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西遊之我是牛魔王 - 第57節

明月不解道:“為何要多拜三下?” 鄧坤賊笑道:“今日正逢好時日,不如順道把成親之事也辦了。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怎的不是多拜三下……哎呦!”原來是明月惱羞成怒,又不好在人前發作,使出那二指禪功,在鄧坤腰肋軟肉處狠狠擰了一把。
鄧坤吃痛,跳腳而起。
明月也跟著施施然站起,臉上平靜,像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般。
他二人平時作派,眾兄弟早已習以為常,均知鄧坤是個標準小人,睚眥必報;明月有芭蕉扇,扇到人飛,兩下都招惹不得,當下人人齊刷刷不約而同將頭轉向別處,只裝作沒有看到。
只有石猴不識利害,見了鄧坤的滑稽模樣,忍不住“撲哧”一下笑出聲來,被明月冷冷的橫了一眼,頓覺頭皮發麻,眼前金星亂冒,情知不妙,連忙有樣學樣,和其餘妖王一道饒有興緻的觀賞起自家山洞裡的一塊尋常石頭來。
鄧坤摸著腰間痛處,嘿嘿咧嘴一笑。
他這一耍寶,讓明月適才被鄧坤斥責的些許不快消於無形。
巫族現今與妖族已是密不可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明月本人不但和鄧坤有婚約在身,更有三件事著落在鄧坤身上。
她又哪裡是真心抗拒和眾妖王結拜?只不過面子上過不去,擺擺姿態而已。
如此結局,正是皆大歡喜。
鄧坤也自得意,自忖:“後世之時,常聽人說某某幫派有十三太保。
我這裡不也是十三太保聚義么?人家的十三太保不過是收保護費,看個場子什麼的;我這十三太保是要將天翻個面兒的,可比他們牛多了!” 結拜之事已成,眾兄弟都是歡喜。
石猴是地主,吩咐小猴擺上椰子酒、葡萄酒、仙花仙果,眾兄弟歡慶一日。
翌日清晨,鄧坤與眾兄弟依照原來計劃,來到岸邊,送石猴西渡大海訪師。
石猴依依不捨,眼中垂下淚來,道:“兄長們放心,我定依計而行,學得那八九玄功與諸般神通回來,再與各位相聚,絕不負此約!” 鄧坤也自感傷,執了石猴之手,道:“他鄉縱有千般富貴,萬樣榮華,也不如我等兄弟情誼之重。
望你速去速回,休要眷戀在彼,莫忘此間還有許多大事等著你我去做。
” 石猴點頭道:“小弟省得。
”各人灑淚相別。
石猴登上木筏,明月拿出芭蕉扇輕輕搖動,一陣清風吹動布帆,送石猴往西去了。
望著石猴遠去的身影,漸行漸遠,在海天之間變成一個黑點。
候聰上前,問道:“大哥,我有一事不明。
這八九玄功你我也能教,為何還要多此一舉,讓十三弟西去尋那菩提學藝?” 此時石猴已然不可見,鄧坤仍望著大海出神,口中道:“七弟,你看我等若此時與佛教正面相抗,有幾分勝算?” 候聰搖頭道:“半分勝算也無。
” 鄧坤道:“這便是了。
佛教勢大,正如根基深厚的老樹,假使用蠻力去拔,徒勞無功;若要成事,須得借力打力,東搖一下,西搖一下,撼動其根基,削弱其枝葉。
到得時機成熟,無須用強,他自倒矣。
” 候聰聽他說得在理,知道現下尚不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時候,便退在一旁,再無言語。
這石猴去訪菩提,吉凶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 第二更送上。
********************************** 第四十七章:無間道,鬱悶的菩提祖師 話說石猴乘桴西渡,他得了鄧坤授意,自然不像原著所載無頭蒼蠅般的亂碰亂撞,直接徑往那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而去,不日尋得,又覓得那斜月三星洞,到門前仙童處通了姓名,言明是為拜師學藝而來。
仙童入內,稟告菩提祖師。
菩提祖師大喜,心道等了數載,終於等來了應運之人,連忙傳喚進來。
石猴兒入內,見菩提祖師端坐台上,座下是一方蒲團,那祖師法相空寂自然,全無半點垢姿,頂上三花凝聚,胸中五氣朝拱,端的是有道全真。
若是原先的石猴,見了祖師,怕不得馬上要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但此時他得了鄧坤解說,知道前因後果,心裡對這菩提祖師先自有了幾分厭惡,更不肯低頭,卻又不敢過於怠慢,生怕祖師看出什麼端倪,誤了鄧坤的謀划,扭捏片刻,終於還是跪下磕了個頭,不待菩提祖師發話,自己便站了起來。
菩提祖師不虞有他,只道這猴頭不識禮數,日後要好好調教,便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
” 石猴道:“弟子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
” 祖師登時變臉,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裡修什麼道果!” 石猴心裡破口大罵:“你這老不修還在裝模作樣,我要真走出此門,你那西行取經一事便如水中之月,無撈摸處。
要不是為著我大哥的大計,老子撒手就走,誰肯跟你在此嘀咕?”不慌不忙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
” 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裡,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石猴道:“我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方才訪到此處。
” 菩提聞言點頭道:“既是慢慢行來的,也罷!”當下收了石猴。
此後發展一如原著所言,菩提祖師按照劇本,將台詞一句句背了出來,賜了石猴一個法名,喚作孫悟空。
石猴雖然早已有數,但得了名字,也不無歡喜,只是將菩提言行與鄧坤所說的一加印證,盡皆符合若節,對鄧坤更是深信不疑,心下對於日後的計劃也多了幾分信心。
不論如何,石猴終是得了姓名,打這以後,便叫做孫悟空了。
這孫悟空入了菩提之門,卻是生性懶散,並不勤勞,早晚功課,也常常摸魚偷懶。
你道這是為何?要是原著中的孫悟空,真心誠意為了修仙學道而來,只怕荒廢了時日,學不到本事,哪敢懈怠?只是現下的孫悟空知曉來龍去脈,這身份放在那裡,不怕菩提不傳本事,正是懶得去奉承伺候,而且退一萬步講,你菩提不教,我也拉倒,這八九玄功又不是只有你能教,大不了回三山一島去找候聰傳授,也無不可。
他是猴兒心性,此時又沒有學道之心約束,哪裡還能自律?雖有鄧坤囑咐他不可造次,但久而久之,本性便露了出來,平時正事荒廢,每日只是搗蛋,又時常捉弄同門,弄得靈台方寸山無一日安寧。
若是放著別人,菩提早就將他掃地出門,但孫悟空是應運之人,西行一事要著落在他一人身上,菩提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他去。
只苦了一眾同門每日苦不堪言。
便如此,過了六七年。
一日,菩提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直說得天花亂墜,地涌金蓮。
孫悟空天生的道體,心裡雖然對菩提有所抵觸,卻不由自主的為他說出的妙法所吸引,在旁聞講,心神漸漸的沉浸其中,入了物我兩忘之境,越聽越能領會大道之妙,只喜得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