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輝道:“多謝鴻鈞掌教及時帶來天尊法印,救我妃子和孩兒脫線,亦要多謝接引准提兩位教主,救盤龍聖脈於危難中。
” 鴻鈞道:“先前天外星域得袁長老相助,貧道才得以脫線,帝君此話客氣啦。
” 雙佛也說道:“若非鸞太妃相助,吾等也帶不回十方智慧鏡,更沒法重取回渡劫佛元。
” 孔孟也說道:“靈隱衣也是這次取回荒神筆的關鍵,一切都是承了帝君的情。
” 龍輝道:“此番得鯤鵬聖者助,朕取得更多關於心魔的情報。
” 三教聞言亦露出喜色,准提說道:“想不到千萬年前的鯤鵬聖者竟再度出現,真是天助我也!” 接引說道:“荒海一戰,鯤鵬聖者出手解圍后,卻向小僧詢問帝君下落,語氣極為迫切,不知這是為何?” 龍輝淡然一笑,說道:“不瞞諸位,鯤鵬乃他的表字,他其實姓龍名鷲,乃朕之孩兒!” 楚婉冰花容微微一變,暗忖道:“這小賊幹嘛要說穿鯤鵬的身世,他準備怎麼自圓其說?” 魏雪芯亦是玉靨含愁,忖道:“糟糕,若是被他們瞧出端倪,大哥和娘親的事勢必也會暴露!” 鯤鵬的身世涉及洛清妍和龍輝之間的私密,眼前這幾人雖說與自家情誼深厚,但卻是秉承世間倫常禮法,尤其是儒門,作為制定人間禮法的主要教門對此更是看重,一旦被他們知道事情真相,難保盟約不會出現裂痕,即便是打贏了魔尊,但玄朝和三教之間恐怕會埋下決裂的種子,畢竟在他們看來綱常倫理乃一國之本,為君者私德不可有虧。
冰雪雙姝芳心悠悠,暗自忐忑,而三教亦是驚詫莫名。
孔丘奇道:“鯤鵬聖者在太荒後期出現,帝君前世亦是太荒第一神人玄天真龍,莫非鯤鵬聖者是前世之子?” 龍輝握住楚婉冰的柔荑,笑道:“說對了一半,當初為扭轉兵力上的差距,朕與妖后攜手破解封神法印,但破封后卻被捲入過去乾坤,回到太荒時期,鯤鵬便是當時生下的,後來在回歸過程中發生變故,使得鯤鵬留在了太荒。
” 三教教主朝楚婉冰看來,笑道:“原來如此,古籍記載鯤鵬乃龍鳳後裔,原來是兩位所出,難怪有此龍鳳之姿。
” 楚婉冰暗自好笑,這小賊牽著自己手說了這番話,竟然這幾個衛道士誤以為鯤鵬是自己的孩子,但想了想那小子前不久剛喊了自己做娘,這樣算來也是自己的兒子。
小鳳凰不禁暗自好笑:“當初破印過程極為隱秘,除了咱們家的人外,誰也不知道是何人破解封印……這小賊倒也奸詐,這一番話下來就輕巧揭過此事,不過此妖后非彼妖后!” 孔丘問道:“那陛下有何方法對付心魔?” 龍輝說道:“人心各種負面情緒,憤怒、妒忌、憎恨……進而使心魔滋生。
既然是心中執念而生,那麼心魔的存在便是一種虛妄。
” 楚婉冰說道:“每次魔尊動手時,釋放出來的心魔都不能長久在外獨立行動,而是需要某種合適的媒介。
根據得來的情報分析,厲帝心魔需藉助萬嬰魂體獨立,滄釋天心魔便借火魔獸之身重生。
” 孟軻道:“厲帝功體屬陰,邪神功體偏陽,這兩種確實是最好的媒介。
” 鴻鈞道:“帝君是有克制心魔的辦法了?” 龍輝道:“有善必有惡,有正必有邪,既然善惡正邪相依相存,為何能有心魔卻不能有正氣呢?” 三教教主聞言亦是恍然大悟。
龍輝繼續說道:“吾兒曾將太荒時期三教對付心魔的辦法轉告,當時對付修者心魔有上中下三策,下策便是將心魔拍出體外,后因魔界修成養魔心法,曾使得修者心魔為其所用,於是三教便再另尋他法。
久而久之,也對應魔界的心魔大法衍生出了另外兩種方法。
中策便是要修者穩固自身靈台,在心中邪魔滋生的同時也孕育出一尊正神,來誅滅心魔,但神魔皆由自身善惡之念而生,本就相差不遠,在腦海中激戰,稍有不慎便會自損根基,甚至一命嗚呼。
上策則是集合教眾的信仰之力,化為自身信念,增強正神之力以誅心魔!” 鴻鈞道:“當初貧道曾翻出一本殘卷,但只是記載了下策而已,想不到就因為這失傳的修行法門使得天下幾乎萬劫不復。
” 孟軻道:“凡是有利必有弊,因為封神法印的存在,使得修者功力難攀巔峰,練不成一些高深的功法,久而久之就將這些功法拋棄,造成道統的斷層。
” 准提問道:“這剩下兩側似乎只是針對未曾離體的心魔,但魔界此刻早已養成心魔……又該如何應對?” 龍輝繼續說道:“既然知道了原理,便有解決的途徑。
以吾觀之,魔尊將人心養成魔,化為虛實之態,那咱們為何不將人心之正氣封為神呢?” 三教教主神色皆是一變,異口同聲問道:“封神?” 龍輝道:“沒錯,三教立足神州千萬年,其教義亦是導人向善,久而久之,芸芸眾生心中早已有了神,這心中之神,代表著眾生心中的正義、公正、強大等等,就如同那滅心魔的上策般,咱們將這股眾生願力、信仰之力集合起來,冊封神位,化作神祗,便可與心魔抗衡。
” 三教統率神州多年,教徒遍布天下,尤其是佛道兩教,信徒常向神佛燒香禱告,久而久之,善之信念越聚越多,信仰之力已遍布神州各地。
三教教主皆是聰慧之人,龍輝甫一提點,他們便心有感悟,但具體如何實施卻仍一頭霧水。
龍輝說道:“先以三教聖器為引,再邀諸大能施展神通,譜寫一卷封神天書,封諸神,承天道,正公義,靖魔禍!” 三教教主互視,交換一個眼神,由孔丘說道:“既然如此,吾等便應帝尊所邀!” 鴻鈞道:“天書便稱封神榜如何?” 眾人點頭贊同,沉思良久后,三教已有腹案。
准提道:“十方智慧鏡可聚因果,亦可收納眾生之信仰願力。
” 孟軻道:“荒神筆內藏浩然正氣,以此書寫,可蘊生至剛至正之神。
” 鴻鈞道:“書寫完畢后,再以天尊法印拓印,以正天書之名!” 然而剩下的問題便是天書材質從何而來,三教教主同時望向龍輝。
龍輝胸有成竹,取出一個玉盒,裡邊裝著十張絲絹,說道:“此乃九霄真卷,我已將其中文字清除,便將這十張真卷作為封神榜的材質!” 上邊的功法口訣雖已消失,但卷上仍是靈氣逼人,絲毫不遜三教聖器。
鴻鈞說道:“封神滅魔,事關重大,需好生推敲一番細節。
” 龍輝道:“此事正要跟諸位好友商榷,不知諸位有何提議?” 孔丘道:“著封神天書,需焚香清心,禱告上天,收攏萬民信仰善念,以虛化神。
” 鴻鈞道:“一念合天道,需鑄高台,以聖器承天道氣運。
” 龍輝道:“善,朕立即安排。
” 龍輝調來盤龍令,召集大神通之高手,搬山挪岳,採集三光精華,收納四海玄濤,奪取天工變化,在虎踞嶺和渾谷河中間處修建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