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醫衛(修改版) - 第1472節

在書房裡教子的相府千金,看到外面的忙忙碌碌就微微一笑,自言自語道:“戰局不利,秦兄這督師或能做滿五月之期;如今大獲全勝,平滅倭寇似在旦夕之間,倒不一定能全始全終呢。
” 秦澤睜著又黑又圓的眼睛,奶聲奶氣地問:“娘親,這是什麼道理?” 張紫萱收回目光,笑著揉了揉兒子的頭頂,“這個嘛,待娘親給你細細分說……” 相府千金在朝堂政爭上真叫個料事如神,幾乎就在同一時間,琉璃廠佘家衚衕吏部郎中顧憲成的府邸,秦林的政敵們正在進行著一場密謀。
余懋學、王用汲、江東之、羊可立、李植等舊黨清流盡數在座,不知為什麼,唯獨缺了舊黨魁首耿定向的兩個得意門生,劉體道和周吾正。
趙應元嘆口氣,憂心忡忡:“不料奸佞竟這般僥倖,那平秀吉忒也無能,被他輕取王京漢城,勝負之勢已定,難道真叫秦賊五月平朝,又立興國滅國之功?且戚繼光、李如松、麻貴、鄧子龍、劉綎,天下強軍盡握其手,便是陛下有意相制,也投鼠忌器啊!” 這些舊黨清流,不為明軍打敗日寇而高興,反而因為秦林勢大難制,一陣唉聲嘆氣。
顧憲成大笑三聲,忽然長身而起:“諸君諸君,為何做新亭對泣?要除奸佞、逐新黨,只在吾輩反掌之間!” 眾人面面相覷,心說顧憲成莫不是得了失心瘋,現在秦林羽翼已豐,又將立不世之功,哪能輕易扳倒? “自陛下逐江陵奸黨以來,吾輩眾正盈朝,中外言路大開,本應一振綱紀,為何其後竟而屢屢受挫,以致秦賊扶搖直上,新黨奸臣充斥朝綱?”顧憲成厲聲質問,目光閃爍不定。
還不是為了爭國本!舊黨清流們心知肚明,他們和皇帝的全副心思,乃至整個朝廷的運轉,都圍繞著爭國本這件頭等大事,乃至部閣任免和禦敵國門的軍國重事,都要放在爭國本之後。
忽然之間,就有人想到了什麼,驚訝地看著顧憲成:“叔時的意思是?” 顧憲成重重地點了點頭。
一時嘩然,眾人驚訝者有之,錯愕者有之,憤憤不平者亦有之,真箇這樣做,就再也不是為著道義名分、四維綱常,純粹是為權位為利益展開黨爭了…… 顧憲成坦然自若。
秦林數年來以爭國本牽扯舊黨清流的全副精力,將萬曆皇帝、鄭貴妃、張鯨張誠、舊黨清流和江陵黨老臣盡數牽扯其中,旁人或許難以識破,顧憲成卻漸漸看出來,不破此局,舊黨清流萬難翻身。
最終余懋學、王用汲對視一眼,同時用力咬了咬牙齒,黨爭一起,哪有那麼多道義原則可講?你死我活而已!第九卷 【魚龍變化】 第一一三五章 平壤大會戰 紫禁城,御書房。
即便是自詡深諳帝王心術的萬曆皇帝朱翊鈞,於這般朝局反覆之際,也無論如何都坐不住御座,站起來慢慢踱著步子,臉色陰晴不定。
余懋學、王用汲、趙應元三位大臣肅立御書案前,他們有足夠的耐心等著陛下做出決斷,因為這個建議是萬曆無法拒絕的。
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誠手持拂塵站在萬曆身側,心頭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即便明知結局無法避免,仍存著那麼點萬一的希望。
良久,萬曆努力平復著心情,盡量讓口氣顯得威嚴而鎮定:“真如諸位先生所言,朝鮮平倭大局已定?” 王用汲娓娓而談:“臣等實不敢欺君,如今朝鮮王京漢城已入我手,屢斬其有名大將,聞得日寇第八軍全軍覆沒,其餘六軍後路斷絕,覆滅只在旦夕之間,陛下只消選任賢能,必能克定戰局。
” 萬曆嘴角牽扯著笑笑,“如此說來,秦林倒是戰功卓著,朕若此刻換帥,寧不為天下所譏,謂朕鳥盡弓藏耶?” 余懋學余大嘴巴忿忿作色,慨然道:“陛下何出此言?朝廷出動五大名將、百戰雄師,又是以正討逆、代天征誅,托賴皇天后土庇佑、列祖列宗威靈,陛下天心獨運,眾位臣工帷幄籌謀,前線將士用命,方能成就朝鮮之大捷,與秦林何干?秦林在遼陽沉迷女色,所行荒淫無恥,居然在僥倖獲勝之後覥顏以露布告捷,真是貪天之功為己有,無恥之尤!” 王用汲和趙應元也表示,獲勝之後應該先感謝國家感謝領導,怎麼能急吼吼地用露布誇功呢?僅這一條,便看出秦林不講政治,目中無人,個人英雄主義。
“秦林雖然驕橫不法、目無朝廷、畢竟老於軍伍,用兵還是有幾分本事的……”萬曆沉吟著,最終下定了決心:“那麼,誰可以取而代之?” 三位大臣齊聲道:“山東參政、遼海道楊鎬,有經天緯地之奇才!” 看到這一幕的張誠,心中填滿兔死狐悲之感,儘管他是個太監,所作所為甚至稱得上奸佞,此時仍不免胸口發悶,感覺有什麼堵在了嗓子眼:秦侯爺啊秦侯爺,你在朝鮮殺伐征戰,督帥六軍平倭禦寇,可知道在京師,陛下如何疑忌,這些箇舊黨清流又是如何處心積慮的對付你,要把你這個大功臣拉下馬來! …… 平壤城北,殺聲動地。
日寇島津義弘第四軍、小早川隆景第六軍,從東面梯次展開,福島正則第五軍,自西面包抄而來,對戚繼光所部形成鉗形攻勢,困守城中多日的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也率軍衝殺而出。
其中小早川隆景率第六軍從東面向西北快速突進,試圖插入薊鎮新軍的斜後方,將大明虎帥戚繼光及其麾下精兵,合圍於平壤城下! 炮火雷飛,箭如雨下,兩軍拚死廝殺。
前來助戰的萬餘朝鮮軍,見日寇突然以優勢兵力發起鉗形攻勢,見了幾陣就呆若木雞,完全喪失了戰鬥意志,被戚繼光把他們調到了後方。
一萬五千薊鎮新軍,幾乎是獨力迎戰十一萬日軍,七倍以上的敵人! 牡丹峰乙密台上,戚繼光指揮若定,不愧為當世無敵的統帥,如此困境他仍然從容不迫,調度麾下各將率軍力戰。
戰場上,薊鎮新軍一排排長矛手青松般挺立,藤牌手彪悍勇捷,火槍手用迅雷槍射出瓢潑也似的彈雨。
騎兵或梭巡陣后,或掩護側翼,偶爾覷出日寇薄弱之處,便立刻發起反擊,日軍也調動精銳旗本武士想與他們對抗,可惜猴子騎驢似的日軍騎兵,一個照面就被漢家鐵騎砍落下馬。
中號佛郎機和虎蹲炮、滅虜炮隨步兵行動,每炮轟出,落點便是一大片血肉飛濺;千斤佛郎機和更大的紅夷大炮,被戚繼光不惜花費極多人力拖到了牡丹峰上,由他本人親自指揮集中使用,哪裡的明軍出現危急,便居高臨下予以火力支援。
日軍每前進一步,都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尤其是被火炮轟擊的,肚破腸流,腦漿迸裂,死狀慘不忍睹。
慘烈的戰況,令乙密台上觀戰的朝鮮官員全都目瞪口呆,甚至全身瑟瑟發抖,以袖掩面不敢再看。
中華兒郎也犧牲極多,面對優勢敵軍的瘋狂進攻,傷亡不可避免地開始增加,不過薊鎮新軍乃是戚繼光嘔心瀝血編練而成,乃是這個時代最接近近代帝國軍隊的隊伍,他們戰鬥意志堅定,士氣高昂,能夠承受相當高的傷亡比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