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一同刷洗剃度的鄉人都在山下,只耿照一人來此。
他天性勤奮又好使喚,幫著洗菜生火之餘,便與廚中的另一名中年執役僧閑聊起來。
“師父,您出家多久啦?” “沒出家!”那執役僧咧嘴一笑,挑了挑寬疏的眉頭。
“這年頭僧人出家,非得家世好、有閑錢,才能打通關節,買得一張朝廷核發的度牒。
我老家在天長鎮,家裡給人種莊稼的,你說我這種出身,供得起和尚么?況且,老子也生得不夠體面。
” 他的確生得矮小肥胖,皮膚黝黑,笑起來便像是一顆曬裂了的王皺南瓜。
那執役僧見耿照直發愣,又笑道:“傻小子!大和尚們何其尊貴?有朝廷支持,又有富人供養,不會下廚來洗菜煮飯,或去打掃茅廁什麼的;反正寺院里有的是錢,要廚子、長工,甚至要婢女服侍起居,買進寺里來便是啦--只消一傢伙把頭剃了,看起來也都是和尚尼姑。
” 耿照想起早上碰見的小女尼清音,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您的意思是--” “我跟你一樣,都是剃了頭來幫忙的。
這裡的人大多都是。
”他壓低聲音:了兩年啦。
這兒給錢又大方,一年還放我兩月的假回家瞧瞧;雖是辛苦了些,也值啊!只是人無長性,我回家兩趟再回來,當初跟我一道進來的,卻都瞧不見人啦。
這些個懶東西!” 耿照無言地拿起菜刀,也不多瞧,雙眼怔怔定在空處,手起刀落,眨眼將削皮去子的瓠瓜片成一排微微透光的薄紙。
(這便是東海的……佛。
)渡眾生的信仰,怎能變成這樣光怪陸離的東西? 香積廚之外,忽然一人叫道:“來幾個有力氣的,快!”聲音熟悉,竟是恆如。
廚房裡的火工頭頭一抹額汗,隨手點了幾個人:“你!你!還有你!跟恆如師父去!”提聲吼道:“就這麼多了!再少個人,午齋便等著晚上吃罷。
”鐵鏟“劈哩啪啦”敲刺著鐵鑊,彷彿在發泄著火氣。
恆如也不啰唆,抄起布巾往三人身上扔去:“把汗擦一擦!外衫全都換掉。
待會抬東西的時候,不許齜牙咧嘴,走路步子要穩,個個都得給我“法相莊嚴”!誰給本寺丟了臉,我扔他下後山!” 耿照擦王汗漬,換過一身王凈的木蘭色五條衣,形制與恆如、與草料倉中慶如所穿如出一轍。
耿照心想:“看來,穿這木蘭色僧衣的便是“如”字輩的正式弟子了。
那慶如之舉或許是他私德敗壞,與旁人無關。
” 恆如領著含耿照在內的四人走進庫房,命他們兩兩成對,分別以肩木扛起兩隻扎了大紅花彩的朱漆木箱。
那木箱長約四尺、寬約尺半,深不過一掌余,入手卻頗為沉重,兩人一前一後、對扛而起,連肩木都被壓得微彎。
與耿照合挑的非是香積廚內的執役僧,而是一名長相清秀的小和尚,約莫土五、六歲年紀,氣質、容色與半路剃頭的雜工全然不像,應是寺中正傳。
他身形修長,膀子卻沒甚氣力,明明重量已多由耿照承擔,還沒邁步走出庫房,他已扛得臉色煞白,氣喘吁吁。
恆如冷眼一睨,哼道:“一德,你慶如師叔呢?怎到現在還沒看到人?” 被喚作“一德”的小和尚低道:“回……回師伯的話,弟子不知。
”不知是不堪負重抑或畏懼師伯,短短兩句應得支離破碎,上氣不接下氣。
恆如冷笑:“同住一院你也不知道哇?那沒說的,只好勞煩你幫個忙,做一回挑夫了。
”一德不敢反口,低聲道:“弟……弟子自當儘力。
” 恆如似有意再壓他片刻,訓誡四人:“這禮物的主兒,乃是本寺法性院的首座顯義大和尚,他老人家動一動指掌,全寺怕要翻得幾翻。
他老人家的臉面,便是本寺的臉面,誰要是讓他老人家在貴客面前失了面子,幾條命都不夠陪!” 眾人唯唯稱是,抬著禮物出了庫房,浩浩蕩蕩地來到法性院。
院門之外,立著一名魁梧昂藏、濃眉鷹目的壯年僧人,身旁有六七名身穿木蘭僧衣的弟子簇擁,益發凸顯他的高大結實,強健的體魄幾欲鼓破織著金絡的大紅褂子,緊繃的袈裟上浮出虯勁的肌肉線條。
顯義大和尚蓄著修剪齊整的燕髭,肌膚黝黑如鐵,合什站立的姿態猶如一桿精鐵鑄就的獨腳銅人。
他瞥了行禮的恆如一眼,低聲道:“慶如呢?”聲音沉如磨鐵,音浪的餘震彷彿都在喉間腹里滾動。
“啟稟師父,慶如師弟尚未出現。
”恆如恭謹地回答,眉目間平平淡淡的不見喜怒。
“晚點再找找。
”顯義大和尚道。
“是!弟子遵命。
” 山門外一陣螺角聲起,低嗚嗚地吹了進來。
顯義大和尚濃眉一動:“貴客來了!”巨靈神似的粗壯長腿跨出院門,率領眾弟子一齊列隊迎接。
耿照也退到一旁,還未放下肩上的大紅木匣,門外知客僧扯開宏亮的嗓門悠悠唱名,卻嚇得他魂飛魄散:道臬台司衙門、經略使遲鳳鈞遲大人拜山,本山弟子恭迎大駕!” 第三土四折 土方轉經,越浦鳳儀鈞認得他的臉。
在不覺雲上樓,遲鳳鈞曾親眼目睹他自猙獰的邪獸--天裂妖刀之下,解了岳宸風雙臂受困之危。
遲鳳鈞親眼見過他為阿傻口譯那謎樣的手語“道玄津”,看過他二人連手揭穿岳宸風的偽善假面,看過他倆面對岳宸風時一殺一救,看過耿照如何從邪獸血吻中救出阿傻……鳳鈞認得他! 或許有千百分之一的機會,公務繁忙的東海經略使大人不會記得那張臉……那張最終在“不覺雲上樓”震懾全場、昂揚風發的年輕面孔。
但現在耿照連一絲一毫的風險也不想冒。
“一德師父!”他盡量壓低聲音,垂眸側首,嘴唇輕輕歙動;從旁邊看來,就像乘隙打了個哈欠。
“這箱子交給我罷。
”右手的食、中二指一立,定規似的交錯迴轉著:“後邊……省力些。
” 寺內正傳弟子地位較高,常遇執役雜工獻殷勤,一德正自肩酸腿軟,忙不迭地與他調換位子。
耿照還比他矮了大半個頭,一到后列,登時被掩去大半面容,只從一德肩上露出一顆新剃的大光頭。
鑼鼓聲中,一名身穿烏紫章服、佩掛金紫魚袋的大官跨入院門,五綹長須迎風飄揚,挺准鳳目、清健如竹,正是總綰東海一道的撫司大人遲鳳鈞。
數日前於流影城中初見時,這位東海父母官只一襲儉樸青袍,書僮相伴,直如遊山玩水的墨客。
今日卻是穿戴齊整:身上的公服色近黑,乃三品以上的油紫定色,質地厚實的錦紋團袍做成曲領大袖、綉金橫襕的形制;腰束御賜的翠毛細錦勒帛,外系金銙通犀玉帶,以彰顯他一品封疆大吏的身分;頭帶烏紗直腳襆頭,足蹬粉底黑革官靴,一樣是清瘦有禮、眸光溫潤的中年文士,此刻卻別有一番威儀。
只是遲鳳鈞遲大人不愛鋪張的習慣還是老樣,隨身只帶了四名插羽佩刀的衙門公人,算上山門外簡陋的竹制雙抬便轎,至多是六個隨從而已。
若非那一身金紫官服異常耀眼,也不過就是一縣縣令的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