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魂俠影修改版 - 第568節

蘊含佛家熾烈梵音的聲波將這些狂徒震得口吐白沫,昏迷倒地。
界明制服這些瘋狂的饑民后,將驚恐的少女扶起,蹙眉問道:“女施主莫怕,小僧已經制服這些狂徒。
” 少女抹了抹眼淚,朝界明磕頭答謝:“多謝大師救命之恩。
” 界明問道:“這裡究竟發生何事?” 少女臉色一陣慘白,斷斷續續地將這些天所發生的事情說出。
隨著越來越多的饑民餓死,苟延殘喘的人越發驚恐,隨著驚恐的積累人的負面情緒瞬間爆發,變得極為瘋狂,其中有部分饑民為了活命便將死人的屍體切碎,吞食人肉,這些吞食人肉的饑民似乎已經吃上癮,再加上有人肉滋潤,他們漸漸恢復了力氣,開始欺壓其他饑民。
然而阿纓的父親在昨日餓死,所以屍體就被這伙饑民相中。
界明嘆道:“朝廷不是剛剛下令開倉放糧嗎,你們為何不到附近州郡領糧餉?” 少女含淚道:“剛剛打完仗,所有的糧倉都是空的,哪還有多餘的糧食給我們。
我們去了好幾個州郡,都沒領到糧食。
” 界明蹙眉道:“凌飛郡乃是江南三十六郡之一,距離此地也較近,莫非連那裡也沒有糧食了嗎?” 阿纓搖頭道:“沒有,我爹爹曾帶著我們姐弟到過那兒,那裡也是遍地災民,根本沒有一粒糧食。
很多人由於飢餓都染上了重病,只能眼睜睜地等死。
” 界明無奈長嘆,如此人間慘劇,佛亦動容,禪心絞痛莫名。
界明思量片刻,思忖道:“紅塵劫難,小僧今日便竭盡所能,能救多少就是多少吧。
” 他走到一個病得奄奄一息的難民跟前,替他把了把脈,將其體內情況了解個大概后,用手摁在難民背後,緩緩渡過真氣。
正所謂經脈一通,百病皆消,這個說法雖有些誇張,但在界明以純正的佛門真氣疏通經脈后,那個難民臉色頓時好轉了不少,也多了幾分精神。
“活佛啊!” 那個難民欣喜若狂,立即朝界明跪拜磕頭,其他難民也紛紛效仿。
界明亦是來者不拒,不惜耗費真元替難民驅除病痛,用了三天三夜,界明總算緩解了這百餘個饑民的病痛,眾人對他是心悅誠服,感激涕零。
看著饑民那死裡逃生后的喜悅,界明雖是及其疲憊,但心中卻是一片安寧,心忖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損耗這區區真元又算得了什麼。
” “大師,求你大發慈悲收下我弟弟吧。
” 那名叫阿纓的少女抱著界明的大腿哭求道,“奴家也不求弟弟能夠傳宗接代,只要能活下去就行了。
” 界明看了看少女身邊的孩童,其年紀不過四歲,餓得骨瘦如柴,然而肚子卻是腫脹,這顯然是長久飢餓所造成的現象。
界明無語,望著這對可憐的姐弟,其禪心亦是一片刺痛,吐了口濁氣,朝婦人點頭道:“女施主,快快請起,小僧定好好照顧小公子。
” 少女凄然一笑:“大師慈悲,奴家感激不盡,如今奴已是家破人亡,賤弟那還稱得上公子,只求苟延殘喘。
” 她雖面黃肌瘦,但眉宇間卻又幾分秀麗姿色,再加上談吐不凡,顯然是大戶人家出身。
界明道:“佛曰,眾生皆平等。
” 少女拉著孩童磕頭道:“阿祥,快快謝過大師。
” 那叫做阿祥的孩童跟著姐姐一同向界明磕頭。
其餘難民見狀也拉著自己的孩子過來求助,也希望界明可以收容這些孩子。
界明慈悲為懷,於是便點頭答應了,隨後他又用所學的建築術替難民搭建了簡單的容身之所,又教難民找尋可食用的野菜瓜果,漸漸的赤水河下游開始恢復了幾分生機。
生機煥發,也吸引附近的難民前來投靠,界明是來者不拒,一心一意地安頓難民,不辭勞苦地為難民採藥治病。
先前界明救助的難民只有百來人,但後來增添到了一千多人,饒他佛元精湛,亦是應接不暇,但難民對他卻是感激萬分,稱他為活佛。
難民增多,界明漸漸感到難以支撐,於是便想到向鄰近的佛宗求助。
一念及此,界明便朝最近的佛寺白馬寺求助。
到了寺廟門前,界明敲了敲門,大門緩緩打開了一條縫隙,一名僧人探出腦袋問道:“何人拜山?” 界明雙手合十道:“小僧法號界明,來自雷鋒禪寺,特來拜會貴寺主持。
” 雷鋒禪寺乃天下佛寺總壇,僧人一聽哪敢怠慢,立即回去稟告,不消片刻,寺門大開,一隊僧人紛紛走出恭迎貴賓。
“阿彌陀佛,雷鋒高僧駕臨,小寺不勝惶恐。
” 一名中年僧人朝界明行禮道,“貧僧定印,乃白馬寺主持,特來恭迎佛駕。
”界明回禮道:“定印大師客氣了,小僧修為粗淺,難當聖僧二字。
” 定印笑道:“界明大師過謙了,只是不知大師親臨敝寺有何見教?” 界明將難民的事情說出,定印微微一愣,嘆道:“天災人禍,萬民受災,敝寺也曾接濟災民,無奈杯水車薪,難以萬全。
” 界明聽出對方推脫之意,只好無奈嘆道:“既然貴寺也是艱苦,小僧便不再打擾了。
” 定印急忙拉住界明,說道:“佛友暫且留步,出家人慈悲為懷,敝寺雖然不能救助所有難民,但也能救助部分,還請佛友待貧僧到難民的居所走一趟,貧僧儘力收容一些難民。
” 界明喜出望外,連聲道謝。
界明帶著定印來到難民居所,說道:“主持,這兒便是難民的居處。
” 定印朝四周望了望,笑道:“此地所搭建的木棚雖是簡陋,卻十分結實,想必是出自佛友的妙手吧。
” 界明笑了笑道:“主持過獎了。
” “大師,大師!” 一名小孩童笑呵呵地撲到界明懷中,正是那個叫做阿祥的孩子。
孩童臉上掛著天真自然的笑容道:“大師,你回來了,快給我講故事。
” 界明笑眯眯地道:“阿祥,你想聽什麼故事?” 阿祥歪了歪腦袋,說道:“就說葡萄樹那個故事吧。
” 定印臉色一沉,哼道:“小孩子胡說八道,什麼葡萄樹,分明就是菩提樹!”阿祥嚇得打了個哆嗦,怯生生地縮在界明懷中。
界明道:“童言無忌,還望主持莫要責怪。
” 定印立即變了張臉,笑道:“佛友莫怪,是貧僧執著了。
” 界明蹙眉道:“赤水河下游的災民幾乎都在這裡啦,不知主持如何安置他們?” 定印嘆道:“這裡的災民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敝寺實在難以容納如此多的災民。
” 界明問道:“不知貴寺可容納多少災民?” 定印默念了片刻,嘆道:“最多一百。
” 界明咬了咬牙,嘆道:“一百總好過沒有,小僧先在此多謝主持善舉,剩下的災民小僧再另尋他法。
” 就在這時一個清脆的女聲傳來:“阿祥,快回來,別打擾大師做正事。
” 說話是一個年約雙十的少女,正是阿祥的姐姐阿纓,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她的臉色漸漸紅潤起來,已經恢復了昔日的幾分光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