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沉默了,他感覺到朱厚照話語中的一種憤怒,究竟是憤怒什麼,卻又一時體會不到。
朱厚照仰望天空,看著繁星點點的燦爛星河喃喃道:“也許你說的是對的,父皇的確是累了,這麼多年來,他每天應付著大小事務,文武百官,軍務民政,哪一樣不是費心費力,哪一樣不是耗費精神,父皇是撐不下去了。
”宋楠輕聲道:“皇上,當其位,謀其政,先皇所有的辛勞都是為了社稷江山,為了黎民萬眾,先皇應該也是快樂的。
”朱厚照嘆道:“我所知道的是,父皇和我一起夜遊的時候是最快樂的,父皇跟我說了好多話,還把我架在脖子上走路,我也很快樂;但一到了白天,我見到父皇的時候,從他的臉上看不出一絲一毫的快樂,就如同兩個人一般。
”宋楠道:“皇上,有所得必有所失,古人言月有陰晴圓缺,是有道理的,皇上不要讓自己沉浸在悲痛之中,要知道,您已經是皇上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要靠你來穩固,你別無選擇。
”朱厚照嘆了一聲道:“是啊,朕是皇上了,朕會不會走父皇的老路呢?朕會不會也和父皇一樣,每日擔心著大事小事,擔心著行為舉止,擔心著大臣們動不動便指手畫腳的說三道四呢?”宋楠想了想道:“皇上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微臣不敢揣度,微臣只能說,一切以大局為重,皇上新即位,須得寬慰群臣的心,讓眾人全心全意的擁戴皇上。
”朱厚照微笑道:“我會的,但我也許不會像父皇那樣過一輩子,這話我憋在心中想了千百遍,今日只跟你說了,因為我從沒當你是臣子,而將你視為好友。
”宋楠忙道:“皇上不要這麼說,微臣不敢當。
”朱厚照道:“沒什麼不敢當的,你希望我是孤家寡人么?我知道你從來不會拿大道理來壓我,你知識淵博,知道許多新奇的東西,對朕也是實心實意的好,替朕解了好幾次圍,朕覺得你很好,我只想請求你,私下裡跟我成為朋友,陪朕聊聊心裡話,好不好?”宋楠拱手道:“皇上錯愛,宋楠自然是願意的。
”朱厚照道:“朕已登基,你的太子侍讀的官職也算是交了差了,不過我還是要讓你在身邊,朕準備給你封個近侍的官兒,讓你能隨時入宮,和以前一樣,你想要什麼官兒呢?”宋楠忙道:“皇上,不可如此,微臣不想被人詆毀,臣的身份是錦衣衛,雖外坊旗校不能入宮,但只需加個封號便可出入宮城,無需多授官職,免得有人說三道四。
”朱厚照想了想道:“說的也是,朕明日和牟斌提一提,讓他給你個能入宮的身份,這樣咱們見面便容易啦,別忘了,萬歲山的草場已經平整好了,你還要陪我去打那什麼高爾夫球呢。
”宋楠笑道:“豈會忘了,天不早了,皇上早些安歇了吧,明日還要早朝呢。
”朱厚照嘆了口氣道:“是啊,還要早朝,還要處理政務,還要聽那些人啰里啰嗦的說話,真是煩人。
”宋楠笑道:“皇上若不嫌臣唐突,臣便告訴你一個打發這無聊時光的秘訣。
”朱厚照問道:“什麼秘訣?”宋楠笑道:“皇上若是覺得他們啰嗦,撐不下去的時候不妨數一數他們的鬍子,保管讓他們覺得你是認真的在傾聽;當然臣可不是要你不理國事,重大事務還是要認真聽取奏議的。
”朱厚照哈哈笑道:“好辦法,數鬍子數眉毛,心裡再想著拿鑷子一根根把它們拔下來是個什麼樣的情景,這可好玩了。
”宋楠嚇了一跳,朱厚照是有多恨這些朝臣,居然有這麼頑劣的想法。
“跟你說了話,朕心裡好受多了,咱們回吧,不然劉瑾張永他們可又要啰嗦了。
”宋楠道:“不能怪他們,可知道您身邊的人現在都是萬眾矚目,誰也不敢有差池,不知多少人在暗中盯著他們呢。
”朱厚照皺眉道:“不說了不說了,一說這些我又要煩惱了。
”宋楠微笑心想,煩惱的日子在後面呢,朱厚照剛剛登基,目前還沒上正軌,整個內廷外廷全部是新皇留下來的班子,先皇遺命又要三位內閣大臣好生輔佐,正德又年幼,也不知道將來內廷外廷的手伸的有多長,這些事想想都讓人煩心,朱厚照豈能不會明白這一點。
宋楠心裡明白,宮城中暫時的寧靜即將打破,劉瑾去請自己進宮的路上便已經透露了一些想法,目前是局勢最為混亂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個契機,這個契機到來之時,便是平靜結束之日,一場暴風驟雨即將襲來。
第一卷 第一七四章 下藥第一七四章新皇即位,對外廷內廷勛戚大臣們而言都是一件大事,危機與機會並存,在這個敏感時候,誰都會有一點忐忑,誰也都有一些期待。
改天換日之際,本就是個能趁渾水摸魚的時候,在此時,有人想極力保住位置,有人則想乘機上位。
對於勛戚貴族們而言,無論朱家何人登基,他們的壓力都不大,世襲勛爵的榮耀不會被剝奪,京營中的位置也雷打不動,所以包括英國公張懋和定國公徐光祚在內的勛戚貴族們穩如泰山,正如張懋和徐光祚在西山亭下棋事所計議的那般,唯一要做的便是穩坐釣魚台,坐山觀虎鬥。
對文臣們而言,先皇臨終時的遺詔將內閣三位大學士列為顧命大臣,那麼總體而言,外廷的局勢也不會差到哪兒去,有三大學士在前面頂著,後面的六部各衙門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差池;而且根據新皇最近的表現來看,對三位大學士看似也極為尊敬,三位大學士要求新皇參與的各項活動均參加,李東陽提出的幾項外廷的人事任命也得到通過,似乎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相對於外廷文官和勛貴們的坦然而言,內廷之中的氣氛沉悶而緊張,就如一罐裝滿火藥的木桶,誰都明白只要稍有不慎擦出一點火花,便將引來一次大爆炸。
隨侍東宮的劉瑾等人如今的身份已經大不相同,身為新皇身邊最為親密之人,這些人豈會甘心做一輩子皇上的近侍,而身為太監,唯一能謀取的官職便只能是內廷官職。
內務府二十四衙門以司禮監為首,司禮監自不必說,那是內務府的最高衙門,司禮監掌印太監有著等同於內閣首輔的披紅之權,甚至可以直接干預朝政,而其餘如東緝事廠、御馬監等內監衙門無不是實力機構,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毫無疑問,這些要害部門絕對是爭奪的首要目標。
明眼人都看得出,一場內廷權利爭奪的大戲即將開演。
有心人暗地裡做了比較,對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岳,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范亨,御馬監首領太監徐智等人而言,他們的優勢在於根深蒂固,權高位重,輕易不可能被拉下馬來;反倒是挑戰他們位置的劉瑾等人似乎處於絕對的劣勢,無錢無人,無兵無卒,並全部處在王岳范亨等人的耳目之下。
然而,聰明人自然不會這麼簡單的以固有實力做比較,因為劉瑾張永等人握著最後一張王牌,那便是新皇朱厚照。
無論如何,內廷的權力來自皇上,皇上傾向哪一邊,哪一邊的勝算便直接拔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便是劉瑾等人的底氣,很明顯,正德是傾向與劉瑾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