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妙好妖 - 第314節

石不語心頭一喜,不動聲色道:“你說!” 那小娃娃雙錘柱地,微微喘了口氣,奶聲奶氣道:“比試便比試,你卻不許用妖術,只能憑著兵刃!” 他年紀雖小,卻不蠢笨,之前見識過石不語的那道妖力,自然記在心頭,此時便乘機說明。
石不語倒也猜他會如此要求,當下笑道:“不用便不用!不過,我的兵刃卻是妖丹所化,你看……” 可憐那小娃娃,終究見識淺薄,自思除了那些風火妖術,別的倒沒什麼,當即點頭答應,伸出小指來:“拉勾!輸了不許耍賴!” 石不語哈哈大笑,也伸出手指與他勾了一勾,滿不在乎道:“既如此,便讓你先動手好了!” 話音未落,兩柄銀錘已唰的一聲砸了下來,險些便讓他送命當場…… “喵喵的!你倒真不客氣!” 草原卷 第243章 跟著爹爹走 兩人交手數個回合,諸女越看越是吃驚。
那小娃娃因了賭注的緣故,分外賣力,將兩柄銀錘使得呼嘯帶風,石不語力量原本便遠不及他,只能仗著靈活的身手不住閃避,似乎連抽出兵刃的空暇也沒有…… 又斗得幾個回合,那小娃娃大喝一聲,雙錘重重砸下,登時將一塊青石擊得粉碎,石屑飛揚中,石不語卻乘機躍開了十餘丈,張口吐出妖丹,一化為五,雙手一握,登時將其中兩顆變為弓箭,隨即挽弓搭箭,射了出去。
眾人齊齊驚呼,倒有大半是為了那小娃娃擔心,卻見他不慌不忙,雙錘一併,將那箭矢砸落在腳邊,哈哈笑道:“有趣!有趣!你便這等武藝么?” 石不語微微一笑,更不答言,順手抄過身旁的妖丹,化為三箭,連珠射出。
那小娃娃早已見識過,哪裡懼他,雙錘輕擺,片刻之間,便將箭矢盡數砸落在地,見得石不語再無手段,咧嘴一笑,擺動雙錘,便要撲上前去! 只是身形方才動得一動,忽的腳下一絆,登時一個踉蹌,跌倒在地,轉頭望去,見那幾根箭矢不知何時已化為長鞭,將自己雙腿鎖住…… 正欲掙脫,石不語哪裡會給他機會,輕喝一聲“回”四條長鞭頓時齊齊飛回他的手中,隨即繞過樹枝,輕輕一拉,小娃娃登時頭朝下,晃晃悠悠的被懸挂於半空之中,雙錘也跌落在地…… “妙極!妙極!” 見得計謀得逞,石不語笑著走近幾步,捏著那張小臉,頗為得意道:“如何?還不叫叫爹爹來聽聽?” 那小娃娃小臉憋得通紅,心頭怒極,見他伸過手來,張嘴便是一口,若非石不語收得及時,只怕頓時便要成了傷殘人士。
“你耍詐!騙人!” 從那漏風小嘴中噴出的話,雖然氣勢洶洶,卻有些蒼白無力。
一貫厚臉皮的男子聽在耳中,自然絲毫不覺慚愧,依舊嘻嘻笑道:“哪裡耍詐了,這皮鞭,難道不是我的兵刃?難道不是我的妖丹所化么?” 小娃娃聞言一怔,頓了頓,卻又怒道:“你偷偷將我絆倒,不是英雄好漢!” “我本來便不是啊!” 石不語笑得頗為暢快,小心翼翼的伸手,再度去捏他的小臉,“若是日後戰場廝殺,你被人絆倒在地,也去怪他暗算不成?” 這一次,那小兒聞言,卻是答不出來,只能氣呼呼的鼓著腮幫子,從鼻孔中噴出白氣來。
石不語心知他已服了幾分,當下伸手一彈,妖力一托,將他放下樹來,刻意斜著眼睛道:“倒是某些人,輸了卻不認帳,著實不是英雄好漢!” 那小娃娃聽得這話,只氣得七竅生煙,雙手捏得嘎吱做響,過了半晌,終於頹然鬆手,拜伏在地,極是不甘的磕頭道:“爹爹在上,請受元慶一拜!” 石不語見狀,知他已服了五六分,其餘的卻要待日後慢慢相處調理,當下急忙伸手去抱他起來。
只是還未彎下腰去,便聽得身旁一陣香風卷過,諸女竟已爭先恐後的涌了上來,搶著將那娃娃抱在懷中。
倒把那位男子擠得踉蹌後退,滿面迷茫…… 諸女之中,莫愁卻是對可愛的事物卻缺乏抵抗力的,初見這虎頭虎腦、唇紅齒白的小兒時,便已按捺不住心中的衝動。
此時見得干戈平息,當即沖在最前,二話不說,抱起那位小元慶,在臉上重重的“啪嗒”了一聲。
還未來得及誇讚幾句,早被珈漣一把奪過,不住的用玉頰去摩挲那張小臉,心肝寶貝的亂叫一通。
漪靈力氣甚小,落在外圍,不由得急了,取過身邊的點心便往他懷中塞去,卻哪裡搶得過南蘭,後者化為貂形,直接便往他懷中鑽去。
一時之間,鶯歌燕語,這妖寨門口的空地,登時變成了展現母愛的場所…… 石不語與虎面看得面面相覷,做聲不得,過得半晌,忽的齊齊搖頭,嘆息道:“女人,果然是難以理解的生物……” 一通忙亂之後,諸女輪番抱著那位心肝寶貝,擁護著回到寨中,當下便吩咐替小公子準備洗澡水、點心、新衣,足足折騰了數個時辰。
這中間,眾人問起他的姓名來歷,小娃娃也不遮掩,一面將點心大口大口的望嘴中塞去,一面含糊不清的講述起來。
原來,這小娃娃喚做裴元慶,乃是濟安府人氏,其母夜夢赤星入懷,懷胎十五月,才生得他出來。
卻也作怪,小元慶自出生之日起,便是一身鐵打的筋骨,又兼天生神力,三歲時,就能倒拖牛尾而行,著實驚人。
他父親在世時,也是大隋的一員總兵,見得兒子如此不凡,自然也教授他些武藝手段,又替他費心打造了一對三百斤重的銀錘。
怎料過了一年,他父親卻因了瘟疫橫行,與他母親齊齊染病身亡,只留了他一人孤苦伶仃的在這世上,其時,小元慶卻才四歲,便是再怎麼早熟、再怎麼神力驚人,卻也終究不過是一小孩子。
好在他父親擔任總兵時,對下極好,幾位軍士感念他父親的恩德,將他收留在家,也沒什麼別的,不過吃口飯,餓不死他罷了。
這一養,便是一年,此時,元慶卻已到了五歲,終日於街上嬉鬧、打抱不平,下手又不知輕重,未免惹了許多禍患出來,連累家長賠了多少禮數。
此時,卻又逢軍隊調撥,那幾位軍士本也只為了報報小恩,如今見得如此麻煩,乾脆便自行開拔,將元慶獨自一人丟在這濟安府,不過,終算有點良心,將他父親遺留下的幾錠金子與那對大鎚,給他留了下來。
只是,五歲的娃娃,哪裡懂得什麼生存之道,無非依著本能,餓了便上店中奪食,冷了便上鋪中搶衣,也不知曉什麼是錢,仗著一身神力,拿了便走。
當地百姓不堪其擾,便派了位伶牙俐齒的去遊說他,先誇讚他將來是條好漢,又言道好漢需得參軍征戰,因此將他哄騙出了濟安府。
可憐那元慶被蒙在鼓中,興沖沖的前去別府參軍,卻哪裡有人肯收。
後來,路途之中,聽得人言道楚軍將要進攻濱海,便不斷問人打聽南下,打算借這機會完成心愿。
一路行去,不知吃了多少苦頭,卻也漸漸了解少許人情事故,至少知道金子可以拿來買飯買酒吃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