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有意抑或者無意,卓彧接連被排進宮裡頭當差,始終不得閑,時間飛逝,已經超過小半個月,直到卓彧已經不能再排職了,他這才帶著滿身的疲憊被放出了宮門。
前腳才踏出宮門,卓彧便無法再忍下心中的思念,登時拍馬往公主府而去。
卓彧被留在宮中,那是他姑姑良妃的意思,他的嫡母和姑姑交好,想來已經通過氣,她們是想做主讓他娶了蕭家的小姑娘。
卓家兩個兄弟,受到重視的向來是一直養在京城的長兄卓彬,卓彬憑著卓家嫡長子的名頭已經在兵部當差,升遷都有家族庇蔭,預計在三十歲之前就能位居侍郎,而卓彧卻是真的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拼搏出一條血路的人,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相應的職位。
自從卓家兒郎在沙場上折了大半,聖上便給了武將世家恩典,因此卓家各房嫡子皆有一保障名額,入仕授官不需經過科舉。
此舉帶有給武將家庭留種的意味,從此武將家中子侄不再盡數投入戰爭,會留有一人在京中當京官,這恩典瞧著聖恩浩蕩,可終究始自於猜忌,那留在經中當關的一支講得更明白些,便像是皇帝握在手中的人質,而且此舉也加深了世家內部的鬥爭,讓武將家庭的孩子不再一心尚武,反而像是後院小姑娘一樣爭起了那個名額。
可卓彧本就在邊關出生,他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就被放在搖籃丟在馬背上,他從來不曾想要爭,只是他太優秀,嫡母和兄長不相信他沒有野心。
卓彬受到寵愛,所以得了一門極好的親事,為了不讓皇帝猜忌卓家結黨營私,卓彧的婚事就被耽擱了。
以卓彧的年歲,好兒郎走就已經議親了,京中甚至是北方都有不少貴族展露聯姻的意向,卓夫人一直以來都不置可否,讓卓彧錯過了不少好婚事。
幸好,卓彧對女色一向不沉迷,卓夫人不花心思在他身上,所以他後院乾乾淨淨,不像那卓彬,十五歲就和丫鬟不g不凈,成婚前送走了三個哭哭啼啼的通房,成婚過後不久又接回來不說,還納了新妾,也還好卓家大嫂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沒讓半個妾室在她前頭懷上,有個通房不守規矩,偷偷把避子湯給倒了,等發現的時候已經有三月余的身孕,卓家少夫人不是吃素的,一碗湯藥灌下去,大人小孩都沒了,卓彬也不敢吭一聲。
卓彧的嫡母和長嫂都是狠角色,嫡親姐姐也驕縱任性,這讓他對女色更加的排斥,直到他遇到了唐璃,他這才感受到了原來世間可以有一個女子如此動人心弦,可惜卻是在錯的時間點遇到了錯的人,喜歡,卻註定求而不得。
從卓彧開始與唐璃過從甚密,卓夫人就警覺了起來,如果卓彧持續對女子無欲無求,卓夫人便不會對卓彧的婚事上心,可當卓彧脫離她的掌控之時,她便緊張了,想要把卓彧繼續和她拴在一塊兒,擰成一條麻繩。
卓夫人所想到的便是讓卓彧和她娘家的侄女兒成親,如此能和娘家保持良好的關係不說,還能掌控好卓彧的妻兒,讓卓彧繼續為她們母女賣命。
畢竟在七郎過世以後,卓彧的好壞影響了卓夫人和卓琊的好壞。
時人重孝道,卓彧和卓夫人倒也在外演出了一派家庭和睦的樣子,可這一回卓夫人卻是有些太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