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醫衛(修改版) - 第440節

此時承運庫外面早已聚集了若干大大小小的官員,挨挨擠擠都是五顏六色的官服,頭戴的烏紗帽黑壓壓一片。
秦林老遠就聽見人吵吵嚷嚷:“咱們不要活了吧,本來俸祿都低,還要折俸,難道非逼得咱們賣兒女?” “是啊,做這窮京官,真正活不下去了!” 不過在一群人當中,也有個戴獬豸冠的官兒假惺惺地道:“咱們做官為的是一展胸中抱負,上答君恩、下不負黎民,現今朝廷開支艱難,咱們領折俸,也算是和朝廷共患難一場……”第三卷 【京華煙雲】 第三五五章 收購折俸 我靠,這不是人民公僕、朝廷孤忠嗎?秦林嚇了一大跳,抬眼望去,只見說話的人尖嘴猴腮,一雙賊溜溜的三角眼,偏要做出副赤膽忠心的樣兒,實在帶著三分可笑。
果然那些領折俸的官員都氣憤難平,全都叫嚷起來:“丘御史,你胡說八道不費氣力,咱們養兒育女卻要的是錢糧,都像你這麼假撇清,何必辛辛苦苦考出來做官?” “咱們還要靠俸祿銀子養活家小,丘橓你要裝孤臣孽子,何必在咱們面前假撇清!” 秦林聽到這裡,就知道說話的人叫做丘橓,乃是都察院的一位監察御史。
都察院的御史,巡城御史分巡南北兩京,巡按御史按臨各省,唯獨監察御史長期在京坐班,因為是都察院屬官,又被稱為都老爺。
所謂瘋狗御史就是指的這幫人,整天窮極無聊,朝廷又許他風聞言事,動輒上本章參劾朝廷大員,往往是些捕風捉影的字句,不過也對朝廷官員起到了監督制衡的作用。
從洪武爺爺朱元璋開始,明朝官員的俸祿就十分微薄,都老爺們不是執事官,收不到什麼冰敬炭敬,一個個窮得吃光當凈,甚至有人靠出賣彈劾奏章貼補家用。
譬如某位富商或者官員與當朝某位朝官有私怨,就可以花五十、一百兩銀子買都老爺的彈劾奏章,胡說八道的彈劾那朝官一通,反正這奏章從皇帝到閣臣都不會看的,最終命運就是廢紙簍,發上去總能叫人噁心一番嘛。
秦林素知監察御史生活清貧,但這位丘御史竟然心甘情願的領受折俸而毫無怨言,這就非常稀奇了。
丘橓一語惹了眾怒,被官員們擠了出來,站在人群旁邊用手帕擦拭著汗水。
秦林走上前去,笑眯眯地拱拱手:“丘御史請了,下官乃錦衣衛指揮僉事秦林,請問這折俸一事眾官群情洶洶,何以閣下獨不以為然?” 丘橓不認識秦林,突然被問起就怔了一下,想了想,擺出副赤心報國的嘴臉,正言厲色地道:“秦長官,您是新到京師的官兒吧?!折俸一事,早就在士林、官場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眾皆以此為非,唯獨下官秉承公心,欲與朝廷共進退,莫說只是部分薪俸用貢物折抵,就算是全部不發,下官也願意替朝廷盡忠效命,絕無怨言。
” 靠,這人腦子燒糊塗了?秦林有種吃了蒼蠅的噁心感覺,本想問問丘御史折俸的相關問題,沒想到丫說的話簡直是包龍圖再世,合著做官不要分文俸祿,他也心甘情願。
事有反常即為妖,秦林也辦過幾起貪污腐敗的案件,那些貪官污吏,誰不是說的比唱得好聽?做官總要養家糊口吧,像丘橓這樣分毫不求俸祿的,只怕他在別的方面,攫取的更多哩。
陸遠志、牛大力兩個,卻是把丘橓佩服得五體投地,覺得這位監察御史上可追包拯包龍圖,下可比海瑞海剛峰,實乃國朝難得的清廉官員。
秦林心中不以為然,面上卻裝出敬佩的神情:“丘御史竟有這般忠君報國的心腸,如今也算難得之極了,下官實在是佩服之至只是下官乃初到京師,還不知道這折俸究竟怎麼搞,還請丘御史指點迷津。
” 錦衣衛和都察院八竿子打不著,但丘橓得到秦林的讚揚,仍然十分高興,就指手畫腳的與他解說。
萬曆皇帝少年登基,張居正推行新政,各方都希望呈現出中興氣象,顯示聖天子在位四夷來朝的朝貢貿易,也就隨著月港開海而日益繁盛。
朝貢,在中華文明中至少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周天子那時候。
儒家周禮定“五服”把天下諸侯按照親疏關係和地理位置的遠近,分作五服,分別有不同的進貢標準並給予回賜,回賜一般多於貢品,比如楚國的貢品就是一堆野草:苞茅,用於過濾酒水,不值幾個大錢,而周天子的回賜則往往是絲帛、銅器、弓箭、兵車一類的好東西,價值遠高於貢品。
總的來說,“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中原王朝要是四夷來朝的名義,皇帝對來朝貢的邦國是“來者不拒”的;四夷、諸侯們則貪圖豐厚的回賜,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既然朝貢有利可圖,就免不了有人在這上面打起了壞主意,隨便弄點茅草稈,去找周天子換個大銅鼎,真是一本萬利。
不過周天子時,天下諸侯無論遠近,就是極遠的楚、吳、越一類當時的蠻荒之地,其祖上也多是武王伐紂的功臣或者周天子的親戚,大家的爺爺爸爸是在一條戰壕里扛過槍打過仗的,都是互相知根知底的紅色子弟,別人想來混進來分一杯羹,很難。
到了漢武帝時候,開拓西域小國,那些蠻夷們和大漢皇帝們不熟啊,距離太遠,到長安來,有的要穿越沙漠,有的還要翻越蔥嶺,國家又多,一個小城幾百幾千號人就算一國,什麼大宛、莎車、於謓……光千奇百怪的名字就叫人頭疼的了,管外交的大鴻臚他老人家弄得一個頭三個大,也只好拎勿清了,只好來者不拒。
後世日本奉為國之重寶的“漢委奴國王”金印,就是漢朝光武帝送給他們的。
那陣子倭人還處於彌生時代,跟原始人相差不多,不可能有什麼好東西,估計進貢了幾碟生魚片,就得到一顆金印,真是有得賺。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毫無疑問的重蹈前車之鑒,但要說朝貢最熱鬧的時候,還屬永樂朝。
明成祖朱棣是推翻侄兒建文帝,靠武力奪取的皇位,畢竟心裡頭有點不踏實,就以北擊蒙古、南下西洋,叫萬國來朝以顯示政權的正當性。
東南西北四方就有狡猾狡猾的傢伙看出了門道,拿鍋煙灰把臉蛋擦黑,再隨便胡謅幾句嘰里咕嚕的“夷語”隨便帶點鄉下土特產,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跑來找朱棣朝貢了。
好夷人來朝貢說明我“聖天子在位”我大明皇帝當然要“來者不拒”大大的賞明成祖朱棣的氣魄很大,叫鄭和下西洋去吩咐土邦小國都來朝覲,幾隻土雞土鴨,換來了金子銀子綾羅綢緞,得逞的傢伙在京師胡吃海塞,完了洗去臉上的鍋煙灰,拿著皇帝的回賜,笑嘻嘻地回家去了。
正牌的高麗、琉球、呂宋、暹羅等小國更是不消說,因為朝廷的回賜往往是貢品價值的數倍,所以他們派遣的使團規模越來越大、貢品名義價值越來越高,比如烏斯藏(西藏)諸多活佛土司法王的貢使,每年竟達數千人之多,攜帶大批貢物,以至於不堪重負的明朝,不得不限制進貢的次數,限定貢品的總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