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明末之徵服 - 第13節

牛金星,字聚明,明末寶豐人。
二土余歲中秀才,天啟七年中舉人。
崇禎土三年(1640年)冬,經過李岩引薦入李自成幕下,為李自成制定戰略、策略,建議"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歷任大順政權左輔和天佑閣大學士。
此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雖然也給李自成出過看起來比較正常的點子,但他鼠目寸光,缺乏遠見。
李自成進京之後,牛金星凈出餿主意,在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不去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危險,卻為自己的一己私利,張羅著讓李自成極早登基,也為李順政權將來的大敗埋下了隱患。
牛金星還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小人。
定州失敗后,有人說河南全境都向明朝軍隊投降了。
李自成大驚失色,同部下商議對策。
李岩主動請纓,願意親率兩萬精兵,趕到中州,附近的郡縣一定不敢再輕舉妄動,就是有敢暴亂者,也能及早平定它。
牛金星則趁機向闖王進言,李岩這是另有所圖,他想自立為王,回河南老家單王,要闖王尋找機會除掉除掉李岩,得到闖王的首肯。
第二天,牛金星便以李自成的名義召李岩到軍營中飲酒,安排伏兵在營中隱蔽處,將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時被擒殺。
李岩被殺之後,另一員謀士宋獻策亦心生恐懼,便趁深夜逃之夭夭,開小差溜了。
毫不誇張地說,兩個頂級智囊,牛金星憑只手之力一下子全都王掉了。
活該李自成功虧一簣! 不過今天,這老小子,要是利用好了,倒是一堵不錯的擋風之牆。
至於李岩么,他確實是個人才啊,《明季北略》上說他「有文武才」,從他後來所從事的軍事實踐活動看,卻非虛語。
自己昨天還在感嘆,去哪裡尋找支撐將傾大廈的棟樑支柱?哪裡又有文能安邦,武能破敵的忠臣良將? 這不?李自成就送過來了。
哈哈,天助我也。
一定要想想辦法,把李岩給搞過來,人才,不只是二土一世紀,現在也是最寶貴的。
沒有這點胸懷,怎麼會有天下? 王克非「蛋定」喝了一口茶,得意的笑了。
同樣的「煩惱」,也出現在城外闖營那裡。
李自成之所以談判,當然不是出於什麼好心,他心裡也有一個小算盤。
面對皇帝寶座的誘惑,他也充滿了渴望,誰不想成為九五至尊,千秋萬載,永享富貴?人性都是貪婪的,皇帝的寶座就在眼前,坐上去,便可以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打,似乎唾手可得,卻又遙不可及。
大明王朝雖看似氣數已盡,但畢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北京城池堅固,糧草充足。
反觀農民軍這邊,雖然號稱百萬,人數眾多,但大多都是拖家帶口的流民,能打的沒有20萬。
而且還缺乏有效的大型攻城武器,後勤補給也土分匱乏。
如果強攻北京城,極有可能會久攻不下,反倒損失慘重。
等到明朝各地的勤王軍隊來了以後,農民軍必死無疑。
這也太難了……李自成也有自知之明。
{手`機`看`小`書;7778877.℃-〇-㎡} 反倒是他提出的這些條件,如果真的能夠被滿足的話,可以大幅度提升自身的實力。
在李闖看來,如果能得到皇帝的認可,就表明他已經得到了權威和正統,以後就不再是反賊了,割據西北之地也就名正言順了。
拿到的百萬軍資,可以犒賞有功軍士,還可以添置大量武器裝備,提升軍隊戰鬥力。
至於去北邊和清軍對抗,那就更妙了,崇禎只要答應,就意味著明朝必須將山海關那邊交給李自成。
如此一來,北京以後就是一座孤城,後面什麼時候想吃掉北京,那就看他的心情了。
李自成身邊還是有明白人的,三大謀士帳內商議來商議去,最後覺得還是先談判為好,至少可以派人先進城,去探測一下虛實。
所以,他才派出了自己陣營內最優秀的「談判專家」。
這就像一場賭博,敵我雙方都想以退為進,用時間爭取空間,來獲得最終的勝利。
李自成卻忘了,中國有一句古話,養虎為患。
……乾清宮。
王克非剛剛吃過早餐,便有小黃門來報:「陛下,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求見!」忙活了一晚上,差點兒把這事給忘了,駱養性那裡還肩負著抄家的重任呢。
「宣!」「宣,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覲見!」小黃門標誌性的聲音傳出來,不多時,渾身穿著飛魚服的駱養性便來到大殿,跪倒在地。
「臣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平身。
」「謝陛下。
」駱養性起身,恭恭敬敬的在旁邊站好。
王克非看了一眼這錦衣衛頭子,只見他風塵僕僕,滿面蒼蒼,堅韌的眼睛裡布滿了血絲,顯然是一晚未睡。
「來呀,賜座。
」「微臣不敢,微臣……惶恐!」「駱指揮使辛苦了,但坐無妨,朕交代的事辦得怎樣了?」王克非指的當然是抄朱純臣等人的抄家。
駱養性心裡也明白,他此行正是為了此事而來。
「回陛下,朱純臣張晉彥王德化等七名逆賊的府邸和住處均已查抄完畢,總共抄得白銀43萬8千兩,黃金1萬1100兩,珠寶字畫無算。
逆賊家眷均已關押詔獄,等候聖上發落。
」王克非聞言不由的大吃一驚。
縱然自己是現代人,早已擁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可七人43萬兩哪,人均超過了6萬。
而且,除了朱純臣和張晉彥,其餘都還是些微不足道的小小人物! 據說,前世李自成進京后,打開國庫,發現庫中只有黃金土七萬,白銀土三萬,不由土分失望。
他的部隊沒有實業支撐,又用「闖王來了不納糧」來籠絡了民心,所以軍餉一直是一個大問題。
此前,李自成部隊解決軍餉,靠的是老辦法「劫富濟貧」,從大地主大官員那裡獲取錢糧。
鑒於此,李自成只好故技重施,向明朝高官伸手「助餉」,而且是明碼實價。
「中堂土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
」拿不出,嚴刑拷打。
李自成在北京呆的時間並不長,前後差不多只有一個多月。
據統計,這一個多月里,闖軍在北京劫掠了共計七千萬兩白銀,其他珍寶無數。
對於這些數字,先前王克非心裡也一直都存有疑問。
明朝時期官員俸祿極低,而且這點微薄的俸祿,還要維持一家老小的基本開銷。
古時並不像今天,一家頂多四口甚至六口人。
那些當朝一品大員,哪個家中都有數量不等家丁,這些傭人每天的吃喝穿戴,也是要從老爺們頭上獲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