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撩起衣角,用牙齒咬開衣角密密縫起的陣腳,鬆開之後取出一封皺巴巴帶著汗位的信封來雙手遞上,宋楠狐疑接過,打開信封取出一張皺巴巴的白紙緩緩在燈下展開,上面的字歪歪扭扭潦草不堪,顯然是寫的很急,但卻能清楚的辨認,但見白紙上寫道。
“朕疾彌留,儲嗣未建。
朕皇考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年已長成,賢明仁孝,倫序當立,已尊奉祖訓。
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聖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奉禮宗廟,君臨天下。
”宋楠一個激靈,赫然站起身來,厲聲喝道:“這是什麼?”張永緩緩道:“國公爺還看不出來么?這是皇上立嗣的遺詔啊。
”宋楠心中鼓盪,嗓音中也有些顫抖,問道:“這是皇上親自擬定的遺詔么?”張永道:“咱家不知,鎮國公應該比咱家更明白這詔書是不是皇上的意思。
”宋楠咬著下唇緩緩道:“你是如何得到這遺詔的?”張永道:“咱家剛才說了,冒死離京便是因為得知了此事,皇上的詔書須得經司禮監蓋玉璽發布,咱家還是司禮監的掌印呢,二月二十三那日,咱家去養心殿見皇上之後,太后忽然召見我拉了幾句家常,回司禮監衙門后咱家發現司禮監存放玉璽的鐵櫃似乎被人打開過,我立刻開櫃驗看,果然發現有人偷用了玉璽。
”宋楠驚道:“你憑何可以斷定?”張永道:“咱家雖不是精細之人,但平日用璽之後咱家都擦拭乾凈用黃布包裹裹好存於鐵櫃暗格之中,司禮監的人都知道玉璽藏於何處,但一來鑰匙只有我一人才有,二來也從無人敢碰存放玉璽的鐵柜子,倒也從來沒發現過異常。
”宋楠道:“難道有人偷用了玉璽之後沒有擦拭乾凈上面的朱泥?”張永道:“恰恰相反,玉璽擦拭的很乾凈,就像沒用過一樣。
只可惜偷用之人不知道我的小秘密,我在包裹玉璽的布包之外放了一根不起眼的黃色鴨絨毛,跟黃布包裹顏色相若,若不刻意,根本看不出來。
但有人動過玉璽包裹,那鴨絨毛必會掉落。
我查看之時,那根鴨絨毛已經飄落在柜子的格擋上,由此我斷定必是有人偷用了玉璽。
”宋楠點頭道:“甚好,你這心思夠細。
然則你便暗中查這件事是么?”張永道:“正是,咱家知道事情有蹊蹺,誰敢不經司禮監掌印之手便偷用玉璽,這乃是彌天大罪;除了皇上之外,誰也沒這個權利。
但皇上若要用印,又何必如此?咱家不敢張揚,便暗中盤查,查出當日當值在印璽房中的兩名司禮監內務在事發之時竟然是全部被太後宮中的兩名公公叫出去喝酒,雖只是短短頓飯時間,但那足以完成偷蓋玉璽之事了。
”宋楠猛然擺手道:“停,我來理一理思路,你見了皇上之後,太后留下你拉了會家常?說的什麼?”張永道:“我也不知太後為何要留下我說話,太后之前從未這麼做過,問的也是些身體如何,宮外家人父母如何的家常話。
”宋楠點頭道:“之後印璽房中的兩名當值太監被太後宮中熟識的公公拉去喝了會酒?而偷蓋印璽的行為便是在這當中發生的事情?豈不是說,這偷蓋玉璽玉璽之人便是……她的指使?”張永瞪眼緩緩點頭道:“國公爺思路清晰,恐怕正是如此。
”宋楠道:“然則,這詔書你又是如何拿到手的?我想,太后他們應該不會讓你有機會見到這封詔書的。
”張永緩緩從懷中掏出一方白布,在宋楠的面前慢慢展開,指著那綉著芙蓉花的一方絲帕道:“便是此物的主人幫了咱家的忙,咱家知道有人偷偷蓋了玉璽,又判斷是太后所為,皇上病體又極沉重,宮中衛士調換,氣氛明顯異樣,便是再愚魯也預感到大事不妙。
咱家不是喜歡探聽國公爺的私事,但國公爺和公主關係……那個極好,咱家便一咬牙,鋌而走險去找到公主,向她將事情挑明,請她開恩幫著弄清楚這偷蓋玉璽的詔書內容是什麼。
於是乎次日傍晚,公主便交給我這張手抄的遺詔。
這便是這遺詔的來歷。
”宋楠渾身上下冷汗滲出,張永說的已經驚心動魄,在干這些事的時候怕是更加的兇險,張永這次能豁出一切倒也罷了,康寧義無反顧的去太後宮中弄到了這遺詔的手抄本,怕是更加的險惡;一旦被發現,恐怕太后連她這個親生女兒也不會饒過了。
看著眼前這張白紙上的黑字,宋楠心中說不出的滋味,自己在外征戰拚死,朝廷之中卻已經瞞著自己做出了非常之舉,從這遺詔擬定的新皇人選朱厚熜來看,這正是楊廷和一直竭力推薦的人選,宋楠敢百分百的確定,這一切絕對和楊廷和有關。
楊廷和,這個潛伏隱忍的老狐狸,終於開始露出了他的獠牙。
第一卷 蔚州雪 第八四八章 三月初三屋內靜的嚇人,宋楠的來回踱步,燭光映照著他的身影來來回回在牆上蔓延移動,張永的眼睛隨著宋楠的身形來迴轉動,不敢發出絲毫的聲音,他知道宋楠正在思考對此事的對策,這是一件干係到所有人命運的大事,不能有半分的疏忽和紕漏。
∑但有一點張永心裡明白的很,宋楠是絕不會任由事態發展下去的,朱厚熜根本就不是宋楠心目中的人選,宋楠也絕不會坐視朱厚熜坐上君臨天下的寶座。
宋楠心中思潮如沸,張永雖只說了事情的大概,宋楠便已經琢磨出整個事件的原委;照目前的情形來看,正德怕是已經沒有希望了,皇上處在彌留之際,自己有帶兵在外出征,這時候正是楊廷和發力的最佳時機。
尚不知楊廷和是如何說服太后的,但事實已經很明顯了,楊廷和和太后已經相互達成了諒解,這份所謂的遺詔便是明證。
正德之所以被從乾清宮移到養心殿中,那是太後下的旨意,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對正德的挾持,宮中侍衛盡數換人,原來皇上身邊的人盡數調換,連張永這個內廷首官都無法自由見到皇上,這也正是為了假借皇上之口傳達遺詔的需要。
這份遺詔應該是在正德殯天之後便要公開宣布,到那時一切便已塵埃落定,誰要是再敢反對,那便是抗旨,就連宋楠也是無計可施了。
但是,張永離京之事是個變數,如果楊廷和和太後知道張永離開了京城,他們必會懷疑消息已經走漏,如果他們察覺這一點,極有可能提前宣布這份遺詔,在自己抵達京城之前將事情敲定,即便自己趕回京城,那也是木已成舟。
宋楠心頭焦躁不已,但他卻無法斥責張永的衝動,張永一定是急了,也是怕了,他沒有面對這種驚天大事的應對手段,他唯一能想到的便是儘快的將消息告知宋楠,尋求宋楠的保護。
而且若無張永的精細察覺,這份遺詔怕是到了宣布之時宋楠才會知曉,到那時反倒是晴空一個霹靂,措手不及了。
宋楠告誡自己要冷靜,現在需要做的事情便是儘快火速趕回京城,而且還要祈禱正德千萬要挺住,不能在自己還沒回到京城便撒手而去,只要正德還有一口氣,宋楠便能將遺詔之事當面問個清楚,哪怕他不能說話,只搖頭點頭都可以做出判斷來。
如果這是不經過正德同意的假遺詔,宋楠便可名正言順的動手,以矯詔之罪發動雷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