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用這樣,朕不是興師問罪,朕只是要你明白,朕是大明之主,朕非你們想象的那麼糊塗,朕若想知道什麼事,誰也瞞不了朕。
況且朕也說了,你是朕的幫手,若沒有你對朕的忠心耿耿,沒有你替朕分憂,大明朝如今是什麼樣子,朕自己都難以預料。
”“你的功勞有目共睹,朕記著你為朕辦的幾件大事,新平堡救朕的性命,劉六劉七造反時是你力挽狂瀾,安化王造反時是你及時察覺並平息叛亂,韃子扣關時是你領軍死戰,還力排眾議自己籌措軍餉收復河套,而現在,你剛剛平息宸濠叛亂之事歸來,這幾年你四處替朕衝殺,從未說過一句抱怨之語,這些事朕都記得牢牢的,朕都明白這些事的不易。
也正因如此,朕才會放心的倚重你,給你以最大的信任,你的那些過錯,朕也當不知道罷了。
”宋楠搖頭道:“這些都是臣的本分,皇上的事便是臣的事,臣不敢自居功臣。
”正德微笑道:“朕記得你說過,過分的謙虛便是虛偽,你現在是不是屬於過分的謙虛呢?你做的這一切證明了自己的忠心和能力,朕也表達了對你的信任和寬容,這便是你我君臣能和諧相處,這麼多年來相互之間不生嫌隙的原因。
你是朕真正可以依賴的人,所以朕今天跟你說這些話的最終緣由,是朕要請求你幾件大事,這些事朕只有拜託你才能安心。
朕不久於人世,朕對你還有幾句話要說,或說是朕的請求吧,希望你還能像以前那樣答應朕,讓朕走的安心。
”宋楠神情肅然,輕聲道:“皇上請講,臣定會遵照皇上的意願行事,請皇上放心。
”正德微笑點頭,皺眉挪動了幾下身子,長期卧床導致他全身酸麻疼痛,身體都不聽使喚,渾身難受無比。
宋楠起身欲幫他,被正德擺手制止道:“朕的時間不多了,也許下一刻朕便會撒手歸西,還是珍惜這最後的時光為好。
朕要你答應的第一件事便是……”正德略略猶豫了片刻,看著宋楠忽然默默不語。
宋楠被他看得有些心中不安,輕喚道:“皇上……你怎麼了?”正德一笑道:“朕沒事,這第一件便是,朕要你此刻親口答應朕,在朕死後,你絕不可有叛逆篡位之心,你要答應朕,輔佐即位之皇,將大明江山穩穩噹噹的傳下去,你若有奪我朱氏江山之心,朕化為厲鬼也不會容你。
”宋楠一驚站起身來道:“皇上何出此言?”正德無力的擺手道:“坐下……坐下,朕並沒有說你便會那麼做,只是你如今手握重兵,聲望高隆,在大明上下,你的名頭比朕都響亮,朕只是提醒你莫要做錯事罷了。
雖然朕信你不會有二心,但趙宋太祖黃袍加身之事未必不會發生在你身上,朕信賴你才告誡你,否則朕只需一張聖旨剝奪你的兵權,將你聚攏的一黨盡數遣散罷黜便是。
朕之前沒這麼做,便是認為你不是那樣的人。
”宋楠緩緩坐下身子,身上冷汗冒出,正德雖然解釋了一番,但宋楠知道,這個想法恐怕很久以來都縈繞在正德的心裡,一方面需要自己替他平息社稷危難,一方面卻又忌憚自己功高震主,隨著自己的官職爵位越來越高,正德心中對自己恐怕也是越來越有戒心。
但正德能在此刻坦然說出心中的憂慮,說到底對自己還是推心置腹的,足可見正德性格之中重情重義的品質,換做任何一位皇帝,極有可能在臨死之前便用雷霆手段,解決身後子孫之憂了。
宋楠舉手朝天,語氣堅定道:“皇上,臣在此立誓,皇天后土為證,宋楠將竭力輔佐朱氏子孫中興大明社稷,絕無二心。
皇上對臣情深意重,臣絕不會做出有悖忠義之事。
”正德噓了口氣,艱難伸手過來,和宋楠手掌緊緊相握,笑道:“那朕就放心了,朕沒看錯你,朕這一輩子能有你相伴也是朕之幸。
既然這第一件事你答應了朕,朕便可以交代後面的事情了,這第二件事便是,關於繼位的人選之事,太后和外廷眾官一直推舉的朱厚熜是朕的堂弟,本來朕對這個人選無甚異議,但現在,朕需要聽你的看法。
”宋楠道:“皇上要聽臣的意見,臣自然不敢不如實回答,皇嗣之位朱厚熜本是極為合適的人選,但臣認為,太后和楊廷和在皇上重病之際不去想著如何讓皇上康復之事,卻為了新皇的人選做的那些勾當,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和容忍。
矯詔是最不可饒恕的罪行,皇上難道會允許這種大逆不道之行存在么?”正德想了想道:“朕問你,你打算如何處置太后?”宋楠搖頭道:“臣豈敢處置太后,太后受外廷蠱惑才做出這種糊塗事,幕後之人乃是楊廷和梁儲等人;而太后之過,唯有皇上才能處理,臣是絕不敢太后之過的。
”正德點頭道:“很好,朕生恐你說出嚴懲太后的話來,足見你對朕是忠心的。
太后是朕之母,她的過錯便是朕的過錯,你說的對,過錯在楊廷和他們身上,而太后之過,朕會親自處置。
然則朱厚熜是決不能成為繼位之選了,你心目中可有人選?”宋楠搖頭道:“臣一直忙於平叛,對這件大事倒是沒怎麼關注。
皇上心目中可有其他人選?”正德道:“二月里你率大軍出發之後,楊一清和張侖曾進宮來覲見,當時曾談及皇嗣人選。
”宋楠不能介面,人選其實是他和楊一清張侖三人暗中敲定的,為了避嫌,宋楠才讓楊一清和張侖在自己領軍出發之後在正德面前提及,此時正德說起,宋楠也只能裝糊塗了。
(很多兄弟在說更新的問題,我前面就打過招呼的,本書即將結束,新書正在查資料寫大綱跟編輯溝通,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所以本書收尾階段改為每天更新5000字的一大章。
既然你們不願意看下邊的作者的話,我就把這個通知放在正文里;請大家諒解一下。
另:這段話是不收錢的,這一章5000+的字。
)第一卷 蔚州雪 第八五六章 這人間,太精彩正德眼神飄忽,不知看向何處,“他二人……曾經提及一個人選,饒州府淮憲王有一遺腹之子在世,淮憲王厚燾於正德二年便離世,那遺腹子朱載坮襲王位,是為淮恭王,今年還未滿七歲。
↖據說淮王妃據說極為賢良,對那孩兒從不驕縱,請了名師教授他學業武功,那孩童在當地也頗有名聲,小小年紀便被人稱賢頌德且文武雙全。
楊一清和張侖覺得此子適合過繼為皇嗣之選。
朕派人暗中調查了他們的所說的話,他們確實沒有誇大,此子倒是個很好的人選。
”宋楠點頭道:“此子我聽說過,上次去江西暗查寧王縱匪之事,江西境內郡王從者甚多,但卻未聞淮恭王從叛之事,看來淮恭王一脈甚是潔身為好,這在江西很是難得。
”正德點頭道:“你怎麼看?淮恭王年紀是不是太小了些。
”宋楠道:“臣無異議,只要皇上覺得合適便成,我想楊一清和英國公之所以推薦這個人選,一來是因為淮王和皇上均為燕王一脈,於血脈上相近;以‘厚載翊常由’這成祖一脈的輩分輪序來看,淮恭王恰是皇上子侄一輩,是為過繼皇嗣的不錯人選。
二來是此子有賢名,又可潔身自好不與寧王為伍作亂,這更是難得的。
這第三嘛,恕臣直言,淮王已亡故,斷不會出現新皇即位之後其父攬政之事,那朱宸濠曾經就是打著這樣的念頭,想藉助其子過繼為嗣獨攬朝政的;綜上三點,臣覺得沒什麼問題,不知皇上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