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風流(修改版) - 第863節

楊廷和微微點頭道:“甚好,鎮國公是個明白人,我本來擔心鎮國公會不知幕後之人的辛苦,現在看來,我的擔心純屬多餘。
辰時已到,上朝的時間到了,咱們殿上敘話吧。
”宋楠伸手道:“大學士們先請。
”楊廷和也不禮讓,晨鐘聲中的大殿大門轟隆隆的開啟,楊廷和在一干內閣大學士和外廷諸尚書的簇擁下舉步進殿。
隨後,宋楠張侖楊一清等人在一干侯爺的簇擁下也進入大殿中,剩下的官員次第進殿,只眨眼之間,空蕩蕩散發著一絲霉味的大殿便被百官填的滿滿當當。
正德進殿落座,群臣高呼萬歲朝拜之後,早朝正式開始,毫無疑問,今日的主要議題集中在西北大捷這件事上,光是宣讀有功人員的封賞便花了大半個時辰,所有參戰的將領和有功之人均加官進爵進行封賞,遠在西北的江彬許泰兩人被晉陞為一等侯爵,馬鳴晉陞三等候。
在此之後,正德再次宣布對宋楠加封鎮國公領團營副總督的封賞,朝上群臣紛紛道賀之後,正德讓宋楠出列說幾句話,出人意料的是,宋楠並沒有對自己晉陞鎮國公之事多說,反而一連串的提出了數項辭呈。
除了錦衣衛指揮使之外,對神樞營提督外二軍提督兩項軍職宋楠統統提出了辭呈。
其實這也是理所當然,如今的宋楠已經是國公身份,又是團營副總督,他不再適合單獨統帥一營一軍,那不是實力的象徵,反倒是自降身份,而所有人都明白,宋楠是名義上的放棄,實際上,宋楠提名的神樞營繼任提督的人選馬鳴,外二軍提督的繼任人選彭陽也都是他的人;名義上宋楠不再節制這兩軍,但其實這兩營依舊牢牢握在宋楠手中。
事情沒什麼懸念,正德准了宋楠所請,同意宋楠辭去此二營的提督之職,對宋楠勉勵幾句后,開始了今天對於當今時局的分析廷議。
憋了大半天沒成為主角的文官們這回有話說了,正德一句‘諸卿有何要說的’剛落話音,內閣大學士梁儲便首先上奏道:“在皇上的天威之下,這次西北御虜之戰終於以我大明大捷而告終,韃靼小王子鎩羽而歸,從此之後恐再無犯我大明之膽了。
這都是皇上的洪福齊天,朝廷上下的一致努力的結果。
鎮國公此次剿虜固然功勛斐然,但臣覺得打仗打的好是武官的天職,倒也不用過分的渲染,臣倒是覺得鎮國公最後的決定才是一名合格武官的見識,那便是跟韃子定下的鹽池之盟,老實說,這份盟約才是此戰最大的收穫。
”宋楠聽在耳中心中冷笑,這梁儲說的話挺有藝術性,一言便將所有誓死拼殺的將士們的功勞輕描淡寫的帶過,說什麼軍人打仗打得好是應該的;又說什麼訂立的盟約才是最大的收穫,這是間接說明內閣的決定是正確的,雖然宋楠搶在頭裡定下了盟約,但不妨礙內閣決策的正確性。
正德點頭道:“朕也這麼覺得,聽傳旨的馬永成說,朝廷的旨意送達之時,宋楠已經和韃靼國小王子定下了和議之約,那封和議楊一清已經呈報給朕看了,朕也已讓內閣和外廷諸卿過目,顯然韃靼小王子是有誠意的,朕覺得挺好的。
”楊廷和咳嗽一聲開口道:“和議的內容固然是不錯的,韃靼人承諾將永不犯我邊鎮,同時請求數年後陸續開放邊貿互市,為表誠意,讓其嫡長子質於我朝,這些都是很不錯的條件。
只是鎮國公的決定稍微倉促了點,本來如果能跟朝廷商議而決,我們會獲得更大的好處。
臣本和外廷諸位大人議決,要提出讓韃靼人臣屬我大明的條件的,可惜了,這個提議再無法實行了。
臣不想指謫鎮國公私自做主和韃靼人定下和議之舉,畢竟這也是朝廷上下的想法,也算是不謀而合之舉,但此事下不為例為好,若領軍大將能私自為朝廷定下國策,那還要皇上要朝廷諸位大人作甚?”看似雲淡風輕的一席話,當中對宋楠也沒有多少攻擊的言辭,但這番話卻是極為的尖銳,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宋楠讓朝廷準備提出讓韃靼人臣屬大明的和議條件無法實行,二是指謫宋楠私自做主,犯了大忌,幹了一間超越本身職權之事。
寥寥數語,卻如刀似劍,不可謂不狠辣。
群臣中傳來一片嘆息之聲,惋惜一個讓韃靼人臣服的機會就此消逝,大明若能讓桀驁不馴的韃靼人臣服於大明,這無疑是一個創舉;畢竟英明神武如太祖太宗這些先皇,也沒能達到這個目的,相反倒是因為達成這個目的被韃子擒獲了皇帝的事情都發生過,實乃奇恥大辱。
朝上的氣氛忽然有些尷尬起來,很多人忽然覺得,宋楠雖有功,但白白浪費了這個能全體留名青史的好機會卻是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更何況這是在他自己私自做主的前提之下發生的。
宋楠嘴角掛著冷笑,他已經對這些自命清高只會耍嘴皮的文臣們徹底失去了希望,他知道,自己和這幫人永遠不可能成為同類,他暗下決心,拋棄心中某些不切實際的底線和幻想,因為每時每刻都有人想讓自己完蛋,自己若是再有婦人之仁,便是天下第一蠢人。
而此刻,對付這幫人的攻擊,宋楠絕不想再隱忍姑息,他要正面迎戰,就像再長城上對抗十餘萬韃子兵馬一樣,毫不退縮。
...第一卷 蔚州雪 第七五五章 反擊“楊首輔言之鑿鑿,在我看來不過是空談一句罷了。
{3w.”宋楠淡淡發聲道。
楊廷和扭頭看著宋楠道:“鎮國公,本官所言並未否定你的功勞,你莫要誤會,不必急著出來說話。
”宋楠指著自己的鼻子道:“我急么?我看是楊首輔急了才是,前前後後所有的事情我都是當事人,你不先聽聽我關於此事的稟報,便急急忙忙的下結論,是你楊首輔心中有梗才是。
”群臣大為興奮,一個個伸脖子瞪眼等著看戲,本來今日的早朝是一個皆大歡喜融洽的早朝,在眾人的想法里,今日必不會出現爭吵相鬥的情形,但現在看來,這想法是大錯特錯了。
眼下新晉鎮國公宋楠和內閣首輔楊廷和的口舌中便有了濃濃的火藥味,看來好戲即將開場。
楊廷和呵呵笑道:“本官心中有梗?鎮國公這話說的甚是有語病,我楊廷和和任何人都無尷尬,從來對事不對人,我說的難道不對么?是戰是和本是朝廷做出的重大決策,你一個人便在前方做了主,本官若說你是逾矩不軌,恐怕也不為過吧。
”群臣一片抽氣之聲,宋楠這件事辦的確實有問題,只不過和朝廷的決定不謀而合,當此大敗韃靼兵馬舉國歡慶之際,誰也不想去提這件事,不願當這個攪局之人,但楊首輔說了出來,頓時不少官員紛紛附和。
有了領頭的羊,後面的羊兒自然什麼都不怕了。
“楊首輔說的是啊,憑他一言便和韃靼國定下了議和盟約,若朝廷的意思是要和韃靼人死戰,那他豈不是壞了大事?”“就是,這件事可是國策,怎麼著也要先行請示朝廷決定,就算他大敗韃子兵馬,也不能越俎代庖替朝廷做決定。
往小了說這叫逾矩,往大了說,這就是……就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