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理其實是明擺著的,以鄧坤此時此刻的實力,無論是斗兵還是斗將,就牌面而言都比佛教來得強,本來正面相鬥,決計沒有輸的道理。
但不知為何,鄧坤心裡卻隱隱覺得有些忐忑,好像自己總有一些事情算漏了似的,但仔細想了無數遍,又想不出個頭緒來。
這個時候聽見諦聽提醒,鄧坤不動聲色,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諦聽見他神色,雖然知道他必有定計,卻也擔心他此前太過一帆風順,志得意滿,把佛教看的小了,忍不住再次提醒道:“你莫過於託大,縱使他聖人不出手,他佛門畢竟好手無數,容不得半點小覷。
一下不慎,誤了你的性命,到時候悔之不及。
”鄧坤沉默了片刻,道:“你隨我來。
”諦聽隨他出了殿門,登時臉色一變,原來那大殿對出的偌大廣場,此刻密密麻麻站滿了人,皆是巫妖兵將,陣容嚴整,刀槍鋒利,看樣子有不下五十萬之數。
領軍的諸大妖王、刑天、九鳳等大巫都赫然在列,在烈日下如石像般端立不動,竟然聞不得半點人聲馬嘶,一見鄧坤出來,齊刷刷的舉起手中兵刃向天致意,無數刀鋒劍刃上反射的陽光似比天上驕陽來得更加耀眼。
諦聽天生異稟,只要有心,三界之內的事情本來都瞞他不得,雖然明知鄧坤早已開始集結兵力,但此刻親眼所見,仍是心神為之所攝,不由得望向身旁的鄧坤,只見他也收起了平日掛在臉上的憊懶笑意,一臉嚴肅的望著西面的火焰山方向,驟然間面色變得無比肅殺。
“來罷,有什麼手段就使出來罷!小爺我接下了!”bk第二百三十五章:四季如夏的火焰山第二百三十五章:四季如夏的火焰山此刻集結在女兒國中的五十萬巫妖大軍可以說都是精銳虎賁,光就這麼站在面前,都給人一種足以橫掃三界,摧枯拉朽的感覺,當然這也僅僅是一種感覺而已,到了神仙這個級別,人數的多寡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君不見花果山就一個孫猴子勉強拿得出手,卻也能只憑一個人,一根棒,教十萬天兵不能前進一步么?是以最後決定勝敗的,終究還是大能之人之間的鬥法。
不過放著這幾十萬人馬在,殺氣騰騰,就算諦聽是見過大場面的,也不禁悚然動容,呆了片刻,脫口問道:“你……難道想在火焰山和佛教決戰,拼個你死我活?”“怎麼會?”鄧坤啞然失笑。
開什麼玩笑,鄧大官人所長者乃是偷雞摸狗,以多勝少等下作算計,堂堂正正的開戰從來都不合他的口味。
他之前鋪排了那麼多事,就是不想和佛教正面相爭,這一個基本戰略到現在都沒有改變。
鄧坤目視遠方,緩緩道:“可是想不想打是一回事,能不能打又是另一回事。
正如你所言,佛門這一次是絕對不會放過我的,因此我不得不作萬全準備,假如真的不能躲開,我就給他來一個赤地千里,血流成河。
”諦聽聞言又呆了呆,遲疑半晌,終於還是忍不住問道:“你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鄧坤微笑不答。
其實他心中的計劃相當的簡單,佛教要尋他的晦氣,少不得要找一個由頭,多半便是用滅火焰山之火為由,相借芭蕉扇,只要鄧坤露出半點不肯的樣子,就馬上小題大做,大舉興兵來犯。
原著中也是這樣,所謂三調芭蕉扇,其實說白了就是明搶,本來就是別人的東西,借給你是人情,不借給你是道理,哪有借不成就糾集人手群毆別人之理?這種作派和後世強行拆遷的行徑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現在有了鄧坤這個熟悉情節的異類在,這一節也難不倒他,心中計較定了,唐僧不是要借扇子么?沒問題,俺二話不說馬上借,您要不還也沒關係,就當是小玩意兒留著你慢慢把玩好了,咱哥倆誰跟誰啊?要是這麼一來,估計佛教也找不到開戰的理由。
但是話說回來,也有一種可.能是人家不要這張臉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使用暴力,鄧坤兩世為人,類似的事情在史書上也不知道讀了多少。
幾百年後的宋初時候,趙匡胤一直想找理由出兵攻打南唐,誰知南唐的使者嘴皮子工夫了得,硬是讓他找不到把柄,最後逼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哉?”,終於還是直接發兵把南唐滅了了事,可見這由頭實際上是可找可不找的,最終還是誰的拳頭大,誰就說了算。
如今目下佛教並非勢不可擋的.北宋,三山一島也不是積弱難返的南唐,要是佛教真箇撕破臉皮,說不得,只好玩一場大的,那巫妖大軍正是為了這個原因集結在此候命。
若論單打獨鬥,鄧坤此刻已經??然成為聖人以下的第一人,加上刑天、胡支祁、袁洪等人和這許多人馬,足可和佛教來一場勢均力敵之戰,甚至算起來,自家的贏面可能還大些。
鄧坤想到此處,笑道:“我並無主.意,唯有一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
”與此同時,萬里之外的靈山之上,有十萬佛兵各執.靈寶法器,靜候在山腳下,黑壓壓的一片,威勢毫不遜於巫妖大軍。
雷音寶剎之外,三千佛陀,諸天菩薩也俱在場,合掌當胸,屏息靜氣聆聽佛祖號令。
眾佛面前,有七座蓮台,分別是如來釋迦牟尼、藥師王佛、燃燈古佛、東來彌勒佛、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繼觀音之後成為坐蓮台者的懼留孫古佛,每人頂上均有三顆舍利子高懸泥丸宮,放出四十二道舍利光華,籠罩靈山全境,卻是全無半點佛氣,儘是一派凶光。
眾佛兵沐浴在舍利光華中,頓時覺得戰意倍漲、士氣高昂。
這時候一名坐蓮台者越眾而出,面對眾人朗聲道:“.眾人細聽了!此番兵指火焰山,只許勝,不許敗,定要教那牛魔王神魂俱滅,以應天數。
爾等須謹守本份,儘力殺敵,與他決個雌雄,以完劫數!”眾佛兵聽說,喜不自勝,齊聲喧念佛號,念的雖然是“阿彌陀佛”,語音中只聽不見絲毫慈悲心。
也奇怪,適才說話之人竟然不是執掌本次量.劫的現在佛如來佛祖,而是藥師王佛。
說完這番話,藥師王佛面上帶笑,退回如來右側,望著如來深沉如水的面容,說道:“現在佛祖,貧僧僭越了,還望勿怪。
”如來淡淡說道:“無妨。
”藥師王佛似笑.非笑,續道:“貧僧觀如來佛祖似有不豫之色,不知為了何事?莫不成因為知道牛魔王那廝這次必死無疑,念著舊情,動了惻隱之心罷?”如來臉色變了一變,說道:“未來佛祖何處此言,那牛魔王如今是本教頭號大敵,貧僧身為現在佛,怎會憐憫敵人?”藥師王佛心下冷笑,說道:“不是最好。
貧僧雖蒙佛主錯愛,得以統籌此番兵事,但三軍之主仍是現在佛祖。
既然如此,便請佛祖發號施令,全軍開拔。
”如來不易察覺的輕嘆了一口氣,面對眾人,朗聲道:“奉佛主之命,討伐三山一島牛魔王。
諸軍立即動身,不得有誤!”眾佛兵轟然領命,各自結成陣勢,成群結伴往火焰山而去。
話說這火焰山的由來,本是孫猴子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被二郎神擒了,壓赴兜率宮太上老君處,安於八卦爐內,煅煉之後開鼎,被他蹬倒丹爐,落了幾個磚下界,內有餘火,到此間化為火焰山。
但鄧坤穿越而來,引發的蝴蝶效應使得劇情發展偏離了原來的軌道。
孫悟空被太上老君開爐鍛煉時,已經自鄧坤處曉得前因後果,因此開鼎時非常的斯文,壓根兒沒有動粗,因此自然也沒有什麼火磚掉下界來。
這火焰山之火,卻是佛教五百年前在菩提祖師授意下放的。
眾佛兵看看近了,便在山陽處駐下,只待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