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三個月後。
十二月中旬的香港有些乾冷,夏夏下課出來時,天已經擦黑了。這是本學期課時數最多的專業課,上完這門課,才意味著學期真正到了尾聲。
上課校區離住宿舍堂不遠,步行十來分鐘就能到。
傍晚上下課的人很多,這個時間正是各個食堂熱鬧坐滿的時候,夏夏也不太餓,便拐進了常去的校園便利店。
一推門就是一股濃郁的熱可可香味,便利店不算大,裡面很是暖和。
進到裡面,女孩的手腳才暖了一點。聽說今年年初時香港就經歷了一次寒潮,氣溫跌到了四十年來的最低,不知今年年底是否還會更低。
大概是在泰國生活了太久,她耐熱卻不耐冷,氣溫稍降就會手腳發涼。
夏夏走到暖飲櫃前拿起一瓶牛奶,瓶身暖了整個手心。旁邊的貨架上還放著新鮮便當,從上到下看了看,還是沒有特別想吃的。
夏夏收回視線,準備去收銀台結賬。
“叮鈴鈴——”
此時便利店提示鈴響起,門被人從外面推開,帶進大股冷風。
“周雲坤!”
拿著牛奶的女孩腳步倏地一頓。
推門進來的是個穿著黑色羽絨服的男生,他大步走來,一把摟住正在收銀台前付錢的男生,“買什麼呢?今晚舍堂高桌晚宴別忘了啊。”
被叫到名字的付錢男生個子不高,身材纖瘦,被這一摟眼鏡都摟歪了。但他顯然已經習慣,抬手撥正眼鏡,面無表情道:“你到底要叨叨多少遍。”
黑色羽絨服的男生也不惱:“哎冰箱沒可樂了,要不要買點?”
“瞎了?我都買完了。”
“那我把錢給你!”
“用不著,你在宿舍安靜點就行……”
只聽對話就知兩人是同學兼舍友的關係,他們結完賬說著話離開,收銀台前空下來,夏夏這才拿著牛奶走過去。
從便利店出來時,已過了傍晚上課時間,路上的人明顯少了很多。
夏夏一路握著熱牛奶回到住所,剛進門就迎面碰上住在隔壁的醫學院學姐。
對方看見她,立馬熱情打招呼:“嗨夏!你結課了嗎?”
“今天剛結課,學姐你呢?”
“我?我還早呢!我這周滿課,然而今天居然才周一!”學姐看見夏夏手裡的東西,咦了一聲,“這不會是你的晚餐吧?”
夏夏被她那驚訝的表情逗笑,“學姐,我只是今晚不太餓。”
這一看就是結課後興奮得感覺不到餓,學姐拍了拍她胳膊,一副過來人的口吻:“放心,半夜肯定會餓的。餓了就來敲門,我那兒有一柜子吃的!”
“好。”夏夏心裡暖暖的,“謝謝學姐。”
“這有什麼可謝的。”學姐看了眼手機時間,“哎夏,我先去上課了啊,我這人很有原則的,遲到從不超過半小時。”
說完也不等夏夏應聲,就風風火火地去上課了。
每次遇到這位學姐,她都在遲到的路上,可偏偏專業課卻總能拿第一。夏夏感嘆地看著她的背影,心裡默想著得更加努力才行。
她轉過身來,繼續往電梯處走。剛走了幾步就又停下了。
臨近寒假,樓道內又貼出不少校園活動海報,舉辦者從校內各大學生社團到校外知名企業應有盡有,上百項活動幾乎涉及了所有專業。
夏夏駐足看了不過兩分鐘,就看到好幾項感興趣的活動。她記下了活動項目名稱和報名截止時間,剛記完身後電梯門就打開了。
出來的正巧是幾位她認識的鄰居學姐和學長,大家熱情地在電梯口寒暄了好一會兒。夏夏進入電梯,才發現電梯里也換上了新的活動海報,不過是以“舍堂”為單位的。
舍堂,也即香港大學學生宿舍。
與普通大學宿舍不同,“舍堂”稱得上是一個小社區。
夏夏所住的舍堂名為“聖約翰學院”,距離上課的主校區很近,且都是單人間,每個房間配備獨立衛生間、電視和陽台,每層樓都有一間共享的食品貯藏室,住宿費每月八千港幣。
由於住宿條件比其他舍堂要好上許多,因此“聖約翰學院”也成為每年入學新生們爭相申請的搶手宿舍。
除了承擔住宿功能,“舍堂”更承擔了港大學生課餘活動和人際關係拓展功能。
這裡不以專業和年級作為劃分宿舍的依據,所以每層樓都住著不同年級專業、不同性別,以及不同國籍的學生。
能認識到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朋友,接觸到不同專業,就是夏夏申請這裡的主要原因。
“叮咚”一聲,電梯停在了最高層。
夏夏剛打開房門,迎面一股冷風吹來,冷得她瑟縮了下,忙放下牛奶快步走過去。陽台的門沒有關嚴,從這裡望出去,恰能將整個香港中西區盡收眼底。
香港的夜晚一如既往的燈光璀璨。夏夏還握著陽台門把手,看著眼前夜景,一時忘記關上。
上一次回到這裡,已是三年前了。
那次回來,她去了小時候跟爸爸媽媽一起住過的地方,吃了小時候吃過的東西,更見到了……小時候見過的人。
遠處高層住宅里,逐漸一家家亮起燈光。
這時候大約是大人們下班回家,忙忙活活給已經放學的孩子做晚餐,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鬧吃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