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全集 - 第1125節

聞言,鳩摩智嘆服道:“霸王令,威力如其名,好功夫,好功夫”他頓了頓,然後道:“令祖既然能創出這等上上乘的武學,想必在中原也是大大有名的人物,不知楚施主可否告知令祖名諱?”對於西楚霸王項羽,楚霸王還是很佩服的,起義數年就打下一大片江上,分封天下,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就,縱橫華夏上下五千年,有誰能至斯?身為他的後人,楚霸王也為之自豪,笑道:“我姓楚,字繼先,別人都叫我楚霸王,大師心中可否有答案?”楚霸王為祖先項羽自豪,同時也遺憾甚多,可惜的項羽的性格註定了他只能成為了一個絕世霸王,而不是一個絕世君皇。
劉邦屢敗屢戰,項羽不過失敗一次,巨顏面對江東父老,這實在是性格決定一切啊!本書***,翠微居居首發,請大家來***,翠微居居支持本書的正版閱讀!只有在***,翠微居居才能領取不刪原文合集,合集內容無限精彩,聯繫我即可領取。
收藏是您最好的選擇,投票是作者最強的動力,鮮花正是最有效的催更。
第147章鳩摩智贈書第147章鳩摩智贈書鳩摩智聞言,略為尋思一下,心中一震,腦里現出一個人物,心中已有了答案,嘆道:“是了,是了,能創出此等神功的也只有他了,傳聞西楚霸王項羽單臂扛萬斤青銅鼎,‘力拔山河氣蓋兮’想來也不會是誇大之語,小僧苦練數十載,鑽研數十種上乘武學,原本以為已經是天下間有數的高手,如今看來小僧遠遠不及令祖萬一”楚霸王道:“在下每每見到一些上乘武學也有見獵心起的心思,但更多的卻是學來做下參考,想與在下自創的武學做些比較,好從中瞧出在下自己的弱點與不足之處,以做改進。
另外就是希望搏采眾家之長,揉合各門各派中的精華,溶匯貫通於在下自己的招式之中,以使之更加完善精妙,而大師雖然精通數十種武學,但無一大成,論拈花指,大師不如少林寺的玄渡大師,論掌法大師不如丐幫的喬峰,論劍法大師不如劍聖獨孤求敗,如此說來,大師比起眾人差距大矣!是以,打鬥的時候,大師往往施展出多種絕學也比不上別人施展一門絕學,俗話說,武功貴在精而不在多,這確是武學至理,但世間人卻往往看不透,實乃悲哀!”“阿尼陀佛,聽楚施主一言,勝念十年經,直至今日,小僧才明白這個簡單之極的武學原理,楚施主當真好資質,好悟性”鳩摩智開始時候聽著他的話只覺十分意外,隨後意外中更是吃驚,然後只覺醍醐灌頂般頓時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些至理。
“楚施主所言甚是,我確不如他們,只是施主所說的劍聖獨孤求敗是何人也,小僧委實不知。
”看鳩摩智一副懵懂的樣子,楚霸王一陣好笑,獨孤求敗的時代他也不甚清楚,不過想必不會在這個時代出現,只好推搪道:“獨孤求敗是先祖一個時代的人物,一手劍法所向無敵,對於他的事迹在下也不甚清楚,不過先祖在族譜上有一段描述劍魔獨孤求敗的話足以讓人一窺劍魔獨孤求敗的事迹。
鳩摩智對獨孤求敗也是極為強嚮往,連忙求教道:“願聞其詳。
”楚霸王道:“‘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傑,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劍魔獨孤求敗’後來,先撰獨孤求敗的境界總結為五境界,第一境界,利劍無意,獨孤求敗憑藉手中的一把利劍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所創劍法獨孤九劍破盡天下武學;第二境界,軟劍無常,這時他已經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因為招有常,無常更勝有常。
此時他手持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第三境界,重劍無鋒。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獨孤求敗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第四境界,木劍無滯。
此時他已四十歲,達到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的境界;第五境界,無劍無式,天地萬物皆可為劍,以至劍道之境。
”說完此段話,楚霸王也對獨孤求敗心馳神往,恨生不逢時,不由嘆道:“此等人物不能相識,只能神往意馳,緬懷仰慕,可惜了”獨孤求敗的武功,如神話般高深莫測;獨孤求敗的一生,如神話般璀璨奪目;獨孤求敗的人生境界,更是漸進神境、漸入神道。
從他的名號上推斷,曾經成魔的獨孤求敗,必定是不可一世、桀驁不馴且不為世人所理解和容納的武林怪傑。
晚年的他,了身知命,早已到了物我兩相忘的境地,唯有那份驕傲,不曾失去。
故而,臨終遺言,仍然自稱“劍魔”。
算是無悔於自己的一生,無愧於自己的劍道。
鳩摩智聽后目瞪口呆,足足有一刻鐘才回過神來,再次嘆道:“中原武學博大精深,人才濟濟,不但有西楚霸王項羽,更有劍魔獨孤求敗這些神通莫測的高手,聽楚施主一言,小僧才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在這之前坐井觀天猶不自知,劍魔獨孤求敗的劍法小僧難及萬一。
小僧雖學得幾手佛門的上乘武學,但卻還是還停留在第一境界——利劍無意,劍魔先生確實古今劍法第一人。
”鳩摩智說得不錯,縱觀金老先生所錄之書,獨孤求敗的確算得上古今劍法第一人,恐怕也是天下第一高手。
楚霸王笑道道:“大師所言極是,因此在下也一直都以為,只有自己創造的武功才是最適合於自己的。
別人家的武功創造時是創造者按照自身條件去創造的,而後世學習之人的自身條件卻是不見得就能與當時的創造者一般吻合的,是以便不能學至精通。
許多精妙武學,便也因此而漸漸失傳。
所以在下認為,要學得一門絕藝至精通,不是看此人的資質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身體條件與當初的創造者是否最大程度上的接近。
如果兩者的身體條件完全一致吻合的話,那麼這一門武藝,這後世學習之人便能夠學的精通。
反之,則不然!”原先楚霸王所說的話,鳩摩智還能理解,而這全新的武學論點基本上已是完全顛覆了他心中的武學理論。
一門武藝,學得好不好,不在於學習之人的根骨悟性,而在於這學習之人與當時創造這門武功者的條件是否最大程度上吻合。
這種觀點是他以前聞未聞的,他一時間不由怔在了那裡。
好長時間后,方才長嘆出一口氣,向楚霸王合什道:“公子的這番武學見解實是異於常人,但卻又似大有道理!”楚霸王道:“在下只是闡述了下自己的觀點而已,大師不必過多苦惱,在下只是想要讓大師知道,只有自己按照己身的各種條件去創造的武藝才是最適合於自己的,也才是最能在自己的手中發揮威力的。
大師剛才施展數十種絕學,可知哪一種是楚謀最推崇的?”鳩摩智想了想,道:“是無相劫指?”見楚霸王搖搖頭,頓了頓道:“難道是袈裟伏魔功?”楚霸王笑道:“是大師所創的火焰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