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段譽新輯() - 第21節

第十二章人算不如天算見此翻情景,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連忙收斂內力對枯榮大師道:“師祖!你沒事吧,我是無心冒犯,請不要怪我……”枯榮大師對天長嘯道:“天意啊……天意……真是黃天對段氏的憐憫,譽兒啊!你能學會此劍法,天下間能與你匹敵的沒有幾人,我知道你宅心仁厚,今後要以此劍多做好事,不能妄殺無辜,你要記住。
”“譽兒知道了,我會將我們段家發揚光大的。
”說到這時,忽然端忽然聞到一陣柔和的檀香,跟著一聲若有若無的梵唱遠遠飄來。
枯榮大師臉色一變道:“善哉,善哉!大明輪王駕到。
你們練得怎麼樣了?”本參道:“雖不純熟,似乎也已足可迎敵。
”枯榮道:“很好!本因,我不想走動,便請明王到牟尼堂來敘會吧。
”本因方丈應道:“是!”走了出去。
本觀取過五個蒲團,一排的放在東首,西首放了一個蒲團。
自己坐了東首第一個蒲團,本相第二,本參第四,將第三個蒲團空著留給本因方丈,伯父坐了第五個蒲團。
我連忙道:“師祖!我也想出點力,我剛剛練成六脈神劍,想試試它到底有多大的威力,不防讓我一試,也許能當得住那個什麼明王。
”我心想:“我就不信搞不定你這可惡的鳩摩智,我可不是那個弱不經風的段譽,看你還能不能抓我去火化。
”枯榮道:“你不要輕舉妄動,不到關鍵時刻你不要出手,因為你的六脈神劍尚未成熟,日後還得用心練習,看形勢,要是我們真的不敵,你在出手,知道了嗎?”“知道了!!!”然後就站到枯榮大師身後去了。
霎時間牟尼堂中寂靜無聲。
過了好一會,只聽得本因方丈道:“明王法駕,請移這邊牟尼堂。
”另一個聲音道:“有勞方丈領路。
”聽腳步聲共有十來個人。
聽得本因推開板門,說道:“明王請!”鳩摩智道:“得罪!”舉步進了堂中,向枯榮大師合什為禮,說道:“吐蕃國晚輩鳩摩智,參見前輩大師。
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枯榮大師卻心中一驚道:“大輪明王博學精深,果然名不虛傳。
他一見在面便道破了我所參枯禪的來歷。
明王遠來,老衲未克遠迎。
明王慈悲。
”鳩摩智道:“天龍威名,小僧素所欽慕,今日得見莊嚴寶相,大是歡喜。
”我一看這鳩摩智他媽不但樣子怪怪的,有點像是我所看到的新疆人,一看他樣就知道不是什麼好東西,地皮流氓一個。
本因方丈道:“明王請坐。
”鳩摩智道謝坐下鳩摩智雙手合什,說道:“佛曰:不生不滅,不垢不凈。
小僧根哭魯鈍,未能參透愛憎生死。
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蘇人氏,複姓慕容易,單名一個‘博’字。
昔年小僧與彼邂逅相逢,講武論劍。
這位慕容先生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無所不精,小僧得彼指點數日,生平疑義,頗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贈上乘武學秘笈,深恩厚德,無敢或忘。
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易先生西歸極樂。
小僧有一不情之請,還望眾長老慈悲。
”我早就知道他有這麼一招,想騙取我們的劍經,就插口道:“大師有禮了,不知道大師來我們這是想請我師祖幫你超度慕容先生還是有其他的用意。
”鳩摩智仔細的看了看我雙手合什,說道:“小公子有禮,請問公子是……”我道:“我是無名小足,你不用問,”本因連忙道:“明王見諒,他乃我大理的皇子,人小不懂事。
”又對我道:“不要說話,默默的看就行。
”我無可奈何只有傻傻的站在那,等待能與鳩摩智交手的機會。
本因方丈接著道:“明王與慕容先生相交一場,即是因緣,緣分既盡,何必強求?慕容先生往生極樂,蓮池禮佛,於人間武學,豈再措意?明王此舉,不嫌蛇足么?”鳩摩智道:“方丈指點,確為至理。
只是小僧生性痴頑,閉關四十日,始終難斷思念良友之情。
慕容先生當年論及天下劍法,深信大理天龍寺‘六脈神劍’為天下諸劍中第一,恨未得見,引為平生最大憾事。
”本因道:“敝寺僻處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愛,實感榮寵。
但不知當年慕容先生何不親來求借劍經一觀?”鳩摩智長嘆一聲,慘然色變,默然半晌,才道:“慕容先生情知此經是貴寺鎮剎之寶,坦然求觀,定不蒙允。
他道大理段氏貴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義氣,仁惠愛民,澤被蒼生,他也不便出之於偷盜強取。
”本因謝道:“多承慕容先生誇獎。
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好友,須當體念慕容先生的遺意。
”鳩摩智道:“只是那日小僧曾誇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國師,於大理段氏無親無故,吐蕃大理兩國,亦無親厚邦交。
慕容先生既不便親取,由小僧代勞便是。
’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無悔。
小僧對慕容先生既有此約,決計不能食言。
”說著雙手輕輕擊了三掌。
門外兩名漢子抬了一隻檀木箱子進來,放在地下。
鳩摩智袍袖一拂,箱蓋無風自開,只見裡面是一隻燦然生光的黃金小箱。
鳩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
見鳩摩智揭開金箱箱蓋,取出來的竟是三本舊冊。
他隨手翻動,本因等瞥眼瞧去,見冊中有圖有文,都是原墨所書。
鳩摩智凝視著這三本書,忽然間淚水滴滴而下,濺濕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勝。
枯榮大師道:“明王心念故友,塵緣不凈,豈不愧稱‘高僧’兩字?”大輪明王垂首道:“大師具大智慧,大神通,非小僧所及。
這三卷武功訣要,乃慕容先生手書,闡述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的要旨、練法,以及破解之道。
”鳩摩智續道:“慕容先生將此三卷奇書賜贈,小僧披閱鑽研之下,獲益良多。
現願將這三卷奇書,與貴寺交換六脈神劍寶經。
若蒙眾位大師俯允,令小僧得完昔年信諾,實是感激不盡。
貴寺賜予寶經之時,盡可自留副本,眾大師嘉惠小僧,澤及白骨,自身並無所損,一也。
小僧拜領寶紅后立即固封,決不私窺,親自送至慕容先生墓前焚化,貴寺高藝決不致因此而流傳於外,二也。
貴寺眾大師武學淵深,原已不假外求,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少林寺七十二絕技確有獨到之秘,其中‘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三項指法,與貴派一陽指頗有相互印證之功,三也。
小僧年輕識淺,所言未必能取信於眾位大師。
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三門指法,不妨先在眾位之前獻醜。
”說著站起身來,說道:“小僧當年不過是興之所至,隨意涉獵,所習甚是粗疏,還望眾位指點。
這一路指法是拈花指。
”只見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鮮花一般,臉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輕彈。
可是鳩摩智彈指之間卻不見得具何神通,他連彈數十下后,舉起右手衣袖,張口向袖子一吹,霎時間袖子上飄下一片片棋子大的圓布,衣袖上露出數十個破孔。
原來他這數十下拈花指,都凌空點在自己衣袖之上,柔力損衣,初看完好無損,一經風吹,功力才露了出來。
本因與本觀、本相、本參、伯父等互望見了幾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