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國之重生為蛇 - 第183章 官渡之戰 (2/2)

曹操如今還只有十五萬兵力,僅僅只有袁紹的一半,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都,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了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於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十五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本書將兵力擴大些,現在的曹操肯定沒有那麼多兵力,袁紹也沒有三十萬。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紹派陳琳書寫檄文併發布,檄文中把曹操罵得無法忍受。二月進軍黎陽,企圖渡河尋求與曹軍主力決戰。他首先派顏良進攻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企圖奪取黃河南岸要點,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為爭取主動,求得初戰的勝利,親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馬之圍。此時謀士荀攸認為袁紹兵多,建議聲東擊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然後遣輕騎迅速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定可擊敗顏良。曹操採納了這一建議,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機率輕騎,派典韋、夏侯淵為前鋒,急趨白馬。
典韋迅速迫近顏良軍,衝進萬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雙手大戟舞得霍霍生風,幾招劈死顏良,並斬首爾還,主將一死,袁軍立馬潰敗。
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后,遷徙白馬的百姓沿黃河向西撤退,袁紹率軍渡河追擊,軍至延津南,派大將文丑繼續率兵追擊曹軍。曹操當時只有騎兵600,駐於南阪(在白馬南)下,而袁軍達五六千騎,尚有步兵在後跟進。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馬,並故意將輜重丟棄道旁。袁軍一見果然中計,紛紛爭搶財物。曹操突然發起攻擊,終於擊敗袁軍,殺了文丑(被徐晃斬殺,一說是被馬蹄踩死,並不是關羽斬殺)順利退回官渡。
袁軍初戰失利,但兵力仍佔優勢。七月,進軍陽武(今河南中牟北)準備南下進攻許昌。
八月,袁軍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營,東西寬約數十里,曹操也立營與袁軍對峙。
九月,曹軍一度出擊,與袁軍交戰不利,退回營壘堅守。
袁紹構築樓櫓,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營。曹軍製作了一種拋石裝置的霹靂車,發石擊毀了袁軍所築的樓櫓。袁軍又掘地道進攻,曹軍也在營內掘長塹相抵抗,粉碎了袁軍的計策。雙方相持3個月,曹操外境困難,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
一日見運糧士兵疲於奔命,於心不忍,不禁脫口而出,“卻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
曹操寫信給荀彧,商議要退守許都,荀彧回信說:“袁紹將主力集結於官渡,想要與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這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當年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劉邦、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以為先退則勢屈。現在公以一當十,扼守要衝而使袁紹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情勢已然明朗,絕無迴旋的餘地,不久就會發生重大的轉變。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千萬不可坐失。”
於是曹操決心繼續堅守待機,同時加強防守,命負責後勤補給的任峻採取10路縱隊為一部,縮短運輸隊的前後距離,並用復陣(兩列陣)加強護衛,防止袁軍襲擊;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和捕捉戰機,擊敗袁軍,不久派曹仁、史渙截擊、燒毀袁軍數千輛糧車,增加了袁軍的補給困難。
同年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並令淳于瓊率兵萬人護送,屯積在袁軍大營以北約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縣內)、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立即付諸實行,留曹洪、荀攸守營壘,親自率領步騎5000,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后立即圍攻放火。袁紹獲知曹操襲擊烏巢後,一方面派輕騎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張郃、高覽率重兵猛攻曹軍大營。可曹營堅固,攻打不下。當曹軍急攻烏巢淳于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淳于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毀。張郃、高覽聞得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袁紹倉惶帶800騎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將近十萬人,其餘兵力全部收歸旗下,這樣曹操的兵力迅速增長,一下子就達到了三十多萬,軍事實力猛增一大截,不過也正是因為兵力太多,現在的曹操明顯有些消化不良。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十五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三十萬。
至於龍天,他肯定是沒有興趣看他們打一年丈什麼都不做,他只不過是跟在他們身後,打打秋風,曹軍前腳點燃那些糧草,龍天后腳跟上,將裡面的糧草全部收進空間,留下一堆空殼在那燒得歡暢,劈里啪啦脆響。
這一年下來,龍天所收集的那些糧食讓他自己都嚇了一跳,三十萬人一年的糧草大部分都被他給截獲了,足足幾千萬斛,在他的手鐲空間中堆積如山,這下徐州的兵糧可不用愁了。
除了糧草外,那些戰馬他也沒放過,反正兩軍交戰,打得正酣,那些馬兒一匹匹減少也沒人知道。袁紹帶了整整一萬戰馬,龍天獨得五千,戰死一千,跑掉千餘,袁紹帶回八百,最後落到曹操手中的僅僅只有兩千匹。
我們的老曹同志清點馬匹時,心中直直納悶,為什麼馬兒少了這多?
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寫下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一頁,袁紹回到北方,最終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然後他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官渡之戰後,曹軍活捉了沮授。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賞識,起初曹操赦免沮授並且厚待他,但最後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紹陣營而被曹操殺害。
曹操在袁紹大營發現許縣及軍中的某些人員,曾寫信向袁紹表態效忠,他下令將信件全部焚毀,以示安撫反側。
官渡之戰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當中全賴三人為曹操扭轉困局——劉曄、荀攸、許攸。
1 袁紹與曹操在白馬相持時,袁紹下令築起箭塔,連日向曹操營寨射箭,使曹操軍心動搖。其後,劉曄獻上霹靂車之計,大破袁紹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據守之地。
2 曹操於黎陽與袁紹相持,本欲還兵再作打算,荀攸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
曹操依計行事,果然大破袁軍,斬殺顏良。
3 建安五年八月始,兩軍再次相持於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4曹操曾經在交戰之時想過放棄,寫信給許都的荀彧。而荀彧卻提醒了曹操:“在戰爭雙方都疲憊不堪時,誰後退誰被動,誰放棄誰滅亡。戰機就在這時出現。”
最後幫助曹操尋回信心,繼續堅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