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全集 - 第961節

“霸王不是人,我快跑啊!”“我不要黃金了,我不想喪命”“我不要萬戶侯了,我不想送死”雖然往日霸王的神威,已經根深蒂固地植根於很多人的心中,但此時身臨其境的人們才發現對於項羽楚霸王的威勢,他們此時才算是真正的認識到,僅憑一人竟是熄滅了數十萬大軍的雄心壯志。
衝破數十萬人的包圍,騎著烏騅馬突出重圍,一時竟無人敢追趕,因為他們都知道誰先追上去誰先死,打仗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而已!有哪個人是願意死的呢?項羽逃到烏江,身邊只剩下幾個親兵了。
一個身上帶有大小傷口竟達上百處的親兵勸說道:大王,江東雖小,但土地肥沃,江東父老鄉親數十萬,也足夠大王你東山再起的。
我等為大王抵擋一會,爭取渡江的時間,希望大王能速速渡過江,他日捲土重來為我等報仇,殺了劉邦這個卑鄙小人!項羽笑道:上天既然要滅亡我,我為什麼還要渡江呢?想我項羽當初帶領八千江東子弟渡過烏江向西挺進,現在竟無一人生還,我已經無顏再見江東父老!項羽回頭,只見四面全是劉邦的漢軍,此時項羽周圍雖然全是漢軍,但沒有一個人敢上前,畏畏縮縮,你推我讓,他們都被霸王嚇破膽了,即使現在的項羽渾身是傷,但仍然不敢讓人小視,因為剛剛僅僅霸王一人就殺了兩千名士兵,他們敢追上來已經不錯了,現在霸王身上的那股殺氣,以及那股霸氣更是壓得周圍的人喘不過氣來。
項羽突然仰天大笑: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說完隨即用虞姬自殺那把青虹劍划向了脖子。
“噗哧!”脖子上微微一痛,項羽短暫而輝煌壯烈的一生,終於結束了,留給後人無數的嗟嘆。
曾經力扛千斤之鼎的楚霸王,曾經於萬人敵軍中輕取敵軍將領首級如取囊中物般簡單的楚霸王,刺激睥睨天下、橫掃六合的楚霸王,是何等的意氣風發!讓多少英雄豪傑為之而折腰!他卻因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自刎烏江!只是在死亡來臨的那刻,項羽感到一陣天旋地轉,他感到對這個世界的深深的眷戀,他還有他想念的人,他要把自己的功力留給虞姬即將為他生出來的兒子,於是他不甘心就這麼死去,求生欲大盛的楚霸王只感到他的靈魂像是被某種東西拉扯牽引一般,竟慢慢凝結成一個金燦燦的珠子,如果有修道之士看見此種情況,想必會大吃一驚,因為這就是許多修道之人花費幾百年的時間也未必能達到的金丹大道。
而楚霸王在自刎的那一刻竟然能將靈魂化虛為實,達到了金丹大道這個境界。
如果楚霸王在自刎之前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就算他自刎也不是那麼容易死了,可惜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就是在死之後對虞姬以及為虞姬肚子里的孩子的眷戀才會凝聚成金丹,但這一顆金丹本來是向著霸王的兒子的方向飛去的融入虞姬的肚子里的,但不料此時一陣天雷劃過,在霸王自刎的地方竟是出現了條空間裂縫,緊接著把霸王的金丹吸了進去,天意如此,奈何!奈何!霸王想要讓兒子出人頭地,卻沒想到臨死掙扎凝聚成的金丹竟會遇到空間裂縫,於是這一顆凝聚了楚霸王一生的力量和記憶的金丹就漂流在茫茫宇宙當中……作為一代霸王項羽對其愛妻虞姬保護有加,不可能孰視無睹地將愛妻帶在身邊參與危險的戰爭。
而在《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王在垓下夜聞四面楚歌聲,尤為驚詫,難道漢軍己經取得了楚地?於是項王飲酒悲歌:“力能拔山兮,英雄蓋世無雙,時運不齊,騅馬不往前闖,虞姬奈何安排。
”在與劉邦決戰前,項羽早將虞姬秘密安排在蚌埠的霸王城。
項王又從垓下突圍打至陰陵,包括項羽在內全部兵馬只有二十八騎,而且此地是只進難出的沼澤地,除非虞姬會飛,從垓下200餘里飛到陰陵看老公打仗。
項羽自刎烏江的消息傳至虞姬,虞姬茶飯不思,生出了項羽的後代后,便殉情殉國。
後人為了紀念他們,將虞姬葬於東城。
現在,安徽靈壁縣東城8公里處二龍鄉還有建於漢朝時的“虞姬墓”兩旁石碑刻有楹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
碑額刻:巾幗千秋。
劉邦曾下昭重金捉取項王首級,漢朝建立后,項氏百姓帶領一部分人隱秘的送走項羽的後代,如今居住在寧波一個叫項家村的地方。
為了躲避誅滅九族,他們將項王在東城遺物秘密運往並暗藏於離東城約200里的和縣。
如今和縣還留有“霸王祠、項王衣冢處”等建築勝跡。
而在古林項家老祠堂里,過去曾有紀念項羽及項姓先祖的石碑匾牌楹聯等遺迹。
老祠堂猶在,石碑已散落各處。
後世子孫,無不瞻望西楚霸王的威勢,但最後都是無盡的嘆息,假如霸王在鴻門宴的時候殺了劉邦,也許歷史會改寫;假如霸王回到山東召集兵馬也許還能東山再起,稱霸天下。
但是沒有假如,如果有假如那個人就不是霸王項羽了!第02章項姓後裔楚霸王姓項名籍字羽,公元前232年生於相城南梧桐巷。
公元前206年項羽踏平咸陽,封劉邦為漢王,自己稱西楚霸王,此後人們便尊稱項羽為霸王。
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24歲的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
為了擴大力量,項梁派項羽去聯絡桓楚一起反秦。
桓楚趾高氣揚地說:“你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先讓桓楚手下4名健壯的大漢一起舉鼎,然而大鼎卻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未動。
然後,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運起力氣大喝一聲“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舉起,而且三起三落。
於是,桓楚滿口答應,合兵從羽起義。
“力拔山兮氣蓋世,宿遷兒女志氣昂”這是“宿遷精神之歌”的首句。
宿遷兒女為了懷念在這塊土地上哺育出的叱吒風雲、勇猛豪爽的蓋世英雄——楚霸王項羽,在宿遷市區豎立了“霸王舉鼎”雕像,“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精神也成了宿遷大地上世代相傳的無價財富。
如今,英雄遠去,劉邦也好,項羽也罷,歷史是公正的。
劉邦雖然成了西漢開國皇帝,而項羽在歷史上創造出的“破釜沉舟、勇戰鉅鹿、圍秦救趙、殺秦王燒秦宮”等一出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故事,成為屹立千年的英雄豪傑。
而在寧波的項姓後裔們,也為能有一代英雄的先祖而感到自豪。
大清名人盧潤九有詩評價:“帝業方看垂手成,何來四面楚歌聲;興亡瞬息同兒戲,從此英雄不願生。
”這是對英雄項羽一生的高度概括。
坐在“頤年亭”里,放眼四周,但見道路四通八達,河流阡陌縱橫,老屋溫馨,新房敞亮。
而眼前飛檐斗角的亭子,恰是老人們玩樂歡聚的好場所。
聽說這亭子本來想取名“楚風亭”以此紀念西楚霸王項羽。
假設項羽相知,想必也會羨慕他的項姓後裔生活在好時代,不貪獵獵楚風,只願頤養天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