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玉轉頭看顧明仁,這屋子裡,就他老人家功力最高,如果他也起了貪念,那凌玉還是先閃的好。
幸虧顧明仁心思平靜,他捻須以高人姿態笑道:“我若想要,早就下手搶了,自不會便宜你小子。
我們儒教修鍊以修身養性為重,這兵家三寶殺氣太重,若到我手,遲早會走火入魔。
反倒是你一股凶戾之氣,配合起來才剛剛好。
”凌玉見顧明仁沒奪寶的需求,心中也放心了。
反正屋子裡三個人,一個急著送寶貝,一個沒心思要,而凌玉自然可以再擺擺架子,他拱起手,目光瞟向一邊,不屑道:“寧兒小姐請將寶物收起,難道你覺得凌玉是那種貪財的人么?”淡定如菊的張寧兒,也禁不住哭笑不得,凌玉明明已經心動,卻非要擺出這人家求他的樣子,真是沒了天理。
難不成人人想要的兵家三寶,今日卻成送不出去的破爛貨了?顧明仁卻有些吃驚,當張寧兒擺出兵家三寶時,可謂驚艷四座,連薛中離這樣的心性都被貪慾給蒙蔽了,幸虧顧明仁修為高深,才不為所動。
可他看凌玉時,這個俊俏少年郎眼中是赤裸裸的想要,可偏偏神智清明,並不完全為寶物所動搖。
好東西,自然是人人想要,一些修行者嘴上說是修鍊心性,可實際見了寶貝,卻會做出令人不齒的行為來,一副心肝全然被慾望給蒙昧住了。
凌玉自然也有慾望,可他根性深厚,卻把持的住,首先想到的,並不是獲得三寶后自己有多麼強橫,而是在盤算其中種種盤根錯節的關係和厲害得失。
十六歲的少年,竟有如此城府,讓顧明仁也有點心驚。
凌玉當然要算清楚,他見著張寧兒,就已經被她暗算過兩回了,這次真有這麼好,將寶貝雙手奉上?凌玉卻是不信,就怕其中還會有什麼別的籌謀。
顧明仁見凌玉還在凝思細想,就拉他到一邊道:“凌玉小友,依老夫看,你這趟送也得送,不送也得送,還不如得便宜就算了。
”“這話怎麼說?”顧明仁笑道:“經過昨夜一戰,天下人盡知你和張寧兒小姐已經做了一路,從此後你們再要分彼此已經難了。
就算你不護送,張小姐遭人害了,難道你能脫干係么?那封詔書的事情,還不要落到你頭上?此事若不想法解決,恐怕天長日久,你都難有安靜日子過。
”凌玉大大皺眉,顧明仁的話裡面已經有了暗示,凌玉本是妖獸身份,雖然附著在人身體上,低品的人看不出來,但云朝中畢竟高人如雲,凌玉若拋頭露面太久,遲早要被人戳穿身份的。
顧明仁見凌玉知曉其中厲害,又講了另一樁事情:“凌玉小友,你可知張小姐的未婚夫是誰。
”“她的未婚夫,我怎會知道。
”凌玉撇嘴。
“張輔身為雲朝大帥,他的女兒更是才名動四方,當然不能嫁一般的人。
”顧明仁淡淡道,“張寧兒的未婚夫,乃是就蕃江州的慶王之子。
也就是說,張寧兒是江州蕃王的未來媳婦。
”凌玉張口結舌,被這個消息給震了一下。
腦中迅速出現了一系列的線索。
江州、蕃王、慶王、福龍會、《天啟錄》。
天山巫師將《天啟錄》送到江州,金海褒也說江州是福龍會重鎮,福龍會中有蕃王的勢力支撐,江州的蕃王就是慶王,張寧兒是慶王兒子的未婚妻。
這一系列線索結合在一起,又說明了什麼?福龍會,恐怕和這個慶王有脫不開的關係。
顧明仁卻又不作聲了,靜靜的等待凌玉苦思冥想。
凌玉想了一會,卻並不能確認,反倒不去深究,又看著顧明仁陰笑道:“顧先生,你對此事很關切啊,不知道又是為了什麼?”顧明仁倒沒料到凌玉竟會來責問自己,隨口答道:“我當然是為了天下蒼生。
”“算了吧!”凌玉嗤之以鼻,“這話騙騙你那些迂腐的徒弟還行,在我這裡,卻連個屁都不如。
天下儒生都是讀書讀傻了,但你卻比商賈還要精明,還有你們的董聖,當日在書房裡給了我這許多的好處,難道也是天下蒼生?我們這一類,也能列入你們的蒼生?我看,你們這些儒教大聖是另有打算吧。
”凌玉的這趟東林之行,簡直好處多多,董聖幾次三番顯靈助他脫困,顧明仁甚至把百川扇都送給了他,這自然是有原因的。
顧明仁見凌玉精明,也只有實話實說,只是這話一開頭就有些遠:“天下之道,看似君王為主,群臣輔佐,實則背後,卻處處有教宗勢力的角力。
道、儒、佛三教並立局面年代久遠,但此消彼長勢力傾軋卻時時在變化。
如今大雲朝帝皇家通道教,所以道教大興,天下人中,有七成通道。
我們儒教信徒人數最少,但卻個個精英,雲朝士子皆入我門,雲朝文官之中,十之八九也是儒教出身,所以我派人數不多,勢力卻足可排第二。
而佛宗勢力在當初蜀山大戰後日益衰落,天下平民裡面不到兩成信徒,廟宇雖廣卻都是苦苦支撐,神靈雖多,但真能顯聖的卻更是稀少。
這便是如今的大勢了。
”(預定8月月票)夜夜靜好。
第二卷 東林火第七十章 - 詔書是什麼?(上)凌玉聽的出神,昔日諸葛孔明隆中對做天下三分的計策,而今天顧明仁也說出天下三分來,只是這三分,卻是與教派有關。
顧明仁這番話,若是說給別人聽,一定是如墜雲霧,在尋常人看來,教派勢力再大,難道還大的過皇帝么?在雲朝里只有各方群臣勢力傾軋,哪裡有什麼教派的勢力消長。
但凌玉修鍊信仰大術后,眼界卻完全不同了,雖說禪磯子並沒有講清楚,但凌玉逐漸已經猜到漫天神靈的生存法則。
信仰便是神靈們的立命根本,看似高高在上,讓萬千人崇敬的神靈,其實不過是依附在子民身上的寄生蟲,靠著吸取別人的力量而生存。
天下如此多的宗派、教派,無非是神靈們操縱下吸取信仰,控制信徒的工具而已。
若天上真的有三清,那道教就是三清創造出來,吸取通道之人的力量。
普天下通道人何其多,甚至還有九品上的高手,三清的實力自然是越來越高,而本事越高,就越能護持信徒,讓道教越發的興旺。
這就成了一個信仰的循環。
凌玉開始慢慢明白,欲成神,先要創立自己的教派,有了教派才能用教義用經典去吸引別人的供奉和香火,只有這種法子,才能儘快讓自己的實力增長。
凌玉吸收了一個小小歸林鎮的信仰,就已經升到四品實力,而天下這樣的子民不計其數,若都成凌玉的信徒,那他就算要成為新的神靈,也並非不可能。
顧明仁一番三分論,到了凌玉這裡,卻有了他自己的解釋,在凌玉看,各個教派的神靈,都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教派來影響朝政乃至影響天下局勢,目的只是為了重新奪取信徒。
而顧明仁對自己一再示好,很可能就來源於董聖的示意。
而董聖,毫無疑問,就是儒教中的一位神靈。
那這是否說明,凌玉對儒教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力量呢?凌玉開始掂量自己的地位,琢磨能夠從儒教中再弄到些什麼好處。
顧明仁看凌玉半晌不出聲,還以為他仍在琢磨剛才的教宗三分,便又解釋道:“道教以皇室為核心,還有昆崙山、星羅城、玄煉城和十大洞天,勢力極為強盛,天下人只知有道而不知其他。
佛教卻已式微,大乘小乘均不足為道,只有宣揚末法時代的彌勒教卻還在盛行,也算是一股能影響大局的力量。
對我們儒教而言,天下之道天地君親師,天地之後便是君,如今君王不政,所以我們支持景王儘早登基,以正帝王之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