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跪在莽漢身前,低聲道:“你別這樣。
” 莽漢突然抬頭,一把抓住他的手,叫道:“大師!是俺渾,有眼不識泰山!俺信了,俺信有佛了!你讓阿妤,同俺說一說話,兩句……不,再一句就好!俺這輩子給你做牛做馬,給你做牛做馬!”頻頻磕頭,聞之無不凄惻。
那人仍是搖頭。
“佛不在。
”見莽漢猶掛一臉血淚、神色錯愕,眾人也都不解,遂起身道:“佛不在木雕偶像之內,不在廟宇廳堂之中,窮人也好、富人也罷,任花費銀錢巨萬,也不能喚佛現身一見,更遑論在大水衝來之際,普救性命身家。
” 人群中有人叫道:“既然如此,佛在哪裡?咱們還信佛做甚?” 那人道:“佛是花,佛是草,佛是日升月落,是山川是星海,本就無處不在。
若要見佛,只能修習佛法。
”又有人問:“見了佛又怎的?能如你一般,與死去的親人說話么?” 那人道:“修習佛法能得神通,能解脫輪迴,死後往西天極樂……這些好處,諸位可能此生都不能修到,我不能欺騙各位。
然而業力隨身,所種的善因將得善果,惡因亦得惡果,不惟今生今世,甚至前世來生,以及諸位身邊的親人,都在這個輪迴之中層層相因,直到諸位修成正果,脫出輪迴為止。
”低頭對莽漢道:兒之死,以及你之獨生,輪迴之中早已註定,凡此種種皆因前由,乃至於后。
你妻兒與你的因果並不會斷在這裡,你修佛法不只是修自己,也為她們而修。
如此,你可願意?” 莽漢一抹眼淚,跪地而起。
“願意!但俺目不識丁、身無分文,卻要怎生修法?” 那人道:“修行法門有八萬四千種,眾生皆可成佛,鳥獸蟲魚不識字亦無錢,佛也未曾捨棄。
我教你最簡單的修行法門,只消心誠一念,口誦“南無阿彌陀佛”。
你思念妻女之時念,心覺迷惘時也念;睡前誦念,醒時誦念,行走坐卧均可為之,如此即可成佛。
” “就……就這麼簡單?”莽漢簡直不敢相信。
“就這麼簡單。
”那人輕撫他頭頂,淡然道:“毋須捐獻金銀修廟建佛,不用供養僧侶,不必考慮自身所做功德的多寡,只消對阿彌陀佛本願懷有信心,誠心立誓發願即可。
”取下頸間木珠,在風中慢慢捻起,口誦“南無阿彌陀佛”,聲音莊嚴,令人起敬。
周圍村人與流民深受感動,不覺隨聲附和。
這個念佛法門對姿勢、所在等全無規範,心念一動,便能朗朗上口,感染力極強;要不多時,全場數千人俱都念起了佛號來,嗡嗡響動的聲音宛若吟唱,伴著夕陽西斜,氣氛莊嚴肅穆,聞者無不動容。
那人滿布塵埃的破舊斗蓬在耿照看來,彷彿籠罩著一層聖光,淡淡的暈朧超脫凡俗,也不知是不是餘暉映照所致。
與李蔓狂散發著死亡氣息的黑斗蓬截然不同,那人的連帽白斗蓬彷彿是光明的化身,自臟污的外表下迸出耀眼的光華,坦率淡然,撫慰了流民心中壓抑多時的凄楚絕望。
“這人……”芊芊喃喃說道:“是佛的化身么?我在東海道,從沒見過這樣的僧人。
” 流民們誠心念佛,將心中的思念、祈禱、希望與憂傷全寄託於簡單莊嚴的佛號,隨風遠遠送出,漸漸已毋須旁人引導。
那人將木珠掛上頸間,拄杖轉身,逆著光朝耿邵二人處行來,直到走入身前丈余,耿照才得看清他的面貌。
那是一張俊美得令人摒息、比女子還要凄絕艷麗的面孔。
他近日間見過的俊美男子可多了,聶雨色、韓雪色不說,就連驚震谷的平無碧、路野色等,也絕對說得是“美男子”,然而與眼前之人相比,簡直是天地雲泥之別。
男子生得一雙絕艷的細長鳳目,鼻樑細而直挺,嘴唇很薄,抿著的線條卻帶著魅惑般的弧度,若非他低垂臉簾的神情充滿慈悲憐憫,耳邊還回蕩著適才莊嚴的佛號宣誦,只能說這張臉孔美麗到近乎妖異的程度,令人本能地想要避開。
芊芊一瞬間露出迷惘之色,握著他的軟腴小手卻不由一緊,喃喃道:“這人……生得好怪。
像……像女人似的。
” 那人在他倆身前停步,低道:“外貌的美醜,只不過是皮相。
就像女施主對自己的容貌體態甚是不喜,在旁人眼中,你卻是美麗高貴,可愛可親。
執著皮相,豈非是庸人自擾?” 芊芊與他是初見,兩人在此之前,連一句話也沒說過,那人卻準確無誤地說中她心底之事,不由心驚:“難道……他真的能聽見有情無情眾生的聲音?然而世上,哪有這種荒誕無稽的事?” 那人轉頭對耿照道:“典衛大人,今日幸而有你。
要是換得他人統兵,只怕此刻籸盆嶺下,已是血流成河,絕難善了。
慕容將軍近日所為最明智者,便是起用了耿典衛。
” 耿照見識過慕容柔的讀心異術,此人所展現的能耐,還未蓋過初見慕容柔時,尚不足已撼動少年典衛。
他直視對方那雙美麗無瑕的眼睛,微將芊芊遮護在身後,沉聲道:閣下高姓大名?適才對流民所說,我很佩服,改日還想與閣下請教。
” 那人笑而不答,只說:“我要走啦。
煩請典衛大人轉告將軍,這三川地界上的流竄災民,請放他們一條生路,莫要一意驅趕,我擔保他們在三乘論法大會之前決計不會惹事。
請將軍好生準備,兩日之後,論法大會將在蓮覺寺召開。
請。
”說著拄杖邁步,徑往丘后桃林行去。
耿照聽得一頭霧水,雖隱約猜得此人的身分,卻覺匪夷所思,豈肯失之交臂?急道:“大師請留步!若無寶號,實難與將軍交代!大師……” 忽聽一聲朗笑,一人自坡嶺下信步拾級,怡然道:“無知少年!殊不知如此舉重若輕、老嫗亦解的佛法造詣,更勝大報國寺的學問僧么?遍數東洲,也只一名琉璃佛子!” 芊芊喜動顏色,喚道:“……爹!” 無論東海武林,乃至天下五道,“文舞鈞天”邵咸尊都是令人無法忽視的名號。
若問當今江湖之人,誰可代表東海正道七大門派,不管是列七人榜、五人榜,甚且是三人榜,邵咸尊都不可能被遺漏。
眾所周知:蕭老台丞年事已高,雷總舵主失蹤既久,杜掌門又閉關不出;鶴著衣雖為百觀共主,但天門自來是一盤散沙,徒眾良莠不齊,幾位副掌教各懷異心,自家人都未必肯買他的帳,況乎外人?只有邵咸尊善廣被,聲望日隆,他若有心爭取,距離“東海正道第一人”的位置,也不過是三兩步之遙。
耿照是聞名已久,今日識得芊芊,更對教養出這般女兒的人滿懷好奇,只見這位邵家主看似四土許人,身材頎長、土分清瘦,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味道;生得面如冠玉,鳳目隆準,兩道劍眉斜飛入鬢,五綹長須迎風輕拂,甚是瀟洒飄逸。
邵咸尊名動天下,身家巨萬,裝束卻與一般讀書人沒什麼差別,頭戴儒巾,冠后曳著兩條長長的飄帶,一身洗舊的青袍布鞋,外披一件半袖長褙子;腰懸長劍,連文人間風行賞玩的摺扇也沒拿一柄,左肩後背了只藍布包袱,敢情還是自帶行囊,連僕從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