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聖均還禮道:“不敢,貧道(貧僧)參見陛下。
” 昊天手指鄧坤,咬牙切齒道:“此妖膽大妄為,興兵犯上,還指使屬下毀壞封神榜,大亂三界綱常,還請聖人做主,將此人拿下。
” 鄧坤兩眼一翻,心想到了這個時候還真是把自己當個人物啊!何況刑天壓根兒不是我的部屬啊,不可冤枉了好人。
因為和阿彌陀佛已經達成協議,鄧坤也不打斷昊天,任他自由發揮。
果然昊天話音剛落,阿彌陀佛合掌道:“此事貧僧已然知悉。
此番到來,正是為陛下解憂。
”手指鄧坤道:“牛魔王雖然領兵屢抗天威,實是為了兄弟之義。
其罪雖然難恕,其情卻是可憫。
如今他已悔改,願意即刻休兵罷去,並上表乞赦。
望陛下念著上天有好生之德,免去其與一幹部屬之罪,不予追究。
令其各歸洞府,修身養性,庶乾坤安靖,海宇清寧也!” 昊天聽得呆住,他本想依著他與佛教的關係,阿彌陀佛定是站在他這一邊,不料此時聽來,竟是明擺著幫鄧坤說話,不禁又驚又怒,說道:“聖人此言差矣,此事並非只關係朕之顏面,他這一番作為,使得周天三百六十正神之數不全,神祗不歸其位,三界秩序凌遲。
便是受千次極刑,也無法償還其罪之萬一,怎可不究?請聖人切莫為其巧言所惑!” 阿彌陀佛點頭微笑道:“關於此事,貧僧已與牛魔王商定,他願意勸說其截教同門,仍舊留在天庭任職,聽陛下之命行事。
陛下也知,周天三百六十正神之數,十之八九是原截教門人,只需穩住他們,想來天庭也可運轉無礙,縱然缺得少數,也無大害。
” 太上老君在旁突然插嘴道:“此言大善!貧道也當勸人闡兩教弟子,留任天庭之職,以助陛下管理三界。
” 昊天這時候真的是傻了眼,結結巴巴道:“如此處置,太清聖人也同意?” 太上老君點頭道:“正是!既然封神榜已毀,便是將牛魔王壞去也是無濟於事。
還不如讓他戴罪立功,勸服截教弟子,以安穩天庭局勢。
如此安排,貧道自無異言。
” 阿彌陀佛笑道:“道兄所言無差。
既然道門三教弟子皆留任天庭,周天之數大抵無缺,倘若仍有一二不願任職之人,我佛教願意提供人手,補齊所缺之數。
”他也想趁著這機會安插勢力在天庭之內,這等賣人情兼有利於己的事情自然是不做白不做。
太上老君卻不願意給他這個插足天庭的機會,跟著也道:“此事不勞道友費心,我人闡二教也有一些人材,若有空缺,自是義不容辭。
還望陛下准奏。
” 昊天在一旁呆立愣神,這叫什麼事兒啊?他這正主兒還沒同意呢!那兩位已經開始爭奪起空缺的名額來了。
這明顯不把人放在眼裡嘛! 您還別說,那二位聖人還真的沒有把昊天太當回事。
正所謂不成聖,便是螻蟻。
昊天名為玉帝,其實真正的大事還是由聖人們說了算。
這裡放著阿彌陀佛與老子兩個,其中菩提祖師和阿彌陀佛顯然是一個鼻孔出氣的,另外老子與原始天尊也是一路人,也就是說除鴻均之外的六位聖人,這邊占著四個,可謂天下間最大的一股勢力。
更別說那被鴻均禁足的通天教主是鄧坤的師尊,那幾乎不出門的女媧娘娘和鄧坤同為妖族。
昊天雖說是鴻均欽命的玉帝,但這幾個聖人要是聯合起來,便是要換個人做玉帝也是輕而易舉。
所以二聖說是和昊天商議,其實說白了人家早商議好了,只不過知會你一聲而已,您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吧。
若能選擇,昊天是決計不會接受這個辦法的。
那些三教弟子本來就不咋的聽話,靠著封神榜還能約束一二,如今沒了此榜,更加不把昊天放在眼裡了,他這玉帝豈不是更加有名無實?就算真的如二聖所言,周天三百六十正神之數一個不缺,可昊天又拿什麼去號令他們?不過,眼下的情形,顯然沒有昊天拒絕的餘地。
昊天心又不甘,臉色不住變幻,一時咬牙切齒,一時萬念俱灰,定定的盯著鄧坤,心道你到底有何本事,竟能說動兩位聖人幫你的忙。
過了良久,昊天終於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頹然道:“既然二位聖人之意已決,朕准了!” **************************************** 更新送上。
明天是周末放假,會有兩更,先預告了。
居然有這麼多道友猜諦聽?其實各位不覺得諦聽這顆棋子擺在佛教對小牛更有利一些么?……反正馬上就要揭盅了…… 回答天姥散仙道友,其實聖人之說,本屬杜撰,在封神裡面三清並不是不死不滅的,西方二聖更加連鴻均的面都沒見過。
肋骨對於夢大神佩服得五體投地,在於他最擅長將看似零亂的東西整理出一個嚴密的,有系統性的架構來。
《佛本》是其中的翹楚,《龍蛇》也是如此,把國術的體系整理了一遍,到了難以超越的境地。
營銷學有個說法: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技術,一流企業賣規則。
夢神屬於賣規則的,肋骨這書,大部分也在夢神搭建的框架之內,只不過有一些細節,為了配合故事情節的發展,稍稍做些改動。
至於關於摘用原著的話,其……其實肋骨還真的想偷懶一下。
嘿嘿嘿……不過隨著情節展開,越來越偏離原來的軌跡,可以引用的也越來越少了。
回答逍の遙の子道友,氣煞肋骨也!芙蓉姐姐經常擺水蛇形,肋骨很容易受傷的……555555~~ ****************************************8 第八十三章:師父好久不見 昊天雖然答應了,但心裡那個氣啊!他此時恨佛教更勝於恨鄧坤,暗道:“阿彌陀佛你這個無信無義之人,枉朕與你約定,助你佛教大興。
你卻在要緊關頭反助外人,轉頭將朕棄若敝履。
此仇不報,朕誓不罷休!” 其實這一切也難怪阿彌陀佛。
佛教雖然講究“出世”,但也同時講究“入世”,是以這群和尚在必要的時候,比誰都要來的現實。
原來昊天有封神榜在手,可以操控周天正神,所以阿彌陀佛願意合作。
此時封神榜不存,他昊天不過是一個空架子,說到對以截教門人為主的天庭諸神的影響力,只怕還不如鄧坤。
再加上鄧坤應允阿彌陀佛的三件事,件件都對佛教至關重要,不容有失。
如何取捨,阿彌陀佛自然心裡有數。
不過這麼一來,讓昊天與佛門之間產生了無法修補的裂痕,原先倒不在鄧坤預料之中,正是意外所得。
阿彌陀佛與太上老君聽得昊天答允,相視一笑,均道:“陛下聖明。
” 阿彌陀佛當即喚過太白金星來,著他立即起草詔書。
這老頭子本來就是佛教中人,屬於狗頭軍師型的人物,手無縛雞之力,適才兩軍大戰,他戰戰兢兢,躲在通明殿內不敢出來,此刻聞得本教聖人至,方敢冒頭。
不過他那一手文筆倒是頗見得人,三除兩下,寫就一篇詔文,先呈遞了給阿彌陀佛。