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風流(修改版) - 第816節

“當然是回頭救援咯。
”一名將領道。
宋楠道:“對,不僅是救援,而是拚死救援,因為那是他們的主帥,是國君,他一死全軍必敗,所以他們會立刻放棄靖虜城回頭猛攻。
那樣的話不是我們切開他們的防線,而是他們包了我們的餃子了。
”“咱們不是有那玩意么?什麼……叫……地雷,對,地雷。
”一人遲疑問道。
宋楠微嘆道:“一來韃子會拚死回救,天雷地雷都擋不住,二來我們的地雷數量也不多,他們硬沖的話是絕對沖的過來的。
那日之所以他們會退卻,那是因為把禿猛可並沒有生死之險,韃子兵也沒有必死之念。
讓把禿猛可和主力的一方匯合,就是要讓他生出保存實力之念,否則逼得他走投無路,那便是一場正面的廝殺,那樣的話,種種的謀划還有何用?”眾將恍然大悟,這當中還有這樣的心理博弈,想想也是,國君被圍住不能脫身,手下的兵馬定會拚死一戰去救,就像正德被人包了餃子,大明的援軍難道還會顧慮著什麼傷亡么?還不是一個勁的猛衝救人。
放把禿猛可往東還是往西,看似是個很容易很簡單的選擇,但其實這當中的博弈卻是隱秘而複雜的。
“諸位當中有人認為,韃子四萬騎兵深入腹地,這是引狼入室,不智之舉。
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任他再強悍,將其後路截斷,失去補給的來源,他的四萬騎兵人吃馬嚼之物從何而來?當然他們會四處劫掠,攻擊小縣城,洗劫小村鎮,韃子以戰養戰是出了名的。
但這樣的代價如果能換來殲滅這四萬韃子騎兵主力,讓韃靼人從此一蹶不振,值不值得呢?我認為,值得。
”“這麼說來,這一切都在大將軍的預料之中了?”許泰瞪著眼睛問道。
“打仗的事不可隨意揣度,也沒有必勝之局,我們所能做的便是保證儘可能的贏面大,我做我認為必須做的事,至於結果便看天命。
”“然則大將軍調集四方兵馬圍困韃子騎兵,下令堅壁清野便是要困死韃子么?咱們的大軍老是駐紮在這裡作甚?為何逼近韃子大軍,現在我們是優勢,配合其他州府的兵馬圍而殲之呢?”一名衛所將軍問道。
宋楠道:“問的好,堅壁清野調兵圍困確實是要斷了韃子的補給來源,韃子在失去了神鷹大炮這等攻城利器的情形下,攻擊大州府的能力大大削弱,我調集陝西各地兵馬聚集在靈州固原兩州府,命百姓們統統遷入這兩座城池,便是因為韃子兵想攻下這兩座大州府的難度不小。
現在固原有楊一清大人和慶陽平涼趕去的八千援兵,加上固原本身的四千人,有一萬兩千人駐守,不說肯定守住,但韃子想輕易拿下也是不容易的。
而靈州有延綏和延安府的援軍一萬兩千人支援,加上靈州的兩千人馬也是夠用的。
寧夏鎮還有兩衛兵馬,但暫時不能動,那是防止韃靼國境內的韃子兵馬拚死攻擊寧夏鎮。
”“大將軍,那我們就在這裡守著?我們手中這近七萬兵馬可都沒安排呢。
”許泰道。
宋楠淡淡道:“韃子很狡猾,我們的機動性不如他們,所以不能先發制人,而要后發制人。
他們動,我們才能動,。
我判斷,他們在一百五十裡外的金安小城按兵不動,便是要看我們大軍的動向。
我們一旦移動,便給了他們機會。
現在韃子有三種選擇,一是奪路往西,原路逃竄,我們在這裡守著不動,便是斷了他們從這裡往西逃竄路徑。
第二種選擇是拿下固原,可東進可南下;第三種選擇是北上攻擊靈州,進而拿下寧夏鎮。
今日召集諸位來此的目的便是判斷韃子究竟會朝何處進軍。
”“大將軍不是說敵不動我不動么?等他們動了,我們不是立刻知曉了么?”一名將領問道。
“你倒是現學現用,只是太古板了些。
這些不是死的道理,要活用才是。
我們不動不表示我們不去想韃子的動向,如今靖虜之戰過去了十天了,韃子的糧草和乾糧也差不多了,他們若無法搶掠到足夠的糧草物資維持軍用,便必須要做出決斷才成。
他們是騎兵,如果等他們先動了,會早我們數日抵達進攻,等我們趕到之時,恐怕戰事已經結束了。
這兩處州府一個都不容有失,否則便是一場大災難。
”宋楠道。
“大帥的意思是,既然韃子肯定要冒險進攻某一方,我們便要提前預判,不說料敵機先,起碼不能趕到的太遲,不能讓兩處州府中的任一座落入韃子之手。
”許泰思索道。
,宋楠點頭贊道:“正是,許侯爺不愧是勤于思索之人,算是明白我的意思了。
”江彬白了許泰一眼道:“誇你呢。
”許泰翻翻白眼,掉頭不理。
(第一卷 蔚州雪 第七零五章 固原之危“大將軍的意思我等均明白了,韃子兵馬到底要往何處進攻,還請大將軍明示。
!.”眾將自覺的將皮球踢給宋楠,大家都學了個乖,在智謀和智商上是比不過這個年輕的大將軍了,本來很多人都認為宋楠這個人能平步青雲實屬運氣。
話說劉六劉七、安化王他們的那些事兒,自信自己去也能擺平,不過是讓這位宋侯爺撿了漏罷了,直到此時他們才明白,這種種算計和分析無不絲絲入微,宋楠的功勞可不是唾手可得的,也絕非是沽名釣譽。
“請諸位來,便是讓諸位發表意見,我一個人說,豈不成了一言堂了。
”宋楠笑道。
“大將軍不必客氣,一言堂就一言堂,有大將軍的運籌帷幄在前,我等還是省省的好。
大將軍下令,我等遵照執行便是。
”眾將紛紛道。
宋楠翻翻白眼,這年頭一人統治天下,全國效忠他一人,看似不可思議,但看著現在這些人的樣子,可算是明白過來了,原來個人崇拜就是這麼簡單。
宋楠也不想在這些事上過多糾結,給民主他們不要,那也只好搞獨裁了,況且他確實也做了詳細的分析,早已有了結論;今日會議也只是拿出來說明一下,然後遵照執行罷了。
“諸位請看。
”宋楠抓起一根柳條,用前面的兩片尖尖的嫩葉朝沙盤上點了點道:“剛才我們說過,韃子有三條路可選擇,但回頭與我們直接對陣的可能性不大,他們要麼往東要麼往北,只有這兩條路可走。
”眾將紛紛瞪著那沙盤,情形一覽無餘。
“要知道韃子想往哪個方向進攻,我們只需換位思考一下便可。
假設我們是韃子,如今深入他國腹地,失去了攻城的利器,手下只有四萬騎兵,我們該何去何從?如能換位想一想這些問題,他們即將進攻的方向便可揣摩個大概了。
”“大將軍的意思是……韃子會北上進攻靈州?進而奪取寧夏鎮打通回河套地區的通道?”“許泰將軍反應的夠快,不錯不錯。
”宋楠讚許的道。
許泰有些不好意思的撓頭道:“經大將軍一啟發,卑職似乎明白了點什麼。
”宋楠道:“那便由你來說說理由。
”許泰拱手道:“遵命。
”說罷上前來到沙盤旁邊指點道:“大將軍說換位思考,我剛才把自己當成是韃子主帥,想了一下處境;四萬騎兵雖然是一隻大軍,但失去了補給線和攻城的神鷹大炮之後,這四萬兵馬的生存能力實際上是很值得擔憂的。
韃靼小王子現在一定明白一個道理,他前後投入十多萬兵馬也只打到了陝西,憑著他手頭的四萬騎兵,怕是再難有建樹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