪造就麽?」荊方大笑道:「就是你現在成為武林曠世奇才,試想以世伯之尊尚須繞著彎子說話,不敢正面輕掃鋒芒。
」謝雲岳紅著面囁嚅道:「世伯再說,小侄要汗顏無地了。
」齊鴻立時介面道:「兩位請至內空,齊某備酒與謝少俠接風。
」荊方也就此揭過不提,三人進入內室。
※※※※※※※※※※※※※※※※※※※※※※※※※※※※※※※※※※※※※※第二日清晨,謝雲岳獨自前往峨嵋,與荊方齊鴻作別,衣袂飄飄而去。
西蜀六山,以峨嵋為最,其次為青城,再為錦屏、赤甲、白鹽,五為劍門關,六為巫山。
兩山相對為峨嵋,以象形得名,博物志以為牙門山,其脈自岷山綿延而來,突起為大峨,中峨,小峨三秀峰,三山相連,又名三峨。
大峨山岩洞重複,龕谷幽阻,登山之半須歷八十四盤,山徑如線者六十里,而後至於峰頂。
山中有石龕百十二,大洞十二,小洞二十八,以伏羲、女媧、鬼谷諸洞著稱於世,又有雷洞,時出,俗以為雷神所居。
峨嵋林木蒼翳,巒壑爭奇,尤以峨嵋十景,臉灸人口,天下之名堪為不虛。
金頂為峨嵋絕頂之一,雖較萬佛頂略低數十尺,但時人心目中仍認金頂為峨嵋之絕頂,終年雪海環繞,高與天齊,蒼狗變幻,魄麗絕倫,尤為奇觀。
八月十八清晨,金頂之上突然鐘聲繚繞響起,穿破雲浪銀堆,山谷鳴應。
峨嵋高下懸殊,氣溫迥異,四季具有,金頂之下,黃葉秋風,瑟瑟飄飛,與青松翠柏相映,秀麗中含有肅殺氣氛。
山徑中人影紛紛,飛步趨上金頂接引殿,只在雲海中倏隱倏現。
陽光穿破雲層,透隙望上射出一線,接引殿崇檐璃瓦,頓生瑰麗異彩,然而殿中聚集的眾人卻是容顏肅穆,面帶愁容,曼因師太霜鬢黑髮,鳳目之間不時閃出凌芒,面罩寒露,待立一旁的江瑤紅、羅湘梅兩女玉容慘淡,目睫微赤,顯然曾哭泣過。
姜宗耀、東方玉琨兩人屹立另廂殿角,神色之間也顯出極度不寧之色。
忽從人群中走出一清懼老僧,走至曼因師太面前,合十微笑說道:「稍時師妹切不可與掌門發生口角,恐益發鬧得不可收拾,愚兄必從容化解就是。
」曼因師太冷笑道:「如有轉圜的餘地,也不至於有今晨之事了,白象師兄不必為小妹擔心,小妹自有道理,當年恩師嘗謂金頂師兄,如不化泯嫉僻心性,當有自食惡果之日,他倒行逆施,恐怕稍時要無臉見人了。
」白象大師微微嘆息─聲,不再言語,退在一旁。
這時金頂正殿又響起三響鐘聲,餘音繚繞不絕,眾人聞聲之時,魚貫出得接引殿,向金頂而去。
金殿之內端坐一長臉白眉白須老僧,凝重如山,目中射出熠熠的懾人寒芒,身後侍立著耿玉修,清秀的面龐上多出無數瘢痕,垂目於地,心情異常激動。
兩旁分立八個黑衣僧人,手持金棍,低眉垂簾,執法施刑無疑地是落在這八僧手上。
峨嵋三代弟子魚貫而入,濟濟一堂,鴉雀無聲,氣氛異常嚴肅,銀針墜地,都會發出嗡然巨響。
金頂上人雙目注視了眾人一眼,徐徐出言道:「老衲此次執法,本毋妄毋縱之意,再也意在以儆後來,杜絕輩出不肖,以挽本門頹風。
」隨即眼望著曼因師太說道:「曼因師妹,老衲無偏無私,力求公正,在未執法之前,師妹你還有何話說?」曼因師太默然片刻,才道:「掌門師兄既然見問,小妹不能不說,方才掌門曾言以挽本門頹風,但不知有何頹風可言?」金頂上人面色一寒道:「耿玉修為謝雲岳毀容,謝雲岳又出言藐視老納,如此無異是本門之敵,江瑤紅、羅湘梅、姜宗耀,東方玉琨四人反與謝雲岳投契異常,置耿玉修之事不間,對師門不啻存有不敬之意,本門頹風就在這四不肖身上,若不正門規,恐怕群相效尤,師妹可是認為老衲處置公正麽?」曼因師太抗聲道:「掌門之尊,或有不當之處,門下焉能議論,耿玉修身受乃自取其辱,倪婉蘭及燕山神尼門下,與謝雲岳相識有年,互相愛悅,后因小事反目,負氣各不相讓,耿玉修見有機可乘,自作多情,對倪婉蘭糾纏不休,但倪婉蘭從未示他顏色,本可及早抽身,然耿玉修不知進退,仍是追隨不舍,在魯省辛庄時,恰巧遇上謝雲岳,那時是謝雲岳與倪婉蘭誤會猶未如釋,耿玉修出言辱罵謝雲展輕薄無恥,衣冠禽獸。
謝雲岳當然不甘示弱,向耿王修出手為做敵,耿玉修竟然打出一把黑蒺藜,為謝雲岳震飛回撲,耿玉修作法自斃,頓被自己發出之暗器擊中面門,請問掌門,這過錯罪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