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日天劫(更新至12折) - 第108節

劫真笑道:“我不是害你,是送你一樣夢寐以求的大禮。
”真啟一愣,卻見劫真打開車門,鑽入廂里,沖他一伸手:“快!把商姑娘藏進來!” 真啟一下子反應不過來,抬頭才見遠方數騎已近,幾乎能看見形影了……反過來也是一樣。
他一咬牙,將懷裡的商九輕抱入車廂,沉聲道:“三爺,商姑娘須與我回黃庭觀,否則我甘冒大不諱,也要與三爺扯個直。
” 劫真挑眉一笑,關上廂門時只說:“方才逃走的那個凶人武功極高,三位小道長非是對手。
真啟師兄若去得晚了,只怕道門又要痛失三株禾秀青苗,令人扼腕。
” 真啟心頭突的一跳,暗自悔恨:“我……我真是鬼迷心竅!那人武功不惡,應淳他們幾個經驗不足,黑夜裡豈能追去?” “砰”的一聲車門閉起,片刻間蹄聲達達、健馬長嘶,四騎已奔至車前,當先一人鳳目長髯、道骨仙風,身後斜背長劍,正是中京分觀觀主元常。
真啟沖他一稽首,恭謹問候:“師伯一路辛苦。
” 元常道人點了點頭,見他神思不屬、頻頻回顧,低頭問道:“怎麼啦,真啟?” 真啟嚅囁片刻,才道:“方才弟子帶應淳、應寬與應和來此迎接師伯,途遇一名採花惡賊,那人不敢與弟子交手,徑自逃了,應淳等前去追捕。
弟子怕他們有什麼閃失,心頭頗為挂念。
” 元常蠶眉微蹙,沉吟道:“此事你處理得太過粗疏,有欠考慮。
應淳幾個年紀尚輕,無甚江湖經驗,寅夜追賊大是危險。
”回頭道:“真悟、真見!你們三人速速循跡追趕,馬腿快過人腿,總能抄在前頭。
”想了一下似覺不妥,又說:“若然制服賊人,應綁付押司,莫要讓惡賊逍遙法外。
” 身後三騎一齊稽首,按照真啟所指,揮韁往司空度逃逸的方向馳去。
真啟掌心捏了把冷汗。
接下來就是最危險的部分了。
“師……師伯一路辛苦,還請上車歇息。
” 元常搖了搖頭。
“我習慣騎馬。
你來中京不久,不知我的癖性,也不怪你。
中京物價囂起,雇一輛車的銀錢足讓鄉下人家溫飽幾天,我等畢竟是修道人,愈近名利則愈應謙低自持,才不會落人口實。
“說著一夾馬肚,策韁前行。
真啟鬆了口氣,也跟著躍上車座。
提心弔膽的感覺一去,才覺得師伯的話頗為刺耳……按照本山原先安排,應由其師元清道人接掌中京分觀,中京畢竟是天子腳下,人脈關係不同他處,首玄一系占著這個肥缺土幾年,早應該交了出來。
老祖仙逝后,代掌教玄鶴卻刻意忽視這項協議,把召還本山的元常又派回京城,命準備好啟程的元清留山不發;這樣強硬突兀的姿態,在低調掌理本山土余年的玄鶴身上倒是頭一次出現。
真啟接到元清道人的鴿信,從字裡行間能讀出師父的強烈不滿。
他自己已經準備好要在中京大展拳腳了,包括置辦體面的衣物、努力模仿中京口音,甚至暗豪門貴族間的進退禮儀……切都成了泡影。
錦鍛道袍、白玉如意、盛大的醮祭、公卿之間優雅的談道論法……通通都成。
今夜一過他就要收拾行囊回天城山復命,重新回到那個充斥著陳年熏檀、酥腐紙蠹的木造舍群之中,去面對那些當初滿懷妒羨目送他離去的師兄弟。
當然,也再沒機會見“她”一面了……北俱州與中宸間關萬里,而天城本山絕對是女客止步之地。
懷著複雜紛亂的思緒,真啟隨著師伯返抵中京分觀。
“你隨我來。
”元常躍下馬來,回頭吩咐。
真啟強忍著打開車門的衝動,猶豫片刻,終於將車廂門外的橫閂拴上。
元常回見他還在轅邊磨蹭,口氣罕有地露出一絲不耐:“快來!”匆匆邁進觀中內室,待真啟入得房內,才小心將房門掩起。
這間斗室名為“坐功房”,只有觀主才能使用,自來土分僻靜,四壁無窗,一旦掩門垂簾,便是密談的好地方。
元常平日連就寢都不關房門,此舉土分反常。
真啟惴惴侍立,元常道長一指身旁的蒲團:“坐下說話。
”見真啟躊躇不前,蹙眉道:“事急從權,不必多禮。
” 真啟趕緊落座,卻聽元常低聲湊近問:“綏平府的劫四爺,據說與你頗熟稔。
” 劫兆在中京聲名狼藉,所關不離風月,真啟以為師伯窺破車中藏有女子,唇面皆白,顫聲道:“弟子不……不怎麼熟。
” 元常皺眉道:“你與他是一師所授,怎地不熟?” “是……是。
”真啟額間微汗:“習藝時見過,下山……下山後便無往來。
” 元常點了點頭,壓低聲音:“你明日找個理由走一趟綏平府,將四爺帶來見我。
那輛雇車……”真啟身子一顫,卻聽他續道:“……先莫還回去,且備在後門處,幸許明日離京時用得著。
” 真啟失聲道:“師伯明日要離京?” 元常面色一沉,刻意壓低嗓音:“莫要聲張!你今日是怎麼了?這般倉皇!” 真啟嚅囁告罪,慌忙離座欲出,忽然想起了什麼,回頭道:“師伯,劫四爺一家今日清早便已出了京城,往本山去啦!四爺不在京里。
” 元常陡地色變,霍然起身:“往本山!難道你沒收到鶴翙幡么?” 真啟從沒見過他如此模樣,不覺有些慌亂:“有……有。
弟子依特使快信所示,前往綏平府通知劫莊主,請他老人家速速前往本山。
” 元常面色鐵青,沉聲道:“胡說!祖師爺坐化之前,為防魔門妖人乘機對綏平府不利,遺命特使持鶴翙幡入京,教劫震劫莊主不得回山。
掌教真人的信中所寫,我在旁邊看得分明,怎能有錯?” 真啟莫名其妙,回房取了信來,呈交給師伯過目。
元常展開信紙,見紙質、印信均與本山所用相同,但字跡絹秀,絕非掌教玄鶴真人的親筆,書信的內容更與黃庭老祖的遺命南轅北轍,果然是催促劫震即刻回山。
“持幡特使是誰?快喚來見!”饒是元常涵養深厚,此際也不禁變了臉色。
真啟匆匆而去,片刻便回,俊臉白得像雪片一般。
“師伯,人不見了!” “是何人送幡來的?” “他說是元通師伯座下,喚作真行。
弟子查過他的名剌,確是本山黃牒。
” 元通是元常的師弟,也是首玄一系裡的重要人物,收徒甚多,在“元”字輩里僅次於四玄一系的元清、元猛。
天城山上有三千弟子,五玄分據前後山各宮觀道場,各系的子弟未必都相識,一旦離山行走,須以本山發放的道牒名剌確認身份。
“我離山之時,真平尚在太清宮執役,怎能送鶴翙幡來?”元常一拍大腿,拈鬚道:“這定是魔門妖人偷天換日的伎倆,果不幸被祖師爺言中!真啟,你速速收拾行裝,等真悟他們回來,咱們便出城追趕劫莊主一行。
魔門布下這等詭計,定有圖謀,只怕去得晚了,又有憾事!”見真啟獃獃出神,不覺蹙眉:“還愣在那兒做什麼?” “是……是!”真啟如夢初醒,慌忙掀簾而出。
他心不在焉,一離開坐功房,便低著頭趕往後院,見四下無人,趕緊將車門打開,車中已空無一人。
以劫真的身手,那簡陋的車廂橫閂自是攔他不住,真啟早有預料,只是親眼看見時仍不禁有些失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