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鐘嗡鳴,奉天殿厚重的大門也在幾名內侍的奮力推動下吱呀呀打開,奉天殿中巨燭高燒,照的比凌晨的天光還要明亮,眾官員停止了嗡嗡議論和相互寒暄,紛紛整衣正冠按著班列排好緩步登上高高的台階魚貫入內。
幾十名紅盔紅甲的大漢將軍從兩側偏殿出來,威風凜凜的站立龍座周圍,緊接著在內廷幾名公公的引導之下,正德緩步而出登上龍座,群臣齊呼萬歲,撲簌簌一陣雜亂行禮之聲,起身時正德已經端坐龍座之上。
“有本上奏,無本退朝!”老掉牙的開場白從內侍口中響起。
戶部、吏部官員先後上前奏報了一些關於平息賊兵之亂后的賑濟重建之事,以及官員的任免之事,正德一一做了口頭的指示,無非是儘快賑濟重建,年節之時保證流民有屋子住有飯吃有衣穿等一套說辭。
處理這些瑣事,朝上忽然陷入沉寂之中,正德往堂下掃視,看到了宋楠站在第四排過道邊的身影,臉上起了笑意道:“宋楠,你上前來。
”宋楠忙躬身上前行禮,正德道:“宋楠,休息三日之後,身子精神可都有所恢復了?”宋楠道:“謝皇上體恤臣下,這幾日身子好多了。
”正德呵呵而笑:“那就好,朕說了,你休假歸來之日,便是朕給你論功行賞之時,今日早朝的重點便是此事,一干有功的將領可都進宮了?”宋楠道:“都在殿外候著呢。
”正德道:“宣他們覲見。
”不一會,許泰江彬為首,十幾名跟隨宋楠剿賊的將領疾步進殿,跪地高呼萬歲,磕頭行禮;正德微笑擺手道:“諸位免禮,你們都是有功之臣,今日朕要給你們封賞,站在一旁等候。
”眾將領趕忙起身,尋了位置站立。
正德回目來看了宋楠一眼,舉目望文武百官身上一掃,靜靜道:“諸位,這次剿賊,錦衣衛指揮使宋楠挺身而出,率大軍橫掃反賊,殲滅七萬賊兵,保我社稷安穩,可謂勞苦功高。
朕前幾日曾徵詢你們關於此次封賞宋楠的意見,但卻意見不一。
”正德頓了頓,環視了一眼面無表情的文武百官,繼續道:“朕在想,且不論宋楠危機時候勇於挑重擔分國憂,單從這次宋楠剿賊的表現來看,宋楠倒是個領兵的將才。
朕知道很多人會不服氣,朕也不想揭了你們的傷疤,你們中的有些人平日自詡勇武,牛皮吹得震天響,可一上戰場,還不是被賊兵打得落花流水?朕無意責怪什麼,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道理卻是很明顯的,勝者自然比敗者更有領軍之能,諸位說朕說的是也不是?”徐光祚臉色陰沉,皇上這話就好像在自己無能一般,當初首先挂帥剿賊的是自己,東路大敗而歸的是自己的兒子,皇上這番話可不就是沖著自己來的么。
“皇上聖明,不過也不可一概而論,兵之事複雜多變,也有不少偶然性。
就像徐延德山東之敗,那是對賊兵不了解之故,完全沒想到賊兵兇悍之極,以至於大敗;而宋大人接手之後,正是因有徐延德之敗在前,這才小心謹慎,或可說,宋大人之勝也有徐延德的一份功勞。
”說話的是內閣大學士焦芳,這番強詞奪理的娓娓道來,倒是真的說出了一些道理來。
有人捂嘴偷笑,有人嗤之以鼻,更有人出言附和,大敗如徐延德也能被說出有功來,不得不佩服焦芳的無恥和雄辯。
“真是笑話,徐延德剿賊之時,賊兵兵力不足兩萬,宋楠剿賊之時,賊兵數量已達六萬餘,正是徐延德之敗導致賊兵兵力大漲,氣焰更甚,焦大人倒是說出這麼一番言語來,幸虧這是在朝中,若是傳到天下百姓耳中,豈非笑掉天下人的大牙么?”楊廷和冷聲開口,譏諷之意溢於言表。
焦芳面無表情道:“楊大人,此言過分了,你的意思是說,賊兵發展壯大倒是因為徐小公爺之敗咯?那麼老夫請問,反賊起事之初只有數百,徐延德領命剿賊之時已達數萬,短短一個月翻了數十倍,這又是誰的責任?”楊廷和道:“那是兵部之責,霸州衛指揮使隱瞞輕敵業已查辦下獄,兵部尚書劉大夏也已引咎辭職,焦大人難道忘了?”焦芳又道:“那麼請問……”正德冷哼一聲道:“兩位,朕在同你們商量有功之臣的賞賜之事,可不是來聽你內閣爭論誰是誰非的,這些事你們還是留到內閣公房爭論吧;關於此次劉六劉七一干反賊造反的緣由,朕也很想聽聽內閣的結論,不過卻非今日所議之事。
”焦芳趕忙住口,拱手退下,徐光祚拋去感激的目光,從兵敗至今,總算聽到了有人替自己父子抱屈,當初剿賊之時確實是措手不及,誰能想到賊兵忽然間便聲勢浩大若此,如果早知道是這個結果,徐光祚死活也不會讓徐延德去擔任東路剿賊都督之職。
“朕覺得宋楠既有領軍之才,又有為大明社稷效命的勇氣和行為,故而朕覺得該授予宋楠提督團營之職,發揮其領軍之才是合適的安排……。
”眾人屏息凝神,心道:到了正題了,接下來就看團營侯爺們的反應了,今次的主角不是外廷不是內廷,而是這些平日里握著兵權享受尊榮的勛戚貴族。
不知為何,有不少朝臣心中忽然湧出一股快意來,期望看著這些大明朝最受皇家寵信的一幫傢伙們吃癟的樣子。
張懋眉頭緊鎖,聽皇上的意思居然還沒放棄讓宋楠進入團營取代某侯的想法,那麼說不得自己也要出來公然反對了,此刻自己身為團營總督若不竭力為手下的十一位侯爺們說話,那這些傢伙今後可就要真的離自己而去了。
不僅張懋如此想,團營的十一位侯爺也相互對了對眼神,這幾日大伙兒都已經達成了共識,一旦皇上無故讓宋楠替換他們中的一人,其餘人絕不袖手而觀,而是要不惜代價向皇上施壓。
今日有宋楠,明日便有他人,今日某位侯爺的下場,未必不是他日自己的下場。
第一卷 第四三九章 尖峰時刻(二)團營的侯爺們神情緊張,攥緊了拳頭,打算大幹一場,要皇上給出免職的理由,甚至不惜以集體辭職為要挾;內閣玩這一招雖然不靈,但勛戚們玩這一招是肯定靈的。
勛戚之家和皇室的聯繫千絲萬縷,京營兵權長期握在勛戚之手,那是大明曆朝皇上對勛戚集團的基本態度,身為大明朝的利益聯盟,二者之間水乳交融相互依存的關係是皇朝穩定的前提,一旦這種信任關係被無端的打破,便是貴為皇上,也難以收拾殘局的。
這一點正德也許不太明白,但後宮太后,各地的藩王,正德身邊近臣卻是一個個心如明鏡;就算想正德執意而為,也是絕無可能的。
“朕覺得宋楠是適合領軍的將才,但朕卻不能讓他進團營領兵,不是宋楠的才能不夠,而是因為朕的團營提督也個個是能征善戰之將,朕不能為了宋楠而傷了他們的心,雖然朕知道,有幾位侯爺年事已高,也有人建議朕加以調換,但朕不認為他們不勝任,年事高低不足為憑。
”侯爺們驚愕萬分,本卯足了勁頭要大鬧一場,忽然間雲開霧散,一切消弭於無形,幾位年事已高的侯爺老淚縱橫,竟然控制不住情緒身子抖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