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色生香 - 第192節

這一日,便是凌玉他們過路衡陽,即將衝上鷹嘯山的前夜。
或許連凌玉都還沒意識到,天下豪傑各路勢力在他沒過鷹嘯山前便已經匯聚江州。
一場驚世大變,頂尖高手的風雲聚會,立刻要在那邊展開。
這是妖神的起源,抑或是妖狐地末日。
一切天道變數,卻是一念動,一念改,普天之下,也無人能算的清楚。
且看世事變化。
第二卷 東林火第八十一章 - 女人心(上)陽城,乃是雲朝內陸軍事重鎮,歷來都為朝廷重視。
朝中算是個大城,居於南北交界之樞紐,南來北往的客商,都要在此佇足停留,再加上到衡山朝聖的遊客香客,久而久之,這裡便成了個物阜民豐的繁華都市。
凌玉他們隔了一夜,才到衡陽。
在此之前,還有過番爭論。
過了狼牙山,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是抄小路直接進鷹嘯山,最為快捷迅速。
而另一條則是繞個彎,先到衡陽城,然後出衡陽,還是要入鷹嘯山。
雖是殊途同歸,可一快一慢。
按通伯跟玉鯤的打算,自然是儘快越過鷹嘯山,確保安全為好。
千萬不要等到司徒昭日生日那天才過山,那時整個鷹嘯山裡都是豪俠高手,不知道要多幾倍的敵人。
但凌玉不知為何,居然提議先到衡陽去修整幾日。
說是才遭磨難,要帶幾個女孩子去衡陽城逛逛,也可排解點心煩。
紅仙兒和花舞月自然是高興。
紅仙兒原本就擔憂要跟凌玉分開,如今聽他說要修整幾天,當然暗自高興。
只是張寧兒微微思慮,卻也沒說什麼,直接便答應了。
於是這一行奇怪的組合,就開進了衡陽城內。
到衡陽城的第二天,便聽說石鼓街有廟會。
凌玉看花舞月一心嚮往,便決定帶上幾個女人去逛逛這邊的廟會。
狼牙山出事後,凌玉對花舞月寵溺的簡直不成樣子。
連紅仙兒這樣大咧咧地人,都忍不住有些吃味。
當然要跟著一起去。
張寧兒雖是大家閨秀,可也有些女孩子的習性,聽著有好玩地,便也同去。
這四人也沒轎子坐,便雇了輛車,凌玉才不避忌什麼。
大咧咧的跟花舞月和紅仙兒坐在一起,反倒是張寧兒在狹窄車廂里有些尷尬。
雲朝中大家閨秀,一年見男人面都沒幾次,更何況還是同座一車,那可只有跟自家相公才能做的事情呵。
張寧兒縮在角落裡,偷偷看凌玉跟花舞月不時的調笑,就連紅仙兒也能跟凌玉開幾句玩笑,只有張寧兒卻總拉不下臉開口。
衡陽城的石板路上,車子顛顛簸簸,一路向石鼓路而去。
張寧兒的心。
卻象是比車駕顛地更是劇烈,她總是低頭凝思。
不想去看凌玉俊俏的面容,可偏偏又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抬頭。
車上窗戶的布簾被拉開,濃烈的陽光從那裡射進來,正是照耀在凌玉的面容上,讓他顯得潔白而溫暖。
花舞月忽然道:“少爺,今天玉鯤一大早就出門。
可是你派他出去辦事了?”雖說玉鯤和花舞月也第一次見,可這小妮子就有本事,讓周圍所有人都對他極好。
玉見著花舞月,竟走火入魔似的塞了好幾十顆惡鯤內丹給她,已經當她是妹妹似的照顧。
凌玉莫測高深的一笑:“少爺辦事,自然有道理。
”聽見這話,張寧兒卻抬頭,柔聲細語道:“凌少爺,那今早通伯出門,也是你吩咐的?”凌玉對張寧兒卻顯得客氣。
點頭道:“通伯受傷,本該靜養。
但這件事情,卻唯有他可以辦,我身邊人手不夠,所以借用令管家,望寧兒小姐不要介懷。
”張寧兒見凌玉彬彬有禮,反倒是臉色一黯,勉強笑道:“凌少言重了。
”凌玉只當沒看見:“我讓通伯去請錦衣衛錢千戶來衡陽一趟,有些事情,也該做個了斷了。
”張寧兒愕然抬頭,目光中有迷惑地神情。
以她的聰慧,自然知道凌玉不會隨意決定繞到衡陽,這裡面,必然有更深邃地原因。
只是這原因又是什麼?了斷?凌玉又想了斷什麼?張寧兒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前面有鷹嘯山的攔截,後面有錦衣衛的追捕,到江州還有福龍會的危局,滿雲朝都在找自己。
而她連侍衛婢女全都身隕,只有孤身一人,如今能夠依靠的,就是凌玉。
當人在孤苦無依地境地,對於唯一能依靠的人,總會生出點情愫來,所以張寧兒看著凌玉時,總感覺眼前這少年,是擁有全天下最強智慧的人,也是自己可以信任終生的人。
只是,凌玉究竟要做什麼?錦衣衛已經答應只是護送到江州,為什麼還要招惹他們?而鷹嘯山虎視眈眈,從各方收集來的信息,自己這行人根本就不可能衝過去。
而鄭亦這九品高手也完全沒興趣陪他們走一路。
如此看來,這仍舊是個死局,亂局:張寧兒目光憂鬱的望著凌玉,那英俊的男人正用手指托著下巴,和紅仙兒說幾句輕佻的話,半絲緊張神情都看不出來。
但越是這樣,張寧兒便已心知,凌玉早就打定了主意。
就要在衡陽城,徹底解決詔書的事情,一切亂局,便要在此告終了。
馬車在張寧兒的思慮中嘎然而停,車夫扯著嗓子喊道:“公子小姐,到地頭嘍!”張寧兒跟在凌玉他們身後,走到了衡陽城最繁華地地段石鼓街上。
石鼓街,乃是以衡陽內石鼓書院命名,貫穿全城東西,成百上千塊大青石鋪就。
據說還是宋朝時候的老街,今日是城內廟會,四方來客熙熙攘攘,在各色攤位前流連。
凌玉他們下馬車時,就是在石鼓書院地大門口。
雖說石鼓街上又熱鬧又亂糟糟的,可離書院二十尺之內,卻沒有一個小販敢走近設攤,人們經過時,都不由自主的壓低聲音。
雖說儒教在雲朝內不如道教興盛,可老百姓對讀書人的仰慕,卻是深入人心的。
更何況石鼓書院在衡陽算是鼎鼎大名,附近的人都以將子女送入此間為榮,別說是一般人,就算官老爺到門口,也得下轎行禮才能進去。
但今日卻顯得甚為古怪,平時從不出書房的老夫子,竟十多個青衣書生,在大門口一色排開。
這排場讓趕廟會的人都挺驚訝,都說讀書人清高,這在雲朝更是達到頂峰。
雲朝內的書院,號稱見官不拜不迎,就算本地知府到了,也就是請入內喝杯清茶。
要讓書院主人和所有弟子一起列隊相迎的,那該是何等身份地位的人呵。
見凌玉等人下了車,老夫子遠遠就望見,便帶著一干弟子,朝凌玉深行一個大禮。
凌玉愣了下,便揮揮手,算是回過禮了。
儒教確實很有些門道,凌玉幾人才到衡陽城,這石鼓書院就已經知曉,而且還早就包下一個客棧讓凌玉等人住宿,並幫凌玉擋開了一切官場上的拜見。
可以說,對這位大供奉是畢恭畢敬,樣樣做在前頭。
只是這恭維客氣裡面,卻多少還有些冷漠。
凌玉對儒教幾乎寸功未建,就獲得了大供奉這樣殊榮,那可是百年來首位供奉。
東林書院雖然有這權力,卻並不能服天下士子心,故這一路來,沿途書院雖是客氣,但也只是客氣而已。
.>>供奉去書院里講課。
別的還好說,講課卻抓瞎了。
凌玉一個妖狐兒,哪裡懂這許多孔孟之道,所以能躲就躲,能閃就閃。
如今見著老夫子在門口迎候,凌玉更是皺眉不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