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子……”
青山君正記著白大仙說的葯咒,就聽見蘇和香的罵聲,忙走了過去。
月姬這搗蛋鬼!
蘇和香氣到折了一根藤條,拉過月姬,要往月姬手心打去,就被趕到的青山君一下抱走了月姬。
“好好的,這是怎麼了?”青山君拂了下月姬的面孔,慶幸蘇和香沒失手打到她這張漂亮臉蛋上。
“你看看,看看。”蘇和香拿過被系成一條蝴蝶結的碧兒,邊說邊將碧兒解開,“月姬把碧兒弄成這樣了,能不氣嗎?”
蘇和香對一聲不吭的碧兒說道:“你也太老實了,她雖是你姐姐,但你也不能由著她欺負。”
身體恢復自由的碧兒支起蛇腦袋,蹭了蹭蘇和香的額頭,示意她不要生氣。
青山君見狀立馬蹲下身,嚴肅的對月姬說道:“月姬,你調皮歸調皮,不可以欺負妹妹,你只能保護妹妹,你以後再這樣做,爹爹就不幫你了。”
失去了青山君的偏袒,就如過江沒有船,上山沒有拐杖,月姬雖有百千個不願,但還是口頭答應了青山君,不欺負碧兒。
只是不當著娘親爹爹的面欺負碧兒,背過娘親與爹爹,月姬還是想以欺負這條小黑蛇為樂,反正她被欺負了,也不敢吭聲,月姬欺負定了她。
月姬狡黠地盯著趴在蘇和香肩頭上的碧兒,碧兒似乎感知到月姬心中所想,縮下腦袋,趴去了蘇和香的背後,不要月姬盯著自己。
回去的路上,碧兒掛在青山君的脖子上,青山君牽著蘇和香的手走在一起,黃皮老仙在他們身後一步步地跟著,琢磨著該怎麼開口向青山君提親。
三隻小黃鼠狼化成三個男童跟在黃皮老仙的身後,十三郎牽著黃皮老仙的袍角,十四郎跟在十三郎身後,牽著十三郎的衣服后擺,十五郎則牽著十四郎的衣服后擺。
三小一大,猶如一串葡萄。
蘇和香發覺他們跟在身後,想起黃皮老仙誇碧兒的話,不禁憂慮,好在黃皮老仙跟了半路,始終拉不下老臉向青山君求娶,帶著三個小崽走進一條小道,回了黃仙洞。
回了洞府後,蘇和香對化成一條大白蛇與碧兒玩耍的青山君說道:“明日就到我下山去看望我爹的時候了,我會在山下呆上幾日或十幾日不定,你照顧好碧兒,她身邊隨時都要跟個人,你做不到伴其身邊,一定讓金富貴寸步不離地守著她。”
“知道了。”
“還有,黃皮老仙。”
青山君抬起頭:“黃皮子怎麼了?”
“沒怎麼。”蘇和香想了想,還是沒有輕易說出自己的猜測。
若是讓這條大白蛇知道黃皮老仙打起他二女兒的主意,想娶這才出生幾日的碧兒為妾,照這條大白蛇的性子,定會踏平黃皮老仙的洞府,掀翻他的一家老小,攪的青城山不太平。
次日,蘇和香帶著在山上摘的草藥下了山。
這些草藥拿去山下變賣,賺來的銀子可以在回山時,給月姬和碧兒在山下街市買些好吃好玩的回來。
蘇和香走後,青山君就帶著碧兒成了一塊望妻石,過了一日,就往屋前小水缸里擲一個石子。
水缸里攢滿十個石子后,蘇和香就帶著滿背簍的玩物、吃物回來了。
蘇和香回來后,碧兒就交由金富貴帶著去山裡別處玩樂,青山君要與那十日不見的小娘子在洞府里顛鸞倒鳳,享受二人時光。
山中妖靈看見金富貴帶的那名小黑蛇,皆不知她是青山君的第二女。
她太安靜了,沒有她姐姐月姬一到青城山時,一夜間就憑與妖精們打架而揚名。
大家知道青山君有兩條女蛇,但只識那條白的,不識這條黑的。
碧兒也很少開口說話,只有青山君與蘇和香問她時,她才會說話,青山君要將她變成人形,她都不肯。
與月姬比起來,碧兒才更像是一條蛇的後代。
她勤學,比月姬更有修行的意識。
黃皮老仙帶著黃大郎找到了在樹下自學識別漢字的碧兒,碧兒依禮見過了黃皮老仙和那位翩翩少年。
“碧兒,你娘回山了嗎?”
碧兒點了下頭。
坐在樹上的金富貴沒有輕舉妄動,對方是黃大仙,他只暗中觀察著。
黃皮老仙一向是看上哪個女妖,就對女妖問自己如何,若對方覺得可以,黃皮老仙再問一句願不願意和他生黃鼠狼,對方若願意,那這門親事就結成了。
對於自己大兒子的親事,黃皮老仙效仿起自己問求娶的女妖,對碧兒問道:“你覺得本尊的大郎如何?”
碧兒的綠豆蛇眼從上到下打量了下那少年,點了點頭。
黃皮老仙臉上的皮都笑舒展開了,又問起了大郎:“爹給你找的這個娘子,中不中?”
那黃大郎平日里不近女色,不大言語,是個悶葫蘆,這是黃皮老仙頭一次給他找媳婦,引見小女蛇,他道:“中,一切都聽爹的安排。”
說時,黃皮老仙就要帶走碧兒,一起去找青山君與蘇和香,將這事定下來,今日說成,明日碧兒就嫁進黃仙洞生小黃鼠狼。
這驚的樹上的金富貴背毛都炸了起來,碧兒才多大?就打起碧兒的主意了!
碧兒一躲,躲開了黃皮老仙要摸上自己蛇身的手。
碧兒嚇慘了,這黃皮老仙說一出是一出,竟要自己嫁給黃大郎做媳婦!
不是她不喜歡那隻見了一面的黃大郎,而是一旦嫁過去,她的身份就會暴露了。
早在蛋里時,碧兒就有靈氣了,能感知到青山君每日祝禱自己是小女蛇的心境。
為了迎合青山君喜愛女蛇的心,多讓青山君疼愛自己,這條小黑蛇在破殼之時就隱瞞了性別,男蛇扮成了女蛇,把自己的兩個唧唧藏得極為隱蔽,將青山君都給騙了。
他瞞過了青山君,瞞過了蘇和香,瞞過了青城山所有妖精,他想一直這樣瞞下去,當條乖巧安靜的小女蛇。
只是這心急要抱孫子的黃皮老仙,似要打破這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