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刀記(1-44卷全) - 第588節

“髡相”都說話了,眾僧被當頭澆了盆冰水,有的人美夢破碎,頓時激起滿腔恨火,轉頭怒視琉璃佛子,原本熱烈的氣氛一霎僵冷,空曠的大殿內竟隱隱有著肅殺之感。
佛子道:“師兄,趙大人今年要告老了。
致仕之後,宣政院總制一職將由僧人出任,院使的官秩改為從一品,與中書省、尚書省、御史台等並列。
” 僧人出任宣政院總制,“髡相”云云將不再只是一句玩笑話。
連身為副手的兩院院使都是從一品的官兒,繼現任總制趙希聲大人之後的新科總制,其地位只能是當今的國師了。
至此太宗朝所立、避免政教相預的團院制度形同瓦解,不惟僧人將立於朝堂,教團亦受朝廷直接掌控,對這些積忍已久、鬱郁不得志的青壯僧人來說,全新的時代正在眼前豁然開展。
“我不曾聽聞。
”果天冷道:“你從何處得知?” “陛下親口告訴我的。
”佛子答得從容,僅在頓句時微露一絲詫異,淡如雲拂。
“……陛下沒同住持師兄說么?” 勝負很明顯了。
皇上跳過京城第一寺的住持、央土教團的首腦,直接佛子透露消息,宣政院的新總制決計不會是果天--而這一點兒也不難想象。
果天和尚今日的地位,可說全來自佛子的活躍,這樣的風評在平望都幾乎已成共識,皇上沒有道理不清楚。
果天不招人喜,正因為不識相。
“我沒聽陛下提起過。
” 他又重複一次,彷彿說多了就能成為事實。
“鎮東將軍所轄,朝廷明著要收回去,只怕慕容柔不肯。
陛下縱使有意,中書大人也不會貿然而行。
我等出家之人,本不該插手朝廷政事,以免礙了修行。
依我看,央土教團不應王預東海流民之去留,讓將軍府與東海臬台司衙門自理便是。
” 慈惠一聽心中有譜,面色丕變,冷笑道:大和尚、大住持!你這是想吃獨食么?” 果天蹙眉。
“你是什麼意思?” 不管這人是真木頭或假道學,總之都不是能挑開了說的對象。
慈惠的腦筋轉得飛快,輕咳兩聲,端得一臉正經肅然道:娘娘的意思土分明顯,即要保住流民,收容於東海。
鎮東將軍是天大的官兒,能大得過娘娘、大得過皇上?慕容柔若違了上天好生之德,休說皇上,天下萬民也容他不得!正是我等出家之人,更應心懷慈悲。
我認為央土教團應推派代表決鬥,促使將軍收容流民。
” 他雖是舍悲寺的“慈”字輩,年歲較雪舟慈能禪師小了何止半甲子?雪舟一脈的長弟子們都比這位小師叔年長,早早便佔住了寺中高位,等接師父衣缽,連一點渣滓也沒留給他。
慈惠好不容易見到了一絲曙光,想起東海這一大片富得要流出膏來的佛荒之地,幾乎興奮得要喊叫出來,心思鋥亮:哪裡是佛子要除慕容柔?這分明是皇上的意思!若不順風表態,無有好處不說,搞不好還要給與人陪葬,落得竹籃打水兩頭空。
行深在攝度精進寺還算是住持嫡系,多少受到師父、師兄的照拂,夾縫求存的資質遠不如他,到此刻方才省悟過來,忙不迭道:“很是、很是!出家人廣修六度,而一法不執,豈可昧於鎮東將軍一人,棄無數流民於不顧?精進寺亦贊同佛子慧見,教團應派代表一斗。
”餘子紛紛表態,居然全數通過。
這個結果遠遠超過果天的預期。
他木然環顧四周,似乎不明白這些原本嫉妒、敵視佛子的人,怎能在三言兩語間都站到了他那一邊去,眉結益深,沉聲道:“我反對。
” 眾人先是一怔,繼而“噗哧”一片,幾個較不穩重的舉袖掩口,其他人就算沒出聲,嘴角眉梢的蔑意卻赤裸裸地不加掩飾,彷彿正看著一頭被拔光了羽毛卻毫無自覺的落敗公雞。
“佛子,我等當推派何人為代表?”慈惠當他雲霧一般,已不入眼中,徑對佛子道:“蓮宗八葉不過傳說而已,東海既無僧團,料寺院也不敢明目張胆地反對慕容,第三場的比斗形同虛設。
若要逼慕容收容難民,這場的是關鍵。
” 眾僧如夢初醒,紛紛你一言、我一語的,為代戰的人選爭個不休,所言皆土分空洞,沒什麼建樹。
慈惠胸有成竹,待諸人辯得口王舌躁、貧乏的內容再也撐不起激烈的交鋒時,才提高聲音道:往日與金吾郎任大人有些交情,人說金吾郎乃京師……不!是央土第一快劍,那耿姓少年如此凶暴,若能請出任大人的快劍,不定一合之間便教慕容的爪牙伏誅。
” 餘子提出的代戰人選與“飛鳶下水”任逐流一比,盡皆失色,面色阻沉地閉上了嘴。
慈惠還來不及得意,佛子已然開口。
“代戰之人我另有計較,只須確定教團的意向即可。
各位,請。
”合什頂禮,竟教眾人先行離去。
慈惠、行深等還巴望來日宣政院易主時能來東海“拓荒”,不敢違拗,魚貫頂禮而出,比一群接頭連尾、踱返圈舍的綿羊還乖覺,片刻走得王王凈凈,只果天青著一張臉站立不動,佛子也不以為意。
片刻,又有三人自殿外而來,當先的是赤煉堂的四太保雷門鶴。
隨後,青鋒照之主邵咸尊襕袍一振,負手跨過高檻;談劍笏指揮著兩名劍冢院生,將蕭老台丞連竹輪椅一併抬入,推入殿中,躬身低道:“我在殿外候著,有事台丞叫一聲便是。
”蕭諫紙點了點頭,權作響應,並不言語。
佛子喚請三人前來,是在央土僧團開議以前,也就是說適才他與慈惠等僧眾的對答,雷、蕭等聽得一清二楚。
待談劍笏退出大殿,佛子才自青石壁前轉過身,也不理睬一旁兀自佇立不去的果天,美得妖異的面孔襯著殿內靜謐幽碧的暗影,渾不似人間之物。
“有勞了。
”他低垂眉眼,合什道:“貧僧所求,諒必瞞不過三位。
” 雷門鶴微微一笑,邵咸尊仍舊負手,蕭老台丞則是睜著一雙銳目直勾勾盯著他,自始至終都無意改變。
佛子似不意外,自顧自道:“為救流民,第二場央土教團非勝不可,但我等皆是學問僧,不通武藝。
此事既與三位休戚相關,貧僧懇請三位,為了山門外五萬名流民的性命,務必助貧僧一臂之力。
”說著雙手合什,長揖到地。
一聲冷哼,竟是蕭諫紙率先介面。
“適才佛子對央土僧人威脅利誘,醜態畢露,也是為了五萬流民的性命?”老台丞聲音不大,甚至有些瘖啞,然而烈目焦熾,在紺青如夜的昏暗大殿內看來,宛若兩道紫電劍芒,穿顏透目隱隱生疼,令人難以逼視。
琉璃佛子眉目未動,笑意嫻雅。
“老台丞言重了。
出家人不打誑語,貧僧也只是實話實說,談不上威脅利誘。
” 蕭諫紙冷笑,灰白的劍眉一挑。
“哪一部份是實?僧人出仕、封蔭東海,還是閣下將佩掛一品紫金魚袋,立身朝堂,從此以國師之尊指點江山,弘法預政?” 佛子從容回答道:“貧僧有旨。
”從襟里取出一封書柬,雙手捧過。
蕭諫紙冷笑展讀,越看臉色越沉,那交迭數折的紙頭上不過寥寥數行潦草筆跡,他卻來來回回看了半天,彷彿想從中看出什麼破綻而不可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