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鄧坤打鬼主意時。
驟見一道長虹自天邊而來。
落在身前。
化為陸壓。
這陸壓老兄也不知道有什麼秘法。
來去自如。
把那金鰲島地護島大陣視若無物。
鄧坤忙拜見了。
說道:“道長此來。
又有什麼見教?”陸壓笑道:“那取經人不日即將經過觀音禪院。
以你地心性。
定然又生不良之心了。
說來與我聽聽。
我替你斟酌一番。
”陸壓一直站在鄧坤這一邊。
是以鄧坤也不他。
便把心中地算計詳細說出。
不料陸壓聽了。
嗤笑道:“棄美玉而取頑石。
愚不可及。
貧道此來。
就是要提醒你一句。
那錦瀾袈裟萬萬不可放過了。
定要拿在手方好!”鄧坤奇道:“這是怎麼說?”陸壓道:“你可知道那錦瀾袈裟究竟是何物?便要放過。
”當下道破因由。
聽得鄧坤臉上色。
心裡如同打鼓一般。
眼裡冒出貪婪之色。
此時袈裟便在眼前,鄧坤對眾妖王笑道:“難怪你們看不出來,這袈裟原是一件了不得的寶貝,只是如來施了法,故意掩人耳目。
要不是陸壓道長提醒,便是擺在我等面前也認不得。
還好,我得陸壓道長傳授秘法,可以將寶貝歸本還原。
你等替我護法,待我施為。
”眾妖王領了命,各自站定方位,護持鄧坤在其中。
鄧坤依著陸壓所教,念動真言,手上扣動法訣,周身藍光大盛,過得一時三刻,五指一放,掌心發雷,震動那袈裟,只見那袈裟無風自抖,光芒大盛,似在與鄧坤的法力抗衡。
鄧坤手下不停,再過片刻,舌尖吐字道:“破!”那袈裟又是猛烈顫抖,便即歸於沉寂。
鄧坤抹了一把汗,連聲道:“利害,利害。
”眾妖王圍上來,問道:“如何?”鄧坤笑指袈裟道:“已成,諸君請看,那寶貝已現出真容來矣!”眾人望向袈裟,都是面上動容。
遠在靈山的如來佛祖正與諸菩薩講經,突然心裡沒來由的一痛,像是被人重重擊了一下,失聲叫道:“不好!”連忙傳喚左右:“文殊、普賢,你二人速去南瞻部州觀音禪院,與觀音尊者合在一處,聽她調遣,不得有誤。
”那些聽講的佛陀、菩薩、阿羅、比丘僧眾幾曾見過如來這般大驚失色,更何況一次派出去三位坐蓮台者,更是前所未聞。
俱都問道:“佛祖,究竟何事?”如來咬牙道:“那取經人地袈裟失了,定要去回來。
”文殊和普賢聞得失卻袈裟,都是失色。
他二人是知道底細的,曉得袈裟的重要,連忙各從蓮台站起,躬身道:“貧僧領命。
”轉身便要出外。
就在此時,寶剎外面有人道:“不消去了,貧僧已然得了佛主旨意,此事交由我來處理。
”文殊普賢俱各停步,把眼來瞧時,原來是藥師王佛與彌勒佛祖。
只見他二人驅蓮台,並肩緩緩入殿,藥師王佛對著如來佛祖笑道:“佛主有命,取回袈裟一事由貧僧一力擔當。
現在佛祖與兩位菩薩可在此安心等候佳音便是。
”轉頭呼喚道:“大勢至菩薩,速點起三萬佛兵,隨我往南瞻部州一去。
”如今佛教之內,九品蓮台者,燃燈、如來、普賢、觀音、文殊五人隱隱是一路;藥師王佛、彌勒、地藏王與大勢至是另外一路,互不咬弦。
如來聞言,臉色一沉,道:“取經是本座分內之事,袈裟在觀音大士手中失落,本座自能安排人取回,不勞未來佛祖費心。
”藥師王佛笑道:“貧僧也不想費心。
只是觀音大士辦事不得力,先有緊箍咒之事,后又失了袈裟。
因此佛主命貧僧從旁協助一二,現在佛祖何必拒人於千里之外?”說話間臉上現出一絲得色,更不看如來臉色,向旁邊眾人喝道:“事不宜遲,馬上去來!”轉身便就當先出殿。
眾菩薩遲疑一陣,看看如來,又看看藥師王佛,甚覺為難,終究不敢違佛主之命,被點到的只好跟隨著藥師王佛出殿,餘眾也散了。
藥師王佛點起佛兵,駕祥雲往南瞻部州而去。
剩下如來與寥寥數人在寶剎內,俱各無言。
過了半晌,普賢菩薩搖頭道:“佛主此舉,頗有相之意。
故意教那藥師王佛一派得勢,我等往後的日子或許不好過了。
”如來良久不語,半天方才嘆了一聲,仍是不說話,目光望向殿外,似有無限悵惘。
話分兩頭,觀音禪院之內,唐僧聞得不見了袈裟,便如失了魂一般,扯住孫悟空急道:“大聖,如今失了袈裟怎的好?你快去尋回來!”孫悟空心裡暗笑,板著臉道:“我去哪裡尋?就你這和尚多事,前番失了馬,還能說是沒了腳力,倒也說得過去;如今不過失了一件袈裟,那玩意兒,既不能御嚴寒,也不能擋箭矢,你包袱里有四季衣衫,何缺這一件袈裟?前日我便與觀音說過,我只保你性命,別事俱都不管,豈肯浪費時間與你尋找那袈裟去也?”唐僧大急,道:“那袈裟是唐王陛下所賜,怎能失卻?要是任由不管,怠慢了御賜之物,罪不容誅也!”話音未落,空中有人厲聲叫道:“你還曉得這是御賜之物,聖僧,你知罪否?”第一百五十一章:偷人東西還罵人平地一聲喝,響徹四方,唐僧等人急抬頭望去,只見空中,一臉嚴肅,旁邊站著八男一女,形貌各異,看樣子都不是什麼善類。
鄧坤雖然是個妖精,但畢竟是太宗御口親封的大唐國師,唐僧不敢失了禮數,連忙對空合十道:“見過國師。
”鄧坤手一擺,說道:“不敢當。
聖僧長老,在下斗膽問一句,當日你出長安之時,陛下賜下三件寶貝,分別是那紫金缽盂、九環錫杖和錦瀾袈裟。
不知這袈裟現下在何處?”這一句明知故問,聽得唐僧冷汗直冒,下意識的就眼望旁邊的孫悟空——要不是這猴子非把袈裟借給那老和尚,焉有後面的事?——誰知孫悟空此刻見唐僧望來,竟然抬頭望天,一副事不關已的模樣。
唐僧不敢撒謊,只好如實答道:“袈裟借予此禪院長老賞玩,不期他動了歪念,欲求謀奪,還要放火燒死我等。
天幸未能得逞,反把自家禪院燒了去。
只是……只是那袈裟……在亂中失落,想來是埋在瓦~之間,或是混雜在物件之內,只要細細搜尋,定可尋著。
”鄧坤冷哼一聲,道:“不必尋了,適才是我兄弟見火起,本欲前來相救,無意中見到那袈裟,生怕為大火所毀,便順手取了去。
”唐僧聞得袈裟在鄧坤手中,心下大喜,正要討還,卻見鄧坤臉一板,喝道:“聖僧,你好大膽!竟敢把差點把御賜的袈裟燒成灰燼。
如此怠慢皇恩,這個罪名,你如何擔當得起?”慌得唐僧噗通一聲跪倒,口中道:“貧僧知罪,貧僧知罪。
”其實唐僧好歹也是個“御弟聖僧”,說到地位,也就未必低過鄧坤的國師之位,但他本身對於這些世俗之事也不甚通曉,何況失落了袈裟,本來就心虛,被鄧坤這麼一嚇,馬上就矮了半截,登時跪了下去。
鄧坤見了心裡大爽,說道:“你如此孟浪,若在下回朝奏明陛下,治你一個大不敬之罪,也是理所應當。
”唐僧額上冷汗不住留下,吶吶無言。
這時候正南方有一團彩雲滾滾而來,到得跟前住下,現出觀音救苦之像,面色極為複雜,對著鄧坤稽首道:“國師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