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妙好妖 - 第301節

竇世充哈哈一笑,拱手道:“小王的法子卻是粗淺的很。
只是小王以為,既然推翻暴楚,靠的是兵戈槍馬,不若我等便在此切磋一番。
若是哪路諸侯或其部將,能夠憑藉槍馬功夫睥睨群雄,便推舉他為盟主,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下方登時一片議論,起了小小的喧嘩。
不過,石不語仔細望去,卻見那些討論得火熱的,大多是些小諸侯,如吳可玄、張衍等人,卻皆是面色微變,露出了愕然的神情,顯然料不到竇世充會突然改變預先的方案。
過得片刻,不待竇世充發問,一位面色黝黑的精瘦漢子,已起身拱手道:“小王以為,竇世充所言甚是。
” 這一位,石不語卻是認得的。
那日李道宗奉旨進剿濱海,卻被徐世績陰了一道,暗中命令王伯當前去信陽挑唆民變,在李道宗的尾巴上燒了一把大火。
後來,李道宗自刎於北固關前,將士降了大半,信陽空虛,被亂民的首領張遠圖趁勢奪下,自號為信陽王。
而這位信陽王,卻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時不時便來濱海走上一遭,兩家關係甚好,大有結盟之勢,石不語也曾見過數次。
因此,他此時方才站起身來,便被石不語認出。
且不說石不語這邊所想,那位張遠圖起身表示贊同之後,不消片刻,便又有七八路諸侯紛紛附議。
這些諸侯,大多地小兵寡,成不了大氣候,其本意,也只是希望能夠攀附住吳可玄、張衍之流,分得一杯羹,因此,事先聞得公推投票,他們便早與幾路大諸侯定下了協議。
然而,此時情勢突然逆轉,他們略一思索,便覺得,若是按照竇世充所言,似乎自己等人博得一博,所獲的利益,卻是更大。
這中間的道理,其實說來也是簡單。
要知道,如是公推票選,他們既無威望,也無勢力,鐵定沒了機會;但若是比試切磋,以槍馬工夫來定盟主之位,卻未必沒有一博之力。
事實上,許多諸侯本身便是江湖、行伍出身,向來對自己的槍馬手段頗有自信,哪會懼怕什麼比試?退一步說,即便自身不擅,手下卻也總有幾員驍將,便讓他們替代上陣,也是行得通的。
如此一來,若是運氣好,往日的小諸侯,便能如魚躍龍門一般,從此與五魁平起平坐;若是運氣不好,也不過是繼續做他們的附庸,也沒什麼損失。
因此,在與謀士商議片刻后,這些諸侯,自然紛紛舉手,贊同竇世充的提議了。
而他們這一附議,實際上,已佔了各路諸侯的大半,吳可玄、張衍等人雖然猶有些不情不願,卻也無力回天,只能勉強允諾。
此事,便如此定了下來。
竇世充也不多言,當即約了各諸侯的代表,尋了個僻靜之處,去商議比試的規則。
過了半個時辰,他又重新上得台來,宣講了諸如“點到為止”、“下馬即輸”之類的道義。
石不語卻也不耐煩去聽,這些東西,他前世的小說中早已司空見慣的,倒是竇世充所定的比試方法,頗有幾分意思,是他只曾聽聞卻未見過的。
按所言,這比試並非捉對廝殺,倒有些類似於淘汰賽。
一人守擂,餘人挑戰,勝者留、敗者走,能夠堅持到最後的那位,便是最終的勝出者。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合理的規定,例如各路諸侯只能派出三人,三人皆敗,便再無挑戰權力;再者,考慮到體力問題,勝者每贏一場,可休息兩刻鐘,每贏三場,可休息半個時辰。
諸如此類,還有許多條條框框,石不語聽得頭大如斗,好不耐煩,心中暗道:“何必這麼麻煩,直接將世界盃的賽制搬來,豈不是又輕鬆又方便么?” 會盟卷 第233章 狂化症與明心符 這日天色已晚,各路諸侯便先後散去,各自回府歇息。
石不語忙碌一日,用過晚膳,便欲歸房歇息,卻又被鍥而不捨的青蘭小姐逮個正著,只得在諸女或笑或嗔或醋意十足的目光中,臨時充當了陪聊的角色…… 正是無奈之際,嘉音、翰墨幾人攜手上門拜訪,石不語登時大喜,雀躍而出,幾乎便要在這幾位救世主的面上,重重親上一口致謝了。
不過,事實上,真正要道謝的,卻是這幾位小宗的宗主。
據他們所說,今日與李淵商談之後,音、文、心、念四宗,已與西原、北洛定下了盟約,四宗不分彼此,協力支持,日後若有收益,自然也平均分配。
要知道,李淵雖未揭竿起義,但其反心早已暴露無遺,只待時機成熟,便要雷霆出擊。
這位西原之主,實際上也隱隱控制著北洛,控著兩府之地,百萬人口,麾下甲士將近十五萬,天下諸侯,又有幾家能夠單獨抵擋,其前程形勢,卻是被極其看法的…… 因此,得了這便宜的四宗,於歡喜之餘,也不由得憶起石不語的引見之恩,特意上門拜見。
石不語自然連稱不敢,只道自己並無什麼功勞。
事實上,李淵能得這四宗相助,卻也是件大大的好事,或許,還要勝過那些大宗許多。
如術、陣、符幾宗,雖然實力渾厚,卻也因為大門大派的緣故,往往從骨子裡瞧不起各路諸侯,這一點,只要看看莫鍾翁對待吳可玄的態度便可得知。
因此,雖說是平等結盟,但實際上,這些大宗只怕少不了會頤使氣指一番,日久積累下來,彼此存了隔閡,只怕不容易消除。
偏偏李淵,卻又是位外柔內剛的豪傑,若是遇上術、陣這等宗門,只怕沒幾年下來,便要火併一場,鬧個兩敗俱傷了。
倒是音、術、心、念這幾宗,本就勢力微薄,又有求於李淵,雙方相處起來,雖不敢說誰在上誰在下,但至少關係要平等許多,也可謂是互利互惠。
再者,這幾個宗門雖然算是小宗,卻都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還是有幾分底子的,若能攜手抱做一團,其實力雖仍不及術、陣、符三宗,卻也相差不遠,不容小窺了。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究竟事態如何,在這亂世之中,也是難說得很,搞得不好,四宗自己先起了矛盾,也未可知。
因此,石不語也不敢斷言將來如何,只在寒暄之中,隱隱透露出一榮共榮、一損共損的暗示。
嘉音等人自然也是心領神會,言談片刻,又流露出欲與御獸宗結盟之事。
石不語見得如此,心知李淵並未泄露濱海與西原的關係,當下也不揭破,只推說此事要先問過凝寒,含糊幾句,敷衍了過去。
倒不是他瞧不起這些小宗,只是御獸宗剛剛回歸法宗,卻不適宜搞這些拉幫結派的舉動。
須知,不結盟固然沒有朋友,但不結盟,卻也不會樹立敵人。
在石不語看來,既然凝寒與自己都是沒有什麼野心的人,那麼,只要維持著與各宗的一分情誼,也就夠了。
又談得片刻,嘉音等人便起身告辭離去。
石不語卻是流年不利,犯了驛馬星,正欲歸房歇息,卻又被匆匆奔來的程行列拉至後院,商議明日的比武之事。
原來,群耗這日商議片刻,已定下了兩個人選,一位是秦穆,一位是羅瓊。
這兩人,乃是三十九盟友中被公認武藝最為出眾的,其當選自然毫無異議。
只是,說到這第三位人選時,卻出了點小小的爭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