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完嚇得尿都要出來了,宋楠回京之後沒有提及此事,他還以為這件事已經過去,宋楠會因為不願和外廷之間鬧得天翻地覆而說出來;就算他說出來,有楊廷和在後面撐腰,他也拿自己沒招。
但現在的情形是,楊廷和看都不看自己一樣,明顯是要撇清這件事,其餘的官員誰也不敢多說一句話,倒像是自己一個人出的主意一般,他意識到問題嚴重了。
“皇上息怒,臣考慮不周,但絕無故意拖鎮國公北伐後腿之意,臣對朝廷和皇上忠心耿耿,此心可昭日月……”“來人……剝去官服收押,交三法司會審。
”正德劇烈的咳嗽著,擺著手像是趕走一隻蒼蠅。
陸完驚叫道:“冤枉,冤枉啊,楊公,費公,陸大人、各位大人,你們倒是說句話啊。
”眾官看著楊廷和,若楊廷和求情,他們也會一起跟隨,但楊廷和絲毫沒有行動,眼望別處,事不關己。
陸完心頭冰涼,咬牙道:“好,好,楊大人,你不仁便休怪我不義,此事是你首肯,現在你想撇清,我偏偏讓你撇不清。
”群臣嘩然,正德木然坐在寶座上,連咳嗽都忘了。
宋楠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來,期待的一幕終於到來了。
第一卷 蔚州雪 第八一四章 老狐楊廷和出奇的平靜,並未如想象中的氣急敗壞,反面帶微笑環視群臣,最後對高高在上的正德施禮道:“皇上,老臣有罪。
◎∑w.”正德愕然道:“難道陸完所言是真?你當真是指使他抽調兵馬,意圖讓收復河套之舉無功而返的主謀么?”楊廷和嘆道:“皇上明鑒,這等事豈是臣能做出來的,臣兩朝為臣,這麼多年來,不敢稱有功,但也知道國家大局、何事為重。
老臣若是糊塗若此,早就羞愧請辭不敢忝居內閣之位了。
”正德道:“朕也是這麼想的,那麼這件事你如何解釋?如今陸完當面指謫與你,你沒有什麼可辯解的么?”楊廷和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若人皆以為臣是那種不顧大局暗中作梗之人,臣便是費勁口舌也被看做是狡辯。
說實話,陸大人之舉事前臣確實知曉,不過臣以為只是陸大人口上之言說說而已,沒想到……哎……沒想到他當真做了這件事,而且並沒有稟報內閣知曉。
今日聽到這消息,老臣也是極為震驚的。
”陸完氣的發瘋,大叫道:“好你個楊廷和,倒是一杆子撇的乾淨,此事是你我在奉天殿外的台階上達成的共識,你如今能狡辯的了么?”楊廷和嘆了口氣看著陸完漲紅的臉淡淡道:“陸大人,你的話可有人證么?”陸完怒道:“這等事怎會有什麼人證,只你我在場而已。
”楊廷和靜靜道:“你沒有,我卻有。
當日我本以為你只是口頭上的氣話,你在殿上被鎮國公斥責指揮不當,導致西北戰局大亂,心中對鎮國公充滿仇怨故而說了那些話,我也能理解你的心情,所以並沒當回事。
我只問你,你說這些話的時候,我說了贊同之語么?”陸完愕然,期期艾艾道:“你那日說,‘你是兵部之首,這些事倒來問我,只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便罷。
’。
”楊廷和道:“陸大人記性甚好,叫皇上和諸位大人聽一聽,我是否慫恿你這麼做了,我讓你做好分內之事,而不是要你去不顧朝廷利益去拉鎮國公的後腿。
”陸完叫道:“你不是這個口氣,你當時說這話的意思是默許我這麼做。
”楊廷和搖頭道:“陸大人誤會廷和之意了,我說那話的意思就是不同意,這麼大的事情,我若同意你去做,自然會明確的表態,我只是見你當日情緒激動,故而模糊言辭,照顧你的情緒罷了。
但我豈會同意慫恿你這麼做?”陸完氣的身子發抖,指著楊廷和道:“好……好一個楊大學士,這是把我當猴耍呢。
”楊廷和正色道:“陸大人,事實便是事實,如果你硬是要理解為我默許你這麼做的話,我倒是可以提供一些證據自證清白。
”陸完冷笑道:“我倒要瞧瞧你楊大人的手段。
”楊廷和淡淡道:“當日聽你的一席話之後,我回到內閣公房,心中很不平靜,廷和有寫筆記的習慣,於是在筆記中寫下了那日和你的談話,若諸位有興趣,我可以當眾誦讀當日所寫的內容。
”正德道:“准。
”一名內侍快步出殿去內閣公房取楊廷和的筆記,殿上短暫的沉寂了下來,氣氛讓人窒息。
陸完咻咻的鼻息冒著凶光看著楊廷和,楊廷和負手看著廊柱上的金龍,眾官緊張的看著這兩位,龍座上的正德斜靠在扶手上不時的發出咳嗽聲,每個人各懷心事,不知心中在想些什麼。
大明鎮國公宋楠則面帶微笑饒有興緻的看著眾人的表情,他心裡很滿意,自己拋出此事之後,陸完和楊廷和終於互咬起來,這場景可是很難看見。
本來宋楠今日的意圖是扳倒陸完,以前對外廷官員保持著克制,也盡量不去因此讓矛盾激化,但宋楠痛恨當日陸完之舉,他不能容忍陸完還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逍遙。
陸完昏了頭去攀咬楊廷和,這是宋楠始料不及的,但卻是喜聞樂見的。
如果楊廷和今日被陸完攀咬而不能脫身,那簡直是一個驚喜,但宋楠內心裡卻明白,如此輕易的便被扳倒,那楊廷和也不可能領導外廷成為領袖了,從楊廷和說出所謂的筆記的那時起,宋楠便明白,老謀深算的楊廷和可能早就為今日之事做好了準備。
如此看來,這個人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可怕的多。
尷尬的沉默持續了並不太久,很快內侍便取了楊廷和的筆記到來,這時代的文人都有記筆記寫隨筆的習慣,楊廷和的隨筆記錄也有個好聽文雅的名字叫做《石齋集》,裝訂的藍色封面,端端正正的楷字書名,看上起很有學術氣息。
楊廷和結果內侍手中的札記,反到當中的某一頁開口道:“是了,大明正德七年九月十一,就是這一日廷議復套作戰,朝會後你我便是在此殿前的台階上發生了那段談話是么?”陸完咬牙道:“不錯。
”楊廷和點頭道:“那就是了,請皇上過目,這便是當日臣所寫的文字,其中涉及此次談話。
”正德擺手命人取上札記,示意張永當眾宣讀,張永攤開札記捧在手裡,尖細的嗓音響徹全場:“……今日廷議復套北伐之事,鎮國公執意北伐,余以為時機上是可行的,無奈國庫錢糧不足,無法供給兵馬所用,私心裡打算緩和一段時間再行。
只鎮國公不允,意欲自籌錢糧出征,此舉開創前所未有之先例,我亦不知是否妥當。
身為朝廷重臣,不能改善國庫空匱之狀,余有過,心中甚慚之……”宋楠這是第一次聽到楊廷和內心中對於那次北伐作戰的真正看法,如果這札記記錄的心境屬實,說明楊廷和當日並非不知是北伐收復河套的最好時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的意思其實是緩和一段時間籌措錢糧,倒不是一味的反對了。
不過宋楠對這本札記的真實性表示極大的懷疑,陸完咬到他,他立刻拋出這本日記表示清白,看似沒什麼,但宋楠嗅出了一種處心竭慮的安排的味道。
也許是自己見到的和玩弄的陰謀太多了,難道這是杞人之憂?小人度君子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