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色生香 - 第315節

凌玉愣愣的望著紫眉老祖,他突然意識到,心中的那絲靈光,並非突然出現,而是紫眉老祖正在用最後的一點生命之力,使用紫眉鶴強大無比的精神力量,為他解開記憶的封印。
雖然那道封印無比的嚴實,可紫眉老祖撕開了一丁點,扯開了一點縫隙,便讓凌玉感受到徹骨的寒意。
第三卷 江州血第一百一十八章 - 天道(中)天道的真相是什麼?是興亡。
是誰的興亡?是妖。
是人。
天道的真相是什麼?凌玉一頓足,腦中猶如起了個轟天雷,豁然開朗:“天道的真相,便是人妖兩族的興亡,這才是此劫的命脈。
人族興而妖族滅,妖族興而人族滅。
這兩族中,只有一個可以成為此劫的主人,另一個必然要萬劫不復。
”但此刻,妖族已經被壓制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漫天都是人族之神佛,妖族之神均已隕落,所有的妖獸都被迫躲在十萬妖山裡,一步都不敢出來。
如果天道是人妖兩族興亡,那現在就是人族大興而妖族大亡。
凌玉繼續凝視著紫眉老祖的雙目,那位妖神並沒有說話,只是用殘留的力量,拚死撐開凌玉腦海里深深的封印,讓那些過往的記憶,可以更多一點,更多一點流出來。
當紫眉老祖愕然一頓,全身妖力消耗殆盡,終於開始兵解時,凌玉卻頹然坐下。
他並沒有去看紫眉老祖慢慢化作煙塵的身體,反而雙目向天,彷彿天空中,就留存著凌玉想要的答案。
而一切的答案,已經如天空滿月般,呈現在他的腦中了。
人族興而妖族亡。
一個會元大劫,是不可承擔兩個主角的,所以人族和妖族之間,只能有一個大興,另一個大亡。
但天道的本質。
卻又是興亡反覆。
此時興而彼時亡,彼時興而此時亡。
勾陳大帝數次起兵叛亂,並非想要奪下人族之神的統治地位,他真正在做地,乃是將妖族逼入絕境。
妖族之帝,卻要將自己的種族拖入萬劫不復的絕地,這聽起來真是匪夷所思。
但在天道奧秘里。
卻是最好不過的抉擇。
不到絕地,則不能劫後餘生。
只要將妖族的一切生機殺死,將所有希望都滅絕,才算是真正的絕境,才能夠盼來新一度的輪迴。
這便是勾陳大帝地智慧,也是妖族史上數次大戰卻屢戰屢敗地緣由。
曾經百萬妖兵妖將,全都滅了,昔日十八妖神。
全都亡了,就連勾陳自己也數度轉身,妖獸一族的命運,終於成功的被拖到了絕境。
於是轉機便來了。
這個轉機,就落在了凌玉的身上。
銀狐乃萬妖之首,並非銀狐有什麼特殊,實在是它原本就是勾陳大帝轉身。
而妖族興盛落在凌玉身上,最重要的一點。
還在於凌玉的身份。
若是說千萬年前,勾陳便推算到了這一步,那真是不可思議,但事實上,所有的計算都躲不開天道之妙。
對於勾陳來說,過程並不重要,關鍵在於結果。
結果如斯明了。
現在的凌玉,既是妖獸之主勾陳大帝,又是人族地人皇。
這便是天道最終的選擇。
也是勾陳苦苦期盼千萬年要的結果。
如果天道就是人妖兩族互相傾軋。
互相殺戮的話,那到了這一刻。
終於是一切見個分曉了。
人族神佛再也不能殺死勾陳,因為他同時是人皇。
一個人,卻兼有兩種身份,一個人,代表了兩個種族,一個人,就是天道的兩面。
凌玉瞪大眼睛望著天空,空中滿月如輪,群星璀璨,深藍色的夜空寂寥無聲,似是默言亘古的奧秘。
凌玉心中感懷幾乎難以言述,腦海中翻騰出來的,應該是前世地記憶,雖然隻言片語,但卻已經令人震撼到莫名。
我是誰?這是困擾著凌玉很長很長時間的問題,到了今天,總算有了答案。
凌玉是妖獸,是人族。
凌玉是銀狐,是英宗。
凌玉是勾陳,是人皇。
但最終,凌玉的身份只有一個。
他就是天道。
凌玉一直以為,他身為銀狐,便註定成為妖獸之首,所以他要將妖獸的命運抗在自己的肩膀上。
但直到此時,他才曉得,原來真相併非如此。
他肩上背負地,並不只有妖獸,還有人族。
甚至是這個世間。
因為他就是這世間的天道,他是此劫兩大主角的領袖,劫生劫滅,誰興誰亡,都在他的一念之間。
凌玉躺在冰涼的地面上,他周身更如同冰塊般僵硬,這個巨大地現實,幾乎要把他給吞沒了。
紫眉老祖地身體,已經化作縷縷煙塵,融入了蓬萊仙島的白霧,周圍跪滿地紫眉鶴,更像是石雕般堅硬執著。
這是凌玉的時代,已經迫不及待的來臨了。
春天即將到來,這個春天對於大雲朝來說,真是再糟糕也沒有了。
北疆戰事愈演愈烈,蠻族大軍和妖獸們將同州城團團圍住,靠著譚盾的防禦術和多年來同州城積蓄的糧草物資,才勉強撐過了,但還能支撐多久,對於譚盾等名將而言,都是難以估量的事情。
現在北疆軍隊所依仗的士氣和信心,不過是海市蜃樓般的朝廷的增援。
但唯有五大名將自己心裡有數,朝廷是不可能有增援派過來的,因為他們早就自身難保。
除了皇家二十四衛還在拱衛京畿外,整個雲朝內部,幾乎一片真空,就算要湊一支五萬人的軍隊都勉為其難,想要守住長江要害不讓南方叛亂蔓延已經是難於登天,哪裡還有餘力支援北疆。
慶王叛亂,可謂順風順水,偌大一個江南,幾乎成為慶王鐵騎隨意馳騁的空地,繞過南昌之後,慶王大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便攻破戰略重鎮九江。
叛亂軍在九江得以休養生息,安心的過了半個月,隨後又軍容整齊的東進,鐵騎已經把陪都南京城的門戶安慶給團團圍住。
慶王的意圖可謂眾人皆知,他就是要攻下雲朝第一個都城南京,隨後在此稱帝,從今往後,他慶王便有了正經名分,可以與北方王朝對抗。
而北面朝廷要應付雙線作戰,顯然沒有餘力來平定南方,慶王便可獨霸富庶的江南一隅,待時機成熟后再度北伐。
南京城,就是這場大戰的勝負手。
而現在,南京城只是一個空城,裡面除了一支看護王室祖墳的孝陵衛之外,就再沒有什麼兵卒,慶王只需兵臨城下,便可宣布登基。
所以真正的戰場,便是在南京城的門戶安慶。
安慶知府早就逃的不知所蹤,如今留在安慶守城的,乃是一個錦衣衛千戶,名叫沈廉。
斯戰,亦是沈廉一戰成名。
就在慶王大軍繞過南昌,朝九江方向前進,依著凌玉的安排,沈廉帶領一千烈虎騎,抄小路直撲安慶。
正如凌玉所料,安慶城知府早就已經逃了,而城內則一片恐慌,商賈們紛紛出城避禍,老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安慶內又遍布各地逃散來的潰兵,已經混亂到了極點。
沈廉一到,便雷厲風行般接管了全城防務,以錦衣衛特殊的身份和手下一千烈虎騎的強勢,將潰兵全部聚集起來,編成了新的防務兵團。
而明教也迅速進駐安慶,以末日輪的流行入手,強行把明教信仰灌注到安慶百姓心中,培養大批教徒,這些教徒又被組織起來進行日常巡邏,管理城池內的秩序。
恰這個時候,慶王也犯了個致命的錯誤,他竟允許大軍在九江修養半月,這一來,給了沈廉足足十五天的時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