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凝神聽著青鸞絮絮叨叨的敘述,聽著雜亂無章的一些話,宋楠從中得到了大量的信息,其一,安化王確實已經掌控了慶王府,連慶定王的姐姐都住處都是隨意的命令搬出去,顯然真正的慶王府中的人已經淪落在安化王的淫威之下,這慶王府其實已經成了安化王府了。
其二,昨夜連夜命郡主搬出這座觀雪樓便是要給自己騰出居住的地方來,這說明其實自己一進寧夏鎮,便已經入了這位王爺的眼中,至於安排自己住在此間是出於禮貌還是拉攏抑或是有別的意圖,這便需要自己好生的考究一番。
其三,從話意中,可看出這位郡主是對安化王爺不滿的,青鸞是她身邊的婢女,一名婢女的語氣中隊安化王都充滿了不滿,顯然平日主人家沒少抱怨,主人的態度決定了婢女的態度。
“嗯,你說的都很對,看來你的的確確是王府中人了,不過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問你,你說出你家郡主為何嫁了人卻又回王府居住的原因,我便讓你走。
”青鸞看了宋楠一眼,心道:這人幹什麼對我家郡主這麼感興趣,盡打聽別人的私密,真是奇怪。
不過回答了這個問題便能脫身,反正說了不少了,也不差這一件事,於是道:“那是因為我家郡主已經守寡三年了,郡主的夫家是成都府的陳家大戶,陳家老爺跟咱們老王爺是好友,陳家雖非勛貴之家,但老王爺說了,嫁給勛貴之家未必是好事,於是便和陳家約了婚約。
只是郡主命苦,父母之命未見著夫君,沒幾日婚前姑爺便暴病而死,於是便回寧夏鎮王府來了,這裡是郡主長大的地方,成都府千好萬好,郡主卻是不習慣的。
”宋楠點點頭,起身道:“好了你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身份,你可以走了。
”青鸞忙起身來抱起瑤琴垂首行禮道:“多謝了,今日我所說的事情請您一定不要說出去,不然我會被打死的。
”宋楠點頭道:“放心,我不會說出去的,你也要保證管好自己的嘴,要是你自己不小心漏出去,那可不是我的錯。
”青鸞道:“我怎會說出去?”宋楠笑道:“那可說不準,你耽擱了這麼久,回去后你家郡主若是問起,你怎麼回答?你可是從來沒撒過謊的,這一回怎麼圓話?”青鸞想了想道:“郡主若問,我便實話實說,我不能騙她,郡主對我很好。
”宋楠道:“那不就結了,你告訴你家郡主,你家郡主再宣揚出去,到時候你被人打死可不是我的錯。
”青鸞搖頭道:“郡主不會說的,郡主恨不得安化王爺早早離開王府,又怎會跟他站在一處。
”青鸞抱著瑤琴往外便走,宋楠忽道:“慢著。
”青鸞回頭道:“怎麼?你說話不算話么?”宋楠從梳妝台的抽屜里取出那本抄寫的琴譜遞上道:“這琴譜怕是你家郡主之物吧,有琴豈能無譜?另外煩請帶話給你家郡主,便說我宋楠和手下雖然受邀住在她的觀雪樓上,但絕不會動她的物事,她的房間我也不會睡,我會睡到隔壁去。
但手下兵士眾多,難免會弄得烏煙瘴氣,這些事也無可奈何,宋楠先行賠禮了。
”青鸞有些怪異的看著宋楠,半晌道:“我會稟報我家郡主的,告辭了宋大人。
”宋楠微笑拱手,青鸞斂琚一禮,急匆匆出門下樓而去。
宋楠站在門口陷入沉思,慶王府中的事情看來有些複雜,這位安化王爺才是鳩佔鵲巢之人才是,聯想起他私自入京會見劉瑾,請求劉瑾增加其王府衛士限額之事,宋楠忽然感覺心頭很是不安。
在寧夏鎮這個地方,光是官兵便有近兩萬,韃子想突破這座堅城堪比登天,王府的安危應該是無需擔心的,王府需要保護這也是人之常情,數百人便已經足夠了,而一下子將衛士限額增加到五千,這幾乎是一個衛所的兵力了,這不是徒耗錢物毫無必要麼?樓梯聲響,侯大彪和王勇並肩上來,侯大彪洗的乾乾淨淨的,盔甲也擦得雪亮,上來便問道:“剛才下去的那個女子是誰?”宋楠道:“這屋子的主人來取東西的,咱們佔了她的屋子。
告訴大家,不許亂來,保持屋子裡的物事在原處,不準弄得跟豬窩一樣,無幹人等盡數住在外邊的臨時軍營去。
”侯大彪點頭答應,宋楠轉頭對王勇道:“外邊怎樣了。
”王勇低聲道:“如大人所料,傳的紛紛揚揚,本鎮的錦衣衛兄弟看見那周東半路上便被人劫往鎮軍太監李增的宅子去了,李增的宅子周圍現在起碼有二三十個不明身份的哨探在窺伺,看來都是沖著周東去的。
大人這一手可真是妙,水真的渾了。
”宋楠微笑道:“要的便是這個效果,雖然很快便會被識破,但起碼可以先讓他們亂一會兒。
話說這位安惟學也該來了,天都快黑了,照理說,安化王爺今晚必會請我赴宴的才是。
”說話間,趙百戶的聲音從樓下傳來:“大人,安巡撫到了,在樓下候著呢。
”侯大彪嘿嘿一笑道:“說曹操曹操到。
”宋楠擠擠眼道:“走著。
”三人大搖大擺的走下樓去。
第一卷 蔚州雪 第四六六章 王府夜宴(上)大明朝的邊鎮城鎮皆有規制,北方正是韃子進攻面對的方位,故而此處城牆的高度和厚度較之其他三面更高,且北門不設城門,只在城牆上方建立高高的角樓和敵樓,用來增強防禦,減少北城牆被攻破的概率,城牆外平整開闊,開闢成為演兵的大校場,同時也是為了能一覽無餘的看見北方襲來之敵。
凡邊鎮北城高處必有鐘鼓樓,敵襲之時鐘鼓齊鳴響徹全城,起到報警禦敵之用,而北城門內衙署密布,城中中樞盡皆匯聚於此,成為全城的政治中心。
寧夏重鎮也大類於此而建立,在北城的這片區域里,匯聚了總兵府、巡撫衙門、屯衛倉、養濟院、察院、鐘鼓樓、城隍廟、按察分司、文廟、儒學、左右衛倉、官醫館、草料場等等軍政衙門,這裡是寧夏鎮的心臟地帶。
普通的民居社區是沒有可能落足於北城這片區域的,但慶王府卻是個例外,在儒學館和文廟西南方,一大片高大的宮殿屋宇拔地而建,高大的圍牆圍繞周圍,這裡便是慶王府所在。
大明朝的王府規格有定製,像慶王府這樣的親王級別的府邸,其王府的周長是三里三百零九步五分。
或者以另一種規定來形容,王府的範圍以東西闊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長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為限。
這種形容或許抽象,不妨以現代的計算方式來計算:親王府的佔地面積高達三十三萬平方米,那是一片佔地近五百畝的巨大建築群,或可稱為城中之城。
王府也設四門,南曰端禮,北曰廣智,東曰體仁,西曰遵義,府內核心建築是地基高達六尺九寸三組正殿,依次是承運殿、圜殿和存心殿。
所有宮殿都是窠拱攢頂,中畫蟠螭,飾以金邊,畫八吉祥花。
殿中的座位用紅漆金蟠螭,掛帳用紅銷金蟠螭,座後壁則用畫蟠螭彩雲。
寧夏鎮慶王府便是嚴格按照這樣的規制所建立的一座城中王府,雖然賢王慶靖王早已作古,隨著血脈的綿延,和當今皇室的血脈已漸疏遠,但慶王封爵未削減,還是同屬太祖一脈,同氣連枝共享皇家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