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浪子二十部小說 - 第240節

謝雲岳這時已是淚流滿面,哽咽不止。
老和尚說:「徒兒,不必如此悲苦,你父兩個時辰后定會醒來,為帥這就走了,到了時候為師自然會來。
」說完,起身走出洞外,謝雲岳相送出洞,只見老和尚凌空騰起,往懸崖下飛落,像一條灰鶴般飛下,落足后復又騰身,幾個起落,即無蹤影。
謝雲岳暗想:「我若及得恩師一半功夫,他年定必揚名武林,誓將殺害父母之人連根除去,只要沾著一點關係之人亦必殺卻。
」這一心念,已蘊藏著日後無邊之殺孽,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五日後,謝文即已撒手人寰,謝雲岳呼天搶地,十數年來,父子相依為命,遽爾永別,其疼可知。
明亮老和尚臨終時也在身邊,好不容易阻住了謝雲岳的悲哭,在後山覓了一塊吉地,將謝文屍體安葬,此後,每當謝雲岳感懷身世之時,定必去墳前慟哭,一束香花,杜鵑啼血,此情此景,天人同淚。
※※※※※※※※※※※※※※※※※※※※※※※※※※※※※※※※※※※※※※一日,老和尚來在弭勒峰山後岩洞,把謝雲岳喚至面前,神色莊嚴地道:「雲岳,今日為師開始授你本門歸元基本吐納坐功須持之以恆,不可一日間斷,對你以後學習「弭勒神功」大有裨益。
此外,你父生前所授之七十二式追雲摘月劍法及九十七式「飛龍掌」,須時加複習,熟能生巧,此一劍一掌為當今武林一絕,你父生前也仗此成名。
」說著,將吐納口訣傳授了,才起身離去。
此後,謝雲岳一早一晚,盤膝靜坐,勤習吐納功力,但覺晨起行之,便神清氣爽,晚間睡前行之,一日疲勞盡失,每日又將一劍一掌複習,一日較一日猛進,劍發出去一收即行吸回,知為吐納之功,不禁大喜,一天之內往往靜坐行功十數次。
晃眼又是一月,老和尚再度來到岩洞,見他神光內蘊,知他精進不少,也代他心喜,便又開始授他「弭勒神功」口訣,又將神功內十二種格式、一招一式,不厭煩地從頭到尾講解兩三遍,隨又自己演解給他看,謝雲岳秉賦聰明,又有武功基礎,一點即透,老和尚道:「這「弭勒神功」與玄門罡氣同為武林二種奇絕氣功,但玄門罡氣似嫌霸道,過於剛猛,易發難收,弭勒神功沒有這種缺點,輕重可隨人之意念而動,練到透頂時,幾可傷人於無形,自身亦堅如金鋼,任何重手法都不能傷你,前傳你吐納口訣與這「弭勒神功」,均為性命雙修的內家無上功夫,希望你刻苦自勵,勤習所學,一月後為師當再來。
」說罷離去。
謝雲岳每日天沒亮,星斗滿天之際,就爬起來在絕岩處,學習那「弭勒神功」,初尚未見他好處,半月後,只覺一股陽和氣流,遍及全身,五官百竅莫不舒泰已極,凝氣吐掌,碗大的樹枝隨之而折,暗驚:「恩師所授的「弭勒神功」十二式,竟有這麽大的威力。
」自是不斷的練習,果然意念所至,山石橫飛。
老和尚按時到來,命謝雲岳將「弭勒神功」十二式演習給他看,老和尚看后微笑道:「難得你天資聰穎,學到此地步也算不錯了,這山野無人之地,隨時都可練習。
」隨又將三十大式「金剛伏虎」掌及八十一招「玄天七星」劍法傳授了。
此後,老和尚三天五天一來,不時傳些內外功夫,及掌劍暗器與絕技。
謝雲岳武功一日千里,不分晴雨寒暑,從未間斷,每當月明之夜,獨個兒跑去他父親墳前痛哭道:「爹,您放心,我定要為您報仇。
」晃眼又是半年,一次和尚來了取出一本羊皮紙的冊子,正色道:「這是你父所得之「軒轅真經」,內面戴的是人身穴道真詮,照此勤練,可凌空拂穴,亦可解穴,生死由之,還有金針灸穴的秘傳醫法,此書又名「軒轅十八解」,為師每日與你講解一段,內容你自己叄解,以你之秉賦,並非難事。
」謝雲岳此後每天搬出那本冊子背誦,甲骨文字發音勿輪格礫,甚為難讀,好在他有恆心,並不怕艱難,努力研鑽,語云: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不知老和尚在那裡找了一具皮人,繪明人身穴道,命謝雲岳凌空點穴,這可把謝雲岳練苦了,初練時眼花撩亂,錯誤百出,久而久之才比較純熟,一月後飛花摘葉亦可傷人。
自后和尚命他上半日習武,下半日習文,又將醫學及上乘輕功凌空步虛身法傳授。
一年來,謝雲岳已是十歲少年了,長得俊美如玉,只是沉默寡言,城府甚深,老和尚也不時為他這性格擔憂,這也難怪,他自幼到此荒嶺中,又未與人群多接觸,度過漫長的十三年,慢慢冶練成這種性格。
一日老和尚來至山洞,與謝雲岳說:「為師一身所學盡傳給你,所差僅是火候而已,你也可以下山為你父母報仇了,不過望你善體天心,不可妄殺無辜,擇友慎交,不要固執已見,還有千萬不可說出為師名字,同時非在不得已時,不準輕用「弭勒神功」十二式。
」老和尚行腳遍天下,江湖人物,派別,武功特長,及為人處世,一應行當規榘,莫不熟知能詳,─一分述謝雲岳緊記於胸,隨又取出二百兩銀子,及一柄烏金軟劍,命他第二日下山,無庸來寺叩別。
謝雲岳熱淚盈眶,自是不舍,老和尚也為之神情黯然,硬著心腸,頓頓腳也就走了。
謝雲岳雖是不舍,但想起來仇,又恨不得插翅離去,便自進洞收拾一番,晚上又到其父墳前奠別。
翌日一早,謝雲岳整理行囊,把烏金軟劍栓圍在腰上,書冊早半月便被師父攜去暫存了,丟下一些鍋鹽碗盞。
別無他物,只是十數年山居岩洞,不無留戀,惆悵移時,扭首走出洞外,向那寶華寺方向拜了四拜,跟著一咬牙,足尖提氣一點,飛身疾下,昂頭馳去。
從今後,武林中殺孽紛起,只為身負親仇,挑動江湖恩怨。
※※※※※※※※※※※※※※※※※※※※※※※※※※※※※※※※※※※※※※且說謝雲岳一肩行囊,下得弭勒峰后,回首瞭望,想起這一別,不知何年何月。
才能返此十三年故居,心中幽幽一嘆,掉首僕僕上道。
從弭勒峰往南卅里,便是龍口墟,龍口傍河下溯贛州自不過百六十里路水程。
謝雲岳到龍口后,這日恰巧為龍口三六九趕集日期,附近村鎮的鄉民蜂擁而來,一條短短三四百尺麻石街道,平空聚集了四五千人,那還不擠得水泄不通。
好不容易謝雲岳擠進街內,找到一家酒飯館,胡亂叫了一些東西吃,背靠著牆心內在思索:「今後行止該有個決定了,何不搭乘船隻直放省城,省城南昌府人文薈萃,龍蛇雜處,就恩師說,要探聽江湖人物行蹤莫如鏢局或幫會,到達后,憑自己一身武學,擠身鏢局當不成問題,不然,往西入川,掃祭母親廬墓,找找當年線索。
」想定,遂喚過堂館,問他有否便船可搭。
那堂倌笑嘻嘻地回說:「相公,你想搭船還不容易,小人有一遠房叔叔正有條八百石大船,今午就要起錨,直放省城,相公你問得正是時候,小人便命人伴你前往。
」堂倌在店門首喚來一個鄉民,囑咐幾句,隨同伴往,謝雲岳算好飯錢,另外給了些散碎銀子作為小帳,起身離座,那堂倌千恩萬謝相送出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