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風流(修改版) - 第959節

宋楠呵呵笑道:“周大人倒是挺關心的。
”那老者道:“不瞞鎮國公說,老朽擔心的緊,我南京城無險可守,若來的是步兵倒也罷了,朱宸濠叛軍大多為水師,正是我南京城的剋星。
一旦浦口被佔據,便可兵臨城下,以四五萬兵馬與之相抗,老朽恐鎮國公難以抵禦啊。
”黃珏喝道:“周大人說的什麼話,什麼叫難以抵禦?未戰先怯,這是什麼道理?”宋楠擺手道:“周大人的擔心不無道理,不錯,我所率兵馬確實只有四萬餘,但其實朱宸濠的叛軍也沒他吹噓的那麼多。
守住南京是最低要求,我的目的是將朱宸濠徹底消滅在南京,這才是我來的真正目的。
”眾官一陣嗡嗡,有高興的,有不信的,絕大多數人認為宋楠在說大話。
宋楠笑道:“當然了,離不開你們南京當地軍民的協助,只要我們布置得當,倒也不是那麼難。
”錢太昌忽然開口道:“鎮國公,錢某有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宋楠微笑道:“錢侯爺有話便說,不必拘泥,你我乃是京中故人呢。
”錢太昌點頭道:“那我便將南京城的情形跟國公爺稟報一番,以前我人在京城不知南京情形,直到我上任留守司提督之職,方知南京的防務極其薄弱;南京雖是留都,名義上有金吾衛親軍衛駐紮城內,外圍尚有鎮江衛、建陽衛、江寧衛三衛拱衛,滿打滿算也就五衛兵馬,人數不足三萬人。
以三萬人駐守這百萬人口的大城,勉為其難,更何況是迎戰?”黃珏道:“加上鎮國公的四萬多兵馬呢,近八萬人呢,還不夠么?”錢太昌白了黃珏一眼道:“我也是來到這裡方知此地衛所戰力之差,裝備兵器都是數年沒換,軍紀懶散,士兵老弱,簡根本就是不能用的兵馬;三萬兵馬若是著意篩選可戰之兵,怕是半數也不足。
鎮國公要和這些兵馬聯手,倒不如不聯手的好。
”堂上一干領軍官員紛紛報以白眼,這位錢太昌錢侯爺自打被貶來南京之後,彷彿全世界跟他有仇一般,處處鬧彆扭,指謫這裡指謫哪裡,此刻又開始褒貶當地守軍的戰力,給出個極差的評價來,著實讓人不快。
宋楠笑道:“我剛才說了,兵貴精不貴多,倒也不是非要南京的兵馬協助才能戰勝朱宸濠。
”錢太昌道:“我明白鎮國公的意思,但鎮國公若想戰勝朱宸濠,怕是需要南京提供大批的戰船吧,南京水師衙門的毛十八將軍在此,你可問問他南京水師有多少戰船可用。
”錢太昌不愧曾經統帥過京營,一語中的,道出了宋楠想要的東西。
朱宸濠的兵馬數量當有八.九萬之多,戰船雖不像他號稱的千艘船那麼誇張,但要裝下這麼多兵馬,起碼也有個六七百條大船。
一旦這些船隻直接經秦淮河口深入南京城中,讓叛軍進入南京城內作戰,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雖然秦淮河閘口設有城垛和城牆,也有守軍防守,但宋楠知道的是,戰船船頭必有火炮裝置,那些河口的城牆是絕對抵擋不住的。
唯一的辦法便是要在江面上堵截他們,最好是在江面上擊潰他們。
且先不談如何擊退的問題,首先要有的是船隻,否則自己帶來的兵馬一個個玩輕功水上漂站在波濤洶湧的大江水面上踏浪拒敵不成?來之前宋楠便知道南京有水師衙門,當年太祖和陳友諒爭奪天下,鄱陽湖大戰之後繳獲了上千戰船,並在都城南京設立水師總兵衙門,無論如何,這水師衙門中的船隻應該還有不少,自己正需要這些戰船來用。
但聽錢太昌的意思,倒似是中有隱情了。
“哪一位大人是南京水師衙門的總兵毛大人?”宋楠問道。
“卑職毛十八拜見鎮國公。
”一名留著小鬍子的矮壯中年人應聲出列,抱拳行禮。
宋楠道:“你便是南京水師總兵?”毛十八道:“不敢,正是卑職。
”“那麼你告訴我,你的水師衙門現在手頭有多少戰船可用?”“稟國公爺,三十三條戰船可用。
”毛十八道。
“什麼?”宋楠以為自己聽錯了,詫異問道。
“三十三條,大人。
我水師衙門原轄戰船七百,但那早已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只有三十三條,其餘的都已腐朽潰爛。
水師衙門其實已經名存實亡。
實際上我衙門只能擔負江面巡邏以及城中河湖的巡邏之責,根本無作戰之力。
”毛十八靜靜道。
宋楠撓頭道:“怎麼會這樣,南京近水,該是水師強大之地,為何竟是這般情形|?船呢?腐爛了便不會去修理么?”“稟鎮國公,這還是卑職修理之後的數目,我水師款項吃緊,除了官兵的餉銀俸祿之外,朝廷每年只撥付一萬兩銀子的修繕費,這點銀子還不夠修兩三條船的,卑職也是無奈。
”宋楠默然,朝廷軍費吃緊,數十年來西北戰事幾乎沒有停歇過,南京這種地方的水師自然是不會作為重點的對象扶持,只象徵性的撥款下來,讓他們自生自滅,那麼一點銀子的修繕費,又能保證幾條船能夠正常使用呢?一時間宋楠眉頭緊鎖,堂上一片寂靜。
第一卷 蔚州雪 第八三零章 備戰無船可用,鎮國公帶來的兵馬便無法在江面上堵截叛軍,那便意味著叛軍會暢通無阻由秦淮河通道進入南京城中,一場十幾萬大軍在城中的混戰將不可避免。
誰都知道這件事的可怕之處,南京城繁華鼎盛人口眾多,若是戰火在城中展開,其造成的塗炭和毀滅將是難以想象的。
意識到這一點的南京官員們很快便提出了立刻撤離南京百姓的請求,意見分為兩派,有的堅決要求立刻發布告示讓百姓撤離,有的則認為根本不可行,雙方吵得臉紅脖子粗,各自陳述理由互不相讓。
宋楠皺著眉頭坐在案后,臉色頗為不善,終於他實在忍無可忍,忙起身一拍桌案喝道:“別吵了,吵吵嚷嚷成何體統?”眾官員噤若寒蟬,訕訕住口退回原位。
“撤離百姓?虧你們想的出來。
南京城百萬百姓,如何撤離?這麼多人如何安置?春寒料峭,夜裡寒冷刺骨,你讓他們睡在荒郊野外凍死?”“可是……國公爺……”“沒有可是,撤離百姓是絕無可能的,不僅是可行性不足,時間上也不允許,更是因為,一旦我們撤離百姓,在人心和士氣上便喪失了,這場仗不用打便敗了。
”“國公爺,可不能拿百萬百姓的性命做賭注啊,一旦破城……後果……”南京刑部尚書吳松元低聲嘀咕道。
宋楠扭頭喝道:“誰告訴你一定城破?再者來說,朱宸濠起兵反叛是圖謀大明社稷,他帶的又不是韃子兵馬,就算他攻下南京,首先要做的也是撫慰人心,你以為他會屠城殺光百姓么?蠢話。
”眾人紛紛點頭,心中對朱宸濠反叛太過敏感,倒忘了朱宸濠也是姓朱,也是太祖的血脈子孫了。
“咱們在這裡討論是如何擊潰叛軍之事,諸位卻一直大談南京城破之事,這在我宋某領軍作戰之中絕無僅有,宋某真是見識到南京城諸位大人的心思了。
你們應該明白南京的重要性,這裡是我大明的留都,是江南的核心,無論從戰略意義還是人心的層面上來看,這裡斷不容失。
一旦南京陷落,形勢將急轉直下,平叛之事將遙遙無期。
如果不能短時間內平叛,而是讓朱宸濠在南京穩住腳跟,那便會形成一南一北兩個大明朝,這種局面你們想過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