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翔宇話音未落,船身忽然一震顛簸,外邊的船夫不由驚叫道:“糟了糟了,船被亂流捲住了……” 晉王臉色一沉,蹙眉道:“穩住船身,小心操舵,等亂流過去后再說!” 侯翔宇搖頭道:“殿下此言差矣,亂流之中不可抱任何僥倖,唯有辨明流向,隨波逐流,方可超脫局外,保全自身。
” 此話既是指湖中亂流,更暗喻這天下大局,晉王宛如當頭棒喝,點頭稱是:“師尊所言甚是,弟子受教了!” 侯翔宇冷眉橫豎,眯眼輕瞥,一雙銳目直盯湖水深處,說道:“左轉舵十丈,再又轉舵五丈,隨後不要與亂流對抗,放任之便可!” 船夫聞言照辦,在完成左右轉舵后,小舟便隨著暗流而動,顛簸漂浮間船隻竟從亂流中掙脫,船夫見狀不禁大讚侯翔宇是活神仙。
晉王嘆道:“師尊真是奇人,弟子萬般佩服!” 侯翔宇笑道:“殿下過獎了,這只是微臣學得一些辨氣觀相的皮毛,稱不上奇人二字!” 晉王笑道:“師尊過謙了,在弟子看來,師尊不僅是奇人,還是奇才,得師尊之助弟子何愁大業不成!” 侯翔宇搖頭道:“奇才二字微臣愧不敢當,而且真正的奇才便在這湖中,殿下若能請他相助才是真正的大業必成!” 晉王神色沉肅地道:“師尊所言可是那位元鼎真人?” “然也!正是元鼎真人,微臣今日拉殿下進入鏡光湖便是邀請元鼎真人出山!” 侯翔宇指著不遠處的一座湖心小島道,“元鼎真人不喜外人打擾,故而將鏡光湖作為精修之地,殿下若要請他出山,需得花費一番心機。
” 說罷便在晉王耳邊低語幾句,晉王嗯了一聲點頭稱是。
小舟靠岸,晉王師徒帶著數名心腹踏上湖心小島,只覺得一片清凈安詳,鳥語花香,綠樹成蔭,實乃修身養性之地。
小島中央恰好是一間草廬,草廬外圍種有不少鮮花綠草,又有奇石怪岩,錯落排序,縱橫無章,但卻似乎暗藏奇正之象。
侯翔宇蹙眉道:“殿下,前方花草似有陣法,想必元鼎真人便在草廬之中。
”晉王朝著草廬鞠了個躬,行禮道:“在下皇甫銘,曾聞得元鼎真人大名,今日特來拜訪,還望真人不吝一見!” 屋內傳來一個淡淡的聲音:“道藏齊花中,法在亂石內!” 晉王微微一愣,卻聽侯翔宇低聲道:“殿下,元鼎真人是要請你過去詳談。
”晉王拂袖淡笑,輕輕走出第一步,誰料方一入陣,四周花草變化無端,岩石迷亂無解,竟叫人難從分辨。
侯翔宇蹙眉道:“殿下,真人以陣法為引,欲試殿下之心境,唯有抱元守一,天塌不驚,方可走出亂局怪陣。
” 晉王聞言,靜心斂神,吐納呼吸,暗中調動大羅金闕之內力,平靜心緒,任由亂局如何變化,自己卻是穩立不動,冷眼旁觀。
倏然,陣局再添五分變數,晉王只覺得花非花,草非草,石非石,父母兄弟、大臣家將紛紛湧現眼前,千姿百態,壓得他氣難喘。
就在晉王幾欲吐血之際,卻聞侯翔宇在外高喊道:“殿下,隨波逐流,不可硬抗陣法。
” 晉王深吸一口冷氣,放鬆身子,任由各種幻象加身,皆是隨之而動,彷彿怒海之上的浮木,浪雖大卻是不沉不沒。
怒濤過後,晉王覺得四周一切平靜,彷彿已經是被衝到岸上,待他睜眼一看,只見一名灰袍道人端坐跟前,劍眉入鬢,鼻樑高挺,目如星光,額頭廣闊,一副道骨仙風之出塵氣質。
晉王心念一動,拱手道:“小王見過元鼎真人。
” 元鼎真人目光深邃地望著晉王,淡淡地說道:“懂得隨波逐流,心境倒也不差,可惜破陣之法並非出自你手,請回吧!” 晉王道:“人無完人,小王自知能耐有限,才不恥下問,還望真人指點迷津。
” 元鼎真人搖頭輕笑道:“殿下貴為皇親,竟也對貧道這一野人如此禮遇,如此大禮真叫貧道惶恐不安,恐怕難當重任,有負殿下!” 不輕不重的一句話便有著幾分拒絕之意,晉王暗生無奈。
侯翔宇呵呵笑道:“真人身懷絕技埋藏荒島,這份心境真叫在下嘆服。
” 元鼎真人道:“無欲無求,無爭無斗,自然而行,方為道之真諦。
” 侯翔宇道:“自然之道當真無爭乎?” 元鼎真人眯著眼睛看著侯翔宇,反問道:“那閣下認為自然之道又是如何?”侯翔宇道:“無爭亦有斗,爭鬥方可誕生強者,此亦是自然之道!” 元鼎真人反笑道:“爭鬥誕強者,但卻不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 侯翔宇道:“所以這個時候才需要無爭,無爭之道無外乎休養生息,壯大其身,以便日後繼續再爭!” 元鼎真人笑道:“閣下之言語倒也別出心裁!” 侯翔宇笑道:“並非在下標新立異,而是從真人身上取得提示。
” 元鼎真人雙眼一亮,嗯了一聲道:“貧道如何提示先生了?” 侯翔宇負手在後道:“真人隱居猶如屈膝,但殊不知膝蓋彎得越低,只是為了跳得越高,真人法術武功高強,不遜仙宗教主,卻甘心隱居,這固中深意值得推敲。
” 元鼎真人似乎饒有興趣地說道:“先生所言之深意是何道理乎?” 侯翔宇道:“真人深習太極之法,借力打力用得極為高明,借著昊天教為衝鋒陷陣,掃清障礙,而自己則在此隱居,將事情撇得一乾二淨。
” 元鼎真人垂目道:“先生請繼續,貧道還想繼續聽下去。
” 侯翔宇哈哈道:“真人動心哩,昊天教雖已勢單力薄,但卻不會甘心替真人賣力,滄釋天更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搞不好還會反噬真人一口哩。
” 元鼎真人點頭道:“先生說話倒也直白,不知先生又如何替晉王說服貧道出山呢?” 侯翔宇道:“天下蒼生皆因利來,皆因利往。
真人慾取道主之位,晉王殿下對真人頗有助力,而殿下也需真人之能相助,雙發合作互利,何樂而不為呢!” 元鼎真人道:“既然合作,那便該選擇最好的盟友,齊王文武雙全,再加上有平煞軍功,豈不是更好的選擇?” 說話間雙目直視晉王,便是要讓他來回答,若他答不出或者答案不滿意,那一切免提。
晉王擺了擺袖袍,說道:“齊王雖然風光八面,但實際卻是鋒芒太露,已經引起朝中諸多大臣的關注和針對,無形間齊王早已處在一張羅網之中,行事難以稱心,道長若真選擇齊王,那今後做事也定當受到諸多阻礙。
” 元鼎真人微微點頭,又問道:“既然如此,貧道還有其餘選擇,比如殿下的胞兄宋王如何?這位王子文采非凡,更是科考之之處,吏部之總管。
” 晉王嘆道:“我這王兄雖是不俗,然而卻因為文采與吏部的關係,已經跟儒門扯上了關係,道長若是與之謀生,恐怕要屈尊他人之下。
” 元鼎真人哈哈笑道:“好張伶牙俐齒,那貧道在晉王麾下某事難道不用屈尊他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