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王佛怒道:“觀音大士這話似是而非,其實大謬不然!”第一百四十六章:兩條腿走路位看官。
你道這藥師王佛與觀音何以就在聖人面前時佛法雖然是前所未有的興盛,但教內並非是鐵板一塊,其實隱隱分為兩派。
一派是以藥師王佛,地藏王菩薩為首的老勢力,屬於西方教立教之初便入了教的,資歷深,工齡長;另一派,則是像如來、觀音、普賢、文殊等原本是道門弟子,後來才入教的,這些人神通手段更高些,現下在佛教中多有佔據要職。
是以那些老人兒嘴上不說,心裡俱有不平之意;而新人們仗著位高權重,也多有看不起那些原西方教的大能之舉。
這兩方表面融洽,卻在暗地裡較勁,你不服我,我不服你。
菩提祖師從中大搞平衡節制之道,方才相安無事。
那阿、迦葉二人雖然名為如來的弟子,實際上是屬於舊人一派,乃是二聖特意安插在如來身邊,其中也不無監視制衡之意,與藥師王佛正是一路。
因此藥師王佛聽得觀音說他二人是叛徒,哪有不反駁的道理。
這佛教內部的盤根錯節,西遊原著沒有提及,鄧坤也不能詳知。
他與觀音的對話,確實存著挑撥離間的心思,但也不曾想到歪打正著,剛好戳中佛教的軟肋。
這一著奇兵日後發揮了無窮妙用,省了鄧大官人不少麻煩,卻要待得許多年後,始作俑者方才恍然大悟,那時也只好嘆一聲“唯天命也!”罷了。
卻說觀音與藥師王佛嘴上交鋒。
觀音不過是菩薩,本來地位在藥師王佛之下,但她的直接領導是如來佛祖,也不怎的懼怕藥師王佛,言語中寸步不讓,漸漸的火藥味濃了起來。
藥師王佛冷笑道:“那牛魔王狡詐,此言不過是故意教我等起,內中生亂,好讓他從中漁利罷了。
這小伎倆連三歲小兒都騙不過,觀音大士素有智名,怎的此次如此糊塗,連這等淺顯地離間計也識不破?莫非因為失落了應劫之器,怕聖人降罪,想要在教中找一個替罪羊罷?”觀音板著玉容,答道:“貧僧失卻寶物一事,自當擔起干係。
怕只怕教中真的出了叛徒,以致後院起火。
倘若真箇如此,只恐那裡通外敵之罪,更在貧僧辦事不力之上呢!”藥師王佛冷哼一聲,正要說話,菩提祖師見二人互不相讓,開口道:“觀音大士,阿、迦葉二人究竟如何,未得明證之前,不可僅憑牛魔王一面之詞妄下定論,此事無須再提。
”轉頭又對藥師王佛道:“我教廣開善門,大收紅塵有緣之客。
眾生平等,不論此前是何出身,只要入得我教,須得一視同仁。
那些先來後到之語,從此不可在說。
”這一處置,是各大五十大板,藥師王佛與觀音不敢違逆,俯首道:“弟子謹遵佛主教誨。
”菩提祖師點頭道:“觀音大士,你且回去南海,密切留意那應運之人與取經人地舉動,暗中輔佑於他。
若有難為處,且回來稟告,不可遲疑。
”觀音得了令,拜了二聖,駕雲回南海去了。
菩提祖師又對三世佛道:“爾等各守本位,勿生懈怠。
”便與阿彌陀佛駕祥雲迴轉三十三天外的極樂境。
路上。
菩提祖師對阿彌陀佛道:“師兄。
你看那阿、迦葉二人是否……”阿彌陀佛微笑道:“入世之道。
師弟遠在我之上。
此事你定然有了計較。
何必問我?”菩提祖師露出意味深長地笑意。
閉口不言。
二聖徑上三十三天外不提。
卻說觀音剛回到南海。
早有金頭揭諦在此等候。
見著觀音。
面露喜色。
連忙拜見。
觀音奇道:“我著你等暗中保護唐僧。
晝夜不離左右。
你怎地到此?難道唐僧出了甚事?”金頭揭諦上前稟告。
低聲耳語過後。
觀音臉色驟然變得無比精彩。
彷彿一時不知如何處置才好。
呆立良久。
說道:“你隨我來。
”便又起雲。
邊走邊在一處咬牙。
似有無窮惱恨。
丟了菩薩地架子。
心裡不住咒罵:“不識起倒地刁猢猻。
不當人子地潑猴子!”原來唐僧念念不忘那頂“飄落”山谷地僧帽。
苦苦糾纏孫悟空去尋將回來。
孫悟空只是不允。
說到後來。
拿出金箍棒來。
也不再多說半個字。
只喝聲:“上馬!走路!”唐僧見他凶神惡煞地。
不敢再說。
無奈之下只好上馬前行。
行經數日,經過蛇盤山,此時正是那臘月寒天,朔風凜凜,滑凍凌凌,去的是些懸崖峭壁崎嶇路,迭嶺層巒險峻山。
二人經過蛇盤山,邊走邊觀山看水,正走路時,只當中響一聲,鑽出一條龍來,推波掀浪,攛出崖山,僧。
孫悟空眼明手快,丟了行李,伸手就把唐僧扯下馬來,一把摑住回頭便走。
那條龍趕不上,只把他的白馬連鞍轡一口吞下肚去,依然伏水潛蹤。
孫悟空把唐僧送在那高阜上坐了,卻來牽馬挑擔,止存得一擔行李,不見了馬匹。
他將行李擔送到唐僧面前道:“老和尚,那孽龍也不見蹤影,只是驚走馬了。
”唐僧道:“大聖啊,卻怎生尋得馬著么?”孫悟空道:“放心,放心,等我去看來。
”他打個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涼篷,四下里觀看,更不見馬的蹤跡。
按落雲頭道:“依我看,你地馬斷乎是那龍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見。
”唐僧道:“大聖呀,那廝能有多大口,卻將那匹大馬連鞍轡都吃了?想是驚張溜韁,走在那山凹之中。
煩你再仔細看看。
”孫悟空道:“你也不知我的本事。
我這雙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
象那千里之內,蜻蜓兒展翅,我也看見,何期那匹大馬,我就不見!”唐僧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這唐僧或許是劉備轉世,眼淚說來就來,說著說著,就淚如雨落。
孫悟空見他哭將起來,他那裡忍得住暴燥,發聲喊道:“你又哭什麼,你從娘胎生出來時,難道是騎著馬的?沒了四條腿的馬,你兩條腿就走不得路?走罷,走罷,莫要在此虛耗光陰。
”唐僧淚眼朦朧,聞言目瞪口呆,道:“難道要我自個兒走去靈山?”孫悟空冷笑道:“怎的不可?你去拜佛求經,又不是遊山玩水地,莫不成還要八人大轎抬著你去不成?我聞得人家拜佛的,三步一拜,五步一扣,一路行去。
偏生你多事,沒有馬就去不得?正是要你歷經千山萬水到達靈山,更顯志堅意誠,那如來才容易把真經傳給你。
”這話倒也有理,唐僧反駁不得,張大嘴巴,半晌無言,隔了良久,央求道:“大聖,我肉體凡胎,無馬代步,實是舉步維艱。
勞你辛苦一趟,去尋著那龍,教他還我馬匹,方好西去。
”孫悟空不耐煩道:“你說得什麼話,你地馬是他吞下肚去,如何吐得出來!就算尋著他,將他打殺,那馬又如何回得來?”唐僧只要馬騎,依舊苦苦哀求,孫悟空發了性子,道:“你忒不濟,不濟!你若是不走,似這般看著行李,坐到老罷!”他二人在下面紛擾。
上邊幾個神祗看得傻了眼,那些神祗乃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全是佛教請來保護唐僧的。
看到唐僧失了馬匹,孫悟空不去尋找,反倒逼著唐僧自己行走,各各面面相覷,做不得聲,見無法可解,當下金頭揭諦前往南海,請觀音前來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