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醫衛(修改版) - 第358節

李火旺老婆都替他著急,趕緊把他推了一下:“長官問話呢,你倒是吭聲啊!” “願意願意,小的願為恩公效力!”反應過來的李火旺磕頭如搗蒜,嘴巴都笑得合不攏來,從軍匠變成錦衣校尉,那是從苦瓜瓤子跳進了蜜罐子呀。
除了李火旺,秦林又請馬德寶替他挑了幾個熟手軍匠,馬參將已是戴罪之身,還巴望著秦林、徐辛夷替他在魏國公面前美言幾句,自是無有不肯,反正浙兵使用鳥槍為主,營中熟手軍匠極多,他再調幾個給秦林也無關大局。
秦林挑了四個平日就替李火旺打下手的熟手軍匠,許諾調他們到錦衣衛給個力士前程,這些人頓時喜出望外,一個個跪著千恩萬謝。
馬德寶被逗得笑起來:“好傢夥,秦長官那裡前程遠大自不消說,可看你們幾位的樣子,從本將營中出去,簡直像逃出狼窩似的。
” 知道是將官開玩笑,軍匠們摸著腦袋咧著嘴,滿臉幸福的笑。
秦林見了心中慨嘆,怪不得大明有最新銳的火器技術、最先進的新式軍隊,數十年後與建奴作戰時卻常常發生槍炮炸膛、火藥不燃、盔甲銹爛等等弊病,生生把戰鬥力拖下去老大一截,這軍匠的地位如此之低、生活如此之差,目前天下太平倒也罷了,將來變亂漸起,他們豈能盡心竭力替朝廷打造精良的武器盔甲? 那時候造出來的鳥槍,不炸膛才怪了呢! 果然如張居正所說,萬曆初年的大明朝倭寇平定、俺答封貢,西南地區困擾上百年的僰人之亂也一舉蕩平,一時間四夷賓服八方拱手,看起來是個太平盛世,但內里的憂患也實在不少,潛伏的暗疾日益頑固。
若能大刀闊斧的予以糾正,尚能再開華夏盛世,假如因為目前的光景還過得去就拖延姑息,那麼等到數十年後的徹底糜爛之日,就是諸葛再世、周公復生,只怕也難以力挽狂瀾了…… 改革,確實勢在必行。
“所以張居正才會如此操切,行事不擇手段吧!”秦林摸著下巴苦笑了一下,儘管不同意張居正的種種具體做法,卻也對他急於推行新政的心態感同身受。
幸好,留給張居正的日子不多,但我還有很長的時間,幾十年,能做不少事情…… “咱們走!”秦林大笑著抓住徐辛夷的胳膊,拉著她就朝演武場邊拴馬的地方走去。
徐辛夷不解的眨了眨眼睛,“去哪兒?” “你家!”秦林乾脆利落地回答。
徐大小姐忽然心底暗喜,直如喝了蜜糖一般甜絲絲的,蜜色的臉蛋也有些發紅:“你幹什麼呀,拉拉扯扯的……” 孰料不解風情的秦長官回頭嘿嘿一笑:“請令尊保舉在下!” 徐辛夷圓圓的杏核眼立馬就眯了起來,狠狠地咬著小虎牙,不知怎的她突然就想一口把這傢伙咬死咬死咬死,呀呀個呸! …… 浙兵大營火藥庫爆炸一案塵埃落定,查得白蓮教欲獲取鳥槍製造技術,殺死無辜路人頂替軍匠李火旺,引爆火藥庫釀成此案。
黃把總、刁師弟押入天牢待罪,被他們弄到火藥庫炸死的替身是長江對岸江浦縣的一名漁夫,到南京賣魚,因去摳金幣而遭了無妄之災,真是倒霉透頂,秦林便發了文書、派人押了屍首還到江浦縣。
魏國公徐邦瑞毫不推諉,立刻替秦林上了保舉奏章,以國公之尊替從五品的副千戶開復原官,簡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秦林本人不覺著什麼,倒是他手底下的眾位弟兄歡欣鼓舞,陸胖子這些倒也罷了,游拐子更是逢人便說,吹噓他眼光何等的好,跟的這位長官如何了得。
南京到北京文牘一來一去,中間還有各衙門走程序,就算一切順利,兵部發下開復原官的部照也得個把月之後了,秦林倒也不著急。
青黛的女醫館那邊,已對十名揚州瘦馬做了基本的醫療訓練,各項事務也置備得差不多了,不日就將開業。
秦林則忙著做因火藥庫爆炸案而中斷的事情:試製適合錦衣衛使用的新式火槍。
他在鉛筆工場旁邊又盤下一座院落,把鐵匠爐子、鐵砧、牛皮風箱等物都搬進去,李火旺為首的五名工匠也住了進來,等到一切收拾妥當,秦林便和畢懋康一塊兒到來。
青磚牆、舊灰瓦,牆面留著雨水斑駁的痕迹,台階被人踩得有些塌了……誰能想到這麼個不起眼的院落,將會是後來名震天下的金陵兵工廠的前身?第二卷 【江南煙雨】 第二八四章 槍火 院子西首一溜兒工坊,火爐、風箱、鐵砧、水槽擺得齊齊整整,李火旺為首的五名工匠垂手而立,靠牆掛著幾桿以前做的精品鳥槍,從庚字所抽調過來擔任守衛的十名錦衣校尉,也在小旗率領下列隊相迎。
“要有槍,要有炮,老子全都自己造……”秦林哼著歌兒檢閱著部下,一時間心頭大爽。
雖然不會高深武功,可他是神槍手啊,射程之內基本上彈無虛發,只要有了趁手的槍,就算段海萍、魏天涯那樣的強敵,也絕對逃不過一槍爆頭的下場。
你有神功,我有科學,哼哼哈嘿! 畢懋康這幾天見識了秦林的本事,早已死心塌地跟著他,見狀便賠笑道:“長官何以如此高興?晚生所見,錦衣校尉以綉春刀為武器,前後兩百年未變,使火器的卻是極少,神機銃、鳥槍、佛郎機、將軍筒等物,主要是京師神機營和戚大帥編練浙兵新軍在使用。
” 秦林大笑著拍了拍畢懋康的後背,“老畢,你既精研火器,豈不知若干年後此物必大行於世,戰陣決勝時刀槍弓箭只做輔助,主要得靠火槍大炮了!甚至有一天,槍炮等物將完全取代過去的十八般兵器呢。
” “原來長官銳意革新,進取之心竟不亞於戚帥!”畢懋康深深一揖到地,神色驚喜交集。
火藥,是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到宋朝便製造了震天雷、突火槍等火器,在襄陽保衛戰、釣魚城保衛戰中屢挫蒙古精兵,以所謂“弱”宋力抗歐亞之蒙古帝國,前後竟堅持四十餘年,火器實在居功不小。
其後蒙古人學了中原製造槍炮的技術,西征歐洲之時十分得力,波斯木剌夷建在崇山峻岭之間的“鷹巢”,俄羅斯和東歐那些堅固的城堡,被漢人工匠用火炮一座接一座的敲破。
到了朱元璋北伐大都、朱棣北出朔漠的時代,“神機銃居前,馬隊后列,先以銃摧其鋒,后以馬隊沖陣”的作戰方式,成為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從江南的南京一直打到漠北的哈拉和林,所向無敵,於是龐大的蒙元帝國轟然傾頹。
不過隨著戰爭平息,國內安定,明儒“重道而輕器”,因循守舊的思想又逐漸泛起,火器的發展在明中期存在一段相當長時間的停滯,直到抗倭戰爭的需要,以戚繼光為首的將領才又掀起了研製新式火器、編練新式軍隊的高潮。
明代江南中下層文人普遍有投入顯貴府邸做幕賓,從而在科場、官場獲取先機的傳統,比如徐文長替胡宗憲出謀劃策。
畢懋康也是這麼想的,他除了讀書作文準備科舉,同時也精研火器,有意藉此做個晉身之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