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擺擺手對宋楠道:“繼續,然後又如何?”宋楠道:“皇上,既有假卷宗,則必有真卷宗,真假卷宗絕不可能同時出現在馬尚書的案頭,臣推斷當馬尚書手頭的卷宗被證明是假的之後,真卷宗必會現身,只有如此才能證明馬尚書的昏聵老邁之舉,於是在馬尚書的允許下,臣帶人去了吏部衙門尋找,果然在馬尚書的案頭髮現了這本真的卷宗。
”宋楠彎腰從木箱中抽出一本卷宗來,揚了揚,遞到崔秀面前道:“崔侍郎,這份是否是真的?”崔秀雖滿腹狐疑,但打開看了數眼點頭道:“沒錯,正是我經手的官員考選履歷,是我手下一名書吏所撰寫,本人核對呈給馬尚書的。
”宋楠道:“好,崔侍郎可記得這本卷宗是何時呈報上去的?”崔秀道:“正月十六。
”宋楠點頭笑道:“好記性,我這裡有馬尚書公房中書吏的來往公文登記賬目,皇上請看這份公文的接受日期,瞧瞧其中有何名堂。
”宋楠彎腰在那百寶箱般中的木箱中取出了那份公文來往記錄簿呈遞上去。
正德將那記錄簿攤在龍案上看了半天皺眉道:“確實寫著正月十八啊,怎麼了?”宋楠道:“皇上看看那個‘六’字是否有些奇怪呢。
”正德皺了眉頭看了半晌道:“確實有些奇怪,這六字看著怎麼這麼彆扭呢。
”宋楠道:“皇上不妨再請他人看看。
”正德掃了一眼下邊,指著一人道:“楊學士,你飽讀詩書,書法也頗有造詣,幫朕瞧瞧這‘六’字怪在何處?”身材修碩風度翩翩的楊廷和應聲出列,接過內侍遞過來的記錄簿濃眉嶺起掃視了數眼,便道:“皇上,這‘六’字似經過改動,上部高出其他字跡許多,似乎是從‘八’字添加上面的點橫之筆改成的。
”正德拍腿道:“果然,朕就覺得奇怪,你這麼一說倒是真的像是由‘八’改為‘六’的。
”宋楠微笑接過楊廷和手中的登記簿拱手道:“多謝楊大人。
”楊廷和回禮道:“舉手之勞。
”宋楠道:“皇上,有人刻意將這本真卷宗的遞呈日期往後改了三日,這便是欲蓋彌彰,正月十六正是假卷宗遞交給馬尚書之時,馬尚書公事勤勉,當日便做了圈點;這本真卷宗也改為十六日,這說明什麼呢?”正德眨巴著眼道:“呈報之人故意讓馬文升先看到假卷宗,之後再補上真卷宗,坐實馬尚書真假不分的責任,又或者是故意讓孫玄拿到假的證據,之後真卷宗補上后便可說是孫玄偽造的了。
”宋楠笑道:“皇上之聰慧,古今未有所及者。
”第一卷 第二三一章 朝堂對決(下)(預告:明后兩日都三更)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很多人心裡已經有些明白了,這就是一個圈套,誘人上當的圈套,目標自然是孫玄和馬文升之中的一個,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焦芳皺眉道:“皇上,怕是不能因為那來往記錄上的一個數字便做出定論,興許是記錄的書吏書寫之時的粗心。
”宋楠道:“焦大人,這件事很容易證實,叫來馬大人公房中的書吏一審便知。
”正德抬手道:“傳。
”不一會兒,馬文升尚書公房負責登記來往公文的書吏便被帶到殿上,那書吏瞪著記錄簿看了幾眼,跪下磕頭道:“小人沒有改動,小人從不在記錄簿上改動字跡,小人在吏部當差十幾年,來往賬簿清清爽爽乾淨如水,若非小人做事精細,字跡也算是清秀,又如何能入了馬尚書公房為書吏?”宋楠道:“你可想清楚了,這可是皇上面前,若敢作偽證,你全家老小將受牽連。
”那書吏磕頭如搗蒜道:“小人豈敢,小人生了幾個腦袋。
”書吏帶下之後,大殿上一片寂靜,眾人都在等著宋楠進一步給出答案來,劉瑾臉色陰沉,焦芳面色難看,而崔秀則惶恐不安。
“崔秀,這筆跡是你改的么?”正德問道。
崔秀趴在地上連連磕頭道:“不是臣,臣豈有這麼大的膽子,臣認為定是有人在陷害栽贓,請皇上明察。
”正德瞪眼道:“處處有人栽贓與你,你崔秀和多少人有仇?這考選履歷卷宗是你全權負責,呈上的日期被人改動你竟推說不知?”崔秀無言以對,劉瑾忙低聲道:“皇上,這會子不知道是誰搗的鬼,還是聽聽宋楠還查出了什麼,也不能斷定是崔秀做了手腳。
”正德點點頭道:“宋楠,繼續說,還有不少疑問朕等著你給朕解惑呢。
”宋楠拱手道:“遵命,卷宗之事的疑問該從呈遞經受之人查起,且假卷宗是何人所書也是一個謎團,臣在北鎮撫司給許良做口供的時候突然有了個驚人的發現,經過臣的秘密追查,結果簡直讓臣大呼意外。
”“哦?你都意外?快說來聽聽。
”正德扭了扭身子,屁股坐的有些發麻,但精神倒是很亢奮,隨著宋楠一步步的將案件理開,包裹了嚴嚴實實的真相即將呈現,就像大戲即將到了高潮部分,怎不讓人期待。
宋楠彎腰又開始在木箱中搗鼓,拿出了一張紙來,借著又將那假卷宗攤開在地上,拱手道:“臣請皇上指派幾名書法造詣深厚的大人陪同臣一起鑒賞這兩份筆跡,看看其中的不同之處。
”正德指指點點:“李東陽、楊廷和、焦芳、曾鑒你們不都是書法大家么,幫著宋楠去看看。
”被點到??點到名的幾位都是內閣大佬和文官中的書法名家,聞言紛紛出列,翰林院老編修王鐸也自高奮勇的上前參與鑒賞,王鐸可是公認的書法大家,對筆跡的研究也有一套,平日無機會展示一番,今日豈能錯過。
正德也離座下到階前,跟幾位老臣湊在那兩幅字邊湊熱鬧,眾人皺眉咂嘴看了起來,兩份字一份是許良的口供,一份是假冒的卷宗,字體截然不同,許良的字雖然不算名家,但也寫的頗有骨架,畢竟是十幾年寒窗苦讀之人,首要之務便是要寫的一筆好字。
焦芳搖著棗核腦袋道:“恕我愚魯,看不出什麼端倪來,宋大人莫不是消遣咱們吧。
”李東陽也捻著鬍子道:“臣也看不出來什麼異樣。
”正德更是兩眼一抹黑,什麼也看不出來,轉頭問宋楠道:“你想要咱們發現什麼?”宋楠剛要說話,便聽那王鐸忽然道:“果然,果然,有跡可循。
”正德忙問道:“王編修看出什麼來了?”王鐸拱手道:“老臣浸淫書法數十年,雖不敢和古今大家比肩,但也知道一人寫字有一人的習慣,人說字如其人便是這個道理,無論其如何故意掩飾,寫字之時的習慣總難免自然流露;皇上,諸位大人請看,這兩份字上共出現過十八個‘之’字,往往結構繁雜之字越是容易掩飾,筆畫少,結構簡單的字卻極難掩飾,雖極力的改變,但這十八個之字中起碼有十個可看出是同一人所寫。
”眾人忙順著王鐸的手移動,耳邊聽王鐸絮叨道:“諸位請看,這份口供上出現了五個‘之’字,這五個字基本相同,一望而知是同一人所寫,點重撇輕,最後這一筆厚重禿尾,我斷定這人是幼時臨摹顏體,故而學顏體之運筆。
”曾鑒道:“王大人,那又如何?”王鐸道:“你們再瞧瞧這卷宗上的字,共有十三個之字,但卻個個不同,這可奇了,這卷宗上的字該是一人所寫,為何同樣的字卻個個不同?顯然是故意為之;但這種不同流於表面,只是架構上的鬆散傾斜不一樣,起落筆的力度卻如出一轍,點重撇輕,厚重禿尾,形散而神不變,老夫打賭這還是顏體;再以其他數個相同之字的起落來佐證,老夫幾可斷定這兩份字是一人所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